預見[著名作家陳根新書]

預見[著名作家陳根新書]

無論是哪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進入對商業模式探索這一環節,而自可穿戴設備概念被引爆至今,商業模式一直還處在霧裡看花的狀態,許多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企業並沒有清晰地認識可穿戴設備應該以怎樣的商業模式過渡到盈利階段。

內容簡介

本書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第一本系統闡述智慧型穿戴產業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科技所帶來的新商業模式。因此,本書將和讀者一起深入探討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這一話題,引導讀者建立廣闊前沿的商業視野,實現商業價值,同時能更好的了解與把握未來社會的商業模式與趨勢。

編輯推薦

系統性:本書從現有的商業模式、具體案例深入剖析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商業模式三個維度來系統闡述,為讀者建立一個紮根前沿的商業價值觀。
全面性:本書從巨觀和微觀,現在和未來,結合理論與案例對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進行有依有據的解讀和預測,使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一行業目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實用性:本書對網際網路行業、可穿戴設備行業、智慧型家居行業、醫療行業、廣告業、創業者、投資者、政府/協會、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及有關人士均有借鑑和學習意義。
可讀性:本書重點著墨於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會出現的商業模式,而這一部分將會從多個角度,對未來可穿戴設備在各個領域內出現的商業模式進行暢想,因此極具可讀性。

作者簡介

預見[著名作家陳根新書] 預見[著名作家陳根新書]

陳根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著名科技、財經作家、評論員,《可穿戴設備:移動網際網路新浪潮》、《4D列印:改變未來商業生態》、《網際網路+醫療融合》、《溫商不溫,很火》、《韓國四大財團:轉型升級中崛起》、《產品形象設計》、《設計時代》叢書等暢銷書作者,跨越科技、經濟、設計、資本等多個領域。

曾多次參與美國通用電氣、美國華爾街證券交易所、NASIDAQ、聯合國企業全球協定研究中心、韓國三星、現代、SK、LG、瑞典愛立信、沃爾沃、西門子、賓士、歐司朗、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蘋果、谷歌、IBM、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家電網、長春一汽等公司的調研與授課。

北京大學特邀授課教授、北京林業大學MBA導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客座教授。擔任2011年國際創新設計與管理高峰論壇執行主席,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的特邀策劃,為三星集團制定過五年的產品戰略規劃。出版專著30餘本,涉及科技、經濟、設計、技術等領域,是目前最具跨界與交叉學科的實戰型專家。現為新浪科技、網易科技、搜狐、百度百家、福布斯、鈦媒體、今日頭條、雷鋒網、i黑馬、36氪、界面、知乎等媒體專欄作家。

