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組合管理

項目組合管理

項目組合管理(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PPM)項目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管理學科,越來越受到業界廣泛的關注,同時項目管理也被越來越廣泛地套用在現代企業中。國內外項目管理專家學者提出的項目管理理論、企業項目管理理論、項目掙值管理等方法為成功實施項目管理提供了指導和幫助。隨著企業內部項目的不斷增多,對於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如何管理多個項目,如何保證項目符合企業戰略的要求,成為項目管理領域新的研究課題。國外的一些項目管理領域專家提出了項目組合管理的概念。

含義

項目組合管理項目組合管理分析圖
解釋項目組合管理的含義,首先要看什麼是項目組合。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對項目組合的定義為即組合是項目和/或項目群以及其他工作聚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管理以滿足業務戰略目標。

而項目組合管理是對項目組合的有效管理,PMI對組合管理的定義為即項目組合管理是指在可利用的資源和企業戰略計畫的指導下,進行多個項目或項目群投資的選擇和支持。項目組合管理是通過項目評價選擇、多項目組合最佳化,確保項目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標,從而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項目組合管理不是簡單地對多個項目進行管理,而是超越了傳統項目管理的邊界,它作為企業項目和戰略之間的橋樑,使項目實施和企業商業戰略結合起來(圖一)。

Image:項目組合管理1.gif

發展狀況

項目組合管理項目組合管理流程定義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位經濟學家Harry Markowz就提出了投資組合的概念,建立了金融證券等領域的投資組合方法,從風險和回報的角度來評估投資資產的價值和收益,形成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隨著MPT理論的傳播,一些商業公司開始考慮如何在業務項目中套用這一理論。1981年沃倫·麥克法蘭首次將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運用到項目的選擇和管理中,通過項目組合的運作方式實現了風險一定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

項目組合管理利用了MPT的概念並且也套用了三個關鍵評估標準來衡量項目:項目承擔的成本、存在的風險以及投資潛在的收益。這時,項目成為企業的一項投資行為,項目決策建立在項目組合基礎上而不是單個項目基礎上。

項目組合管理在國際項目管理領域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套用。美國學者Russell D. Archibald 2003年在談到項目管理髮展現狀時,提到項目組合管理是項目管理最新理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國外一些項目管理專家提出了項目組合管理的體系架構和管理過程,國內針對項目組合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開始起步。國外一些項目組合管理軟體廠商針對項目組合管理過程和方法開發了項目組合管理工具軟體,如Primavera公司推出的p3e/c項目管理軟體、Artemis公司推出的Artemis7項目組合管理軟體、微軟公司的Project Server軟體等等。項目組合管理軟體在國內外企業中的廣泛套用大大推動了項目組合管理的實踐和發展。

META Group研究預測到2005-2006年,全球2000個CIO中將有超過50%的人採用組合管理技術和工具來進行項目和資產的管理以及預算的計畫和跟蹤。該組合管理理論能夠使企業的組織改善戰略投資,提高商業價值。

新一代項目組合管理系統

項目組合與項目策略管理,幫助PMO管理者高效地管理項目目標,協作,承諾以及在目標導向的多項目環境下最為關鍵的控制點——投資。通常需要強制執行某些規則以使跨項目的監控和管理更加有效。規則驅動型系統支持企業按照實際項目環境選擇性地設定不同的策略與規則。它提供以下豐富的可按需配置的規則與控制機制,這些規則和控制機制可以根據企業、項目群和項目的層級靈活調整,自由組合。以8ManagePMO軟體為例子:

項目請求與優先次序

有效地管理項目請求與其優先次序能讓多項目或項目群管理更加透明和可預測。提供項目請求管理功能幫助提出者與負責委員會進行有效的溝通,調查和評估雙方的效益、風險以及影響以更科學合理地確定項目請求的優先次序。

多項目結構化協作

項目與項目群的協作能力令多項目或項目群管理的成敗各異。8Manage為項目成員與部門提供高效的協作與互動平台

多項目範圍與需求管理

集中管理項目群及項目的範圍與需求,提供需求申請功能獲取,過濾,解析和明確項目的需求,提供項目矩陣功能組織需求並追蹤需求從開始到完成的整個過程。所有項目的需求信息會實時自動地匯總到項目群以確保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多項目時間管理

能自動跟蹤每個項目活動與可交付成果的時間與進度。下一層活動的完成率與可交付成果會自動地匯總到上一層活動,項目以及項目群。逾期活動會自動亮紅燈,並且系統會自動把預警信息傳送給所有受影響的相關人員。

多項目依賴管理

支持管理項目與項目群的依賴,包括強制性的與靈活自定義的依賴關係並實時追蹤它們的變化。同時,也可以管理項目與項目群關鍵資源及共用資源的依賴。可實時追蹤每個活動或可交付成果的直接和間接的依賴。當依賴超過預設的極限範圍依賴指示燈會高亮成紅色以示提醒。

多項目成本管理

能幫助企業全面有效地管理活動、項目以及項目群的成本預算,並實時跟蹤和匯總實際的收入和成本,包括項目中的銷售訂單與契約,項目工時成本,各項項目費用,採購訂單,開票與回款等。

多項目質量管理

提供全面嚴謹的質量指標功能幫助項目經理有效地制定質量衡量標準,計算質量偏差和管理最終可交付成果的質量。同時,8Manage支持項目經理在可每個項目交付成果生成和最終確定兩個階段設定不同的檢查與審批規則以更好地控制項目群的可交付成果的質量。

多項目溝通管理

最強大之處在於其數據的靈活性、準確性與實時性,能幫助項目和項目群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解,提高團隊合作效率。