主要研究方向:新科技與資本、智慧型產業、移動醫療、4D列印、網際網路與實體產業變革等。

目錄

導言由智慧型技術主導的未來經濟 / 001
0.1 智慧型未來的八大趨勢 / 003
0.2 未來的消費模式 / 008
第一部分 可穿戴商業模式面面觀 / 011
對於以往的智慧型硬體類產品市場,形成的商業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純硬體模式,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相機、音樂播放器等。在網際網路變革之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都是處於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物與貨幣價格的交換模式下,而網際網路讓這些交易模式發生了變化,我們使用A商品是免費的,但我們無形中支付了B的費用。
但進入可穿戴設備時代,硬體會成為副品,如今已經出現了的純硬體商業模式或者硬體 客戶端商業模式都不過是這個領域發展的初級階段。
簡單地說,可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絕不會只停留在硬體上,當達到一定用戶規模後,通過數據分析和運用,實現流量以及數據變現才是最終目的。這也就意味著,消費方式、交易模式、商業模式等都會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前端將不再是盈利的主要環節,後端所延伸出來的商業模式才是至關重要的價值點。
第1 章 硬體及衍生品銷售 / 012
1.1 可穿戴設備市場前景 / 012
1.2 小米手環與Apple Watch / 015
1.3 怎樣的硬體能獲利 / 018
第2 章 大數據服務 / 021
2.1 當廣告遇上大數據 / 021
2.2 建立分析數據的模型 / 022
第3 章 系統平台及套用開發 / 025
3.1 國際主流大數據云服務平台 / 026
3.2 國內主流健康大數據云服務平台 / 034
第4 章 多種模式疊加 / 039
4.1 多種商業模式疊加,打造更強大的物聯網 / 039
4.2 單一模式機會大 / 041
第二部分 經典案例剖析 / 043
第5 章 Fibit 智慧型手環 / 044
5.1 Fitbit 商業成功的五大關鍵要素 / 046
5.2 Fitbit 所面臨的風險 / 048
5.3 Fitbit 的兩大出路 / 050
第6 章 Nike 放棄硬體專攻軟體 / 052
6.1 耐克緣何退出可穿戴硬體市場 / 053
6.2 耐克在可穿戴領域的軟體戰略 / 056
第7 章 谷歌眼鏡誕生的3 個年頭裡 / 060
7.1 在消費市場的谷歌眼鏡 / 061
7.2 谷歌帽子版眼鏡劍指可穿戴設備商業化進程 / 062
7.3 在企業市場的谷歌眼鏡 / 064
7.4 谷歌眼鏡的終極目的 / 074
第8 章 Oculus Rift / 076
8.1 Oculus Rift 為遊戲而生卻不止於遊戲 / 077
8.2 “平庸”的Oculus 何以備受關注? / 079
8.3 Oculus 的核心在於 Oculus Home / 084
第三部分 未來的商業模式預測 / 087
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當前的商業模式更多的也還停留在單一的硬體和配件的銷售上,但當可穿戴設備發展趨於成熟,生態圈逐漸完善的時候,它所延伸出來的商業模式將有無限可能,至少會擺脫當前對於產品硬體本身為盈利模式的依賴。特別是基於大數據價值的可穿戴設備,將在醫療、旅遊、教育、遊戲、健身、廣告、公共生活等各個方面激發出全新的商業機遇。
第9 章 可穿戴醫療 / 088
9.1 移動醫療最佳硬體入口 / 088
9.2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機會點 / 090
9.3 人群細分 / 095
第10 章 旅遊 / 108
10.1 國內線上旅遊市場持續增長 / 108
10.2 可穿戴設備:打造個性化智慧旅行 / 110
第11 章 教育 / 119
11.1 教育O2O / 119
11.2 可穿戴教育 / 122
第12 章 遊戲 / 125
12.1 可穿戴設備時代遊戲將面臨的變革 / 125
12.2 可穿戴設備遊戲外設 / 129
12.3 虛擬現實與遊戲合體 / 133
12.4 可穿戴設備遊戲帶來無限互動 / 135
第13 章 健身 / 137
13.1 可穿戴設備給健身行業帶來的四大趨勢 / 137
13.2 智慧型服裝融入健身房 / 141
13.3 全民健身時代:玩著健身 / 142
第14 章 廣告 / 147
14.1 都有誰在躍躍欲試? / 147
14.2 可穿戴設備時代的廣告 / 149
14.3 可穿戴設備廣告存在的挑戰 / 151
第15 章 家居 / 156
15.1 物聯網的中心——人 / 157
15.2 最佳的智慧型家居終端——可穿戴設備 / 158
15.3 融合了可穿戴終端的智慧型家居優勢 / 160
第16 章 公共管理 / 162
16.1 身份驗證:可穿戴設備的殺手級套用 / 162
16.2 約束犯罪行為 / 166
16.3 你的城市 你來建設 / 167

可穿戴設備行業自2012年由谷歌眼鏡引爆之後,整個領域發展至今尚處於初級階段的探索期,無論是硬體本身、系統平台、商業模式,還是生態圈。而縱觀整個行業,我們可以預見,相對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將先出現在可穿戴醫療領域,其次應該是與大數據結合的廣告行業、旅遊業、遊戲行業等。而運動監測類產品除了Fitbit已經形成了大數據的獲利能力之外,其餘的商業模式都相對比較傳統,就是通過硬體本身的銷售獲取盈利。

可穿戴設備領域當前已經出現的商業模式,還是以直接的純硬體銷售為主、軟體平台為輔的模式,比如各類智慧型手錶、手環、虛擬現實設備等。而在可穿戴醫療領域,已經出現了可穿戴設備與保險公司、醫療機構、數據分析公司合作的商業模式,這些也是目前整個智慧型穿戴行業內比較典型的幾種商業模式。

而在廣告、旅遊、電子商務等其他行業領域,目前都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根本的原因是當下可穿戴設備的整個生態圈還未搭建完善,尤其是數據的監測、分析、反饋等還遠未達到商業化套用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基於現今智慧型技術以及行業發展趨勢上,對未來這些領域內的商業模式做一個前瞻性的預見,而這一部分將在本書占比較大的篇幅。

根據IDC的數據,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速度過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其他任何領域。2014 年,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達到1.92億件;預計2019年這個數字會達到12.6億,也就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有279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

此外,根據NPD Display Search可穿戴設備市場及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1億5千3百萬台,其中中國大陸會成為這一領域未來大的潛在市場。NPD Display Search指出,誠如目前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需求引導了許多廠商在設計、產品規格、成本與價格等方面承擔著引領全球的角色。同樣在智慧型穿戴設備領域,中國也很可能憑藉龐大市場需求的刺激,率先產生具有特色且符合國情的商業模式。

這些預測報告其實都還只是整個可穿戴設備產業的冰山一角,或者可以理解為基於智慧型手錶、手環所做出的預測。其實,可穿戴設備,作為智慧型穿戴產業中的一個分支,只是其中圍繞人體的智慧型化產品部分。通俗地理解,就是可以“穿”“戴”在人體身上的智慧型化設備;從與人體的接觸層面進行劃分,可分為體表外與體表內,也就是穿戴在人體皮膚外的穿戴式產品和植入人體內的植入式穿戴設備。

體表外的可穿戴設備是我們目前比較熟悉的產品,主要是由谷歌眼鏡和蘋果手錶引領,加之國內的諸多創業者以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環為產品形態切入的可穿戴設備領域,使其成為大眾為熟知的一種產品形態。但智慧型手錶、手環類產品並不是可穿戴設備的全部,只是可穿戴設備在體表外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整個人體可穿戴設備產業層面來看,智慧型手錶、手環儘管起步較早,但市場容量可以說是整個可穿戴設備產業中相對較小的一個模組,可以說還未發力的智慧型眼鏡、智慧型服裝、智慧型鞋子、智慧型飾品、智慧型內衣等體表外可穿戴設備中的任一產品形態,其市場空間都比智慧型手錶、手錶要大得多。

那么我們就以IDC的這組數據為參考來對可穿戴設備產業做一個測算,我們假設智慧型眼鏡的市場容量與智慧型手環、手錶類產品一樣大;假設智慧型鞋子的市場是智慧型手錶、手環的3倍;假設智慧型服裝的市場也是智慧型手錶、手環的3倍;假設智慧型飾品的市場和智慧型手錶、手環一樣大,先不計算人體植入式的可穿戴設備,也不計醫療類的可穿戴設備,不計未來智慧型手機將成為可穿戴手機的市場,以及智慧型內衣等,就這樣簡單地做個估算,其市場容量是多大呢?按照IDC第2階段1810萬台出貨量來計算,1810 1810 1810×3 1810×3 1810=16290萬台,然後還要乘以相應的係數,再乘以4個季度,此時所得到的數據才是相對靠譜的市場容量數據。而所得到的這個數據還不包括每年的增量係數,因此,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容量遠出我們當前的理解。

本書將結合可穿戴設備的全球發展趨勢,從巨觀、微觀、具體案例以及未來預測等視角,對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商業模式做一個系統的分析和探索,以幫助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傳統企業、創業者以及對該領域有興趣的人士更精準地切入這個行業,使投入的資本更有效地獲得回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