多項目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功能可按照區域、部門、項目群、項目以及活動進行資源的查找、申請、分配並跟蹤所有資源的使用情況。同時,支持定義項目群資源角色和資源均衡管理以更好地管理和調用資源。

多項目風險管理

能自動檢測項目各種系統性風險及其影響,包括項目計畫,成本,資源以及質量的風險,並且能根據現有影響自動推測最終的影響,項目人員可清楚地知道若不及時恰當地管理這些風險的嚴重性。

多項目採購管理

支持項目群、項目及活動層的供應商管理,電子招投和電子採購管理。系統提供一整套先進嚴謹的機制管理基於規則的整個招標過程確保招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支持採購需求,採購訂單,採購發票與付款管理,同時支持採購契約,分包和外包的管理。

多項目問題管理

提供多種有效的機制管理項目群、項目及活動的問題,包括問題的提出,分配,行動追蹤,上報以及關閉。並且支持把問題關聯到對應的風險、變更請求和行動。

多項目變更管理

提供變更請求功能快捷有效地記錄和管理項目變更

多項目實時監控與跟蹤

實時跟蹤項目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和跟蹤解決問題的行動。

多項目關鍵成功因素(CSF)管理

內嵌的功能幫助企業有效地管理這些關鍵成功因素(CSF)。這些內嵌功能幫助項目群和項目的管理者清晰地了解極度重要卻難以監測,並且讓人容易犯錯的各種因素。

多項目業務地圖(OGSM)

提供業務地圖功能可讓項目群管理者在一個頁面監管所有的項目。並且,管理者可利用業務地圖在一個頁面管理整個企業的所有項目群與項目。業務地圖的所有信息都是由具體的下一層業務互動匯總到上一層的(例如:申請、交付與驗收),所有的信息都是實時的,並且可以層層展開以深入了解具體的來龍去脈。業務地圖中的可交付成果必須是已完成或已驗收的狀態,業務地圖中的所有信息都是精準的、簡明的和實時的。

與傳統項目管理的區別

表一:項目組合管理與傳統項目管理的區別

Image:項目組合管理2.jpg

1、傳統項目管理:
1)傳統的項目管理強調“怎樣做項目”,通過有效的項目管理方法保證項目按照進度、成本、質量要求進行交付,是針對單個項目或項目群的管理方法。美國項目管理協會多年來發布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從項目管理的九大領域介紹了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需要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2)傳統項目管理主要是項目經理進行的管理活動,針對項目內部的管理。

3)傳統項目管理採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即數據從項目管理的底層開始收集,傳送至高層經過分析後對項目進行管理和控制,不能及時發現與企業的目標發生偏差或不能超越企業執行和控制能力的項目。

2、項目組合管理:

1)項目組合管理強調“做什麼項目”,通過幫助組織將精力集中於產生最大價值的項目,將項目組合與企業目標結合在一起,獲得項目之間的恰當平衡和組合,通過為最有價值的項目設定優先權和籌集資金,來最最佳化項目組合的價值,確保實際實施和運作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

2)項目組合管理是組織以及戰略層面的管理活動,是進行組織決策的過程,是面向的多個項目的管理。

3)項目組合管理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即先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優先選擇符合企業戰略目標的項目,在企業的資金和資源能力範圍有效執行項目。

意義

項目組合管理企業級項目組合管理面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組織面臨著企業在同一時間內正在進行許多項目和項目群的情況,每個企業都希望對項目的投資取得最大的收益回報。作為項目管理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的項目組合管理,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重視,其重要性也日益顯現出來。

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缺乏統一的評估項目投資和選擇的過程和方法,項目決策層大多還是主觀進行項目決策,沒有科學量化的項目選擇評價標準;

對於項目的過程缺乏透明度和可控制性,不能及時發現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對項目加以調整,造成項目的失敗;

不能從戰略層次考慮項目的收益,只關注單個項目的短期財務收益,忽視短期項目和長期項目、財務收益和非財務收益之間的平衡;

對項目的管理停留在項目的水平上,即以分散的項目為基礎的單一項目管理,而不是將所有項目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管理,忽視了企業是一個系統的戰略整體;

不能在整個企業的範圍內對所有項目進行統一的資源管理和分配,造成企業資源(財務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由於企業資源有限,造成多個項目之間為得到關鍵資源而發生衝突和爭論;

存在很多重複和冗餘的項目。

而通過項目組合管理能夠實現以下目標:

能夠快速回響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建立企業所有項目的視圖,動態評價項目與戰略目標的一致性;

在企業內建立一個統一的項目評估與選擇機制。對項目的特性以及成本、資源、風險等項目要素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進行優先權別排序,選擇符合企業戰略目標的項目;

對企業里所有的項目進行平衡,平衡長期和短期、高風險和低風險以及其它因素的項目;

在企業範圍內對項目分配企業的資源,保證企業資源達到最最佳化,同時確保項目的水平控制在企業的財務和資源能力之內,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通過識別低價值的、不符合戰略的、多餘的、執行很差的項目來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運營風險;

通過改進項目選擇、最佳化、排序等過程來增加企業的投資回報;

能夠識別項目群和項目之間的依賴關係;

改善項目負責人和業務管理者之間的溝通關係,使業務管理者更加關注項目。

可見,企業通過進行項目組合管理,能夠合理運用企業各種資源,快速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項目包括IT信息化項目實施的成功率,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框架內容

項目組合管理項目組合管理工作區
通過對國內外學者項目組合管理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結合中國國內項目組合管理的發展現狀,認為項目組合管理過程主要應包括以下階段內容:

1、項目戰略定位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進行企業項目的戰略定位,判斷企業的項目是否與企業的戰略方向一致。

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巨觀上進行與相關企業戰略目標分解,按照戰略目標將企業項目進行組合分類,使企業戰略目標與項目組合的目標結合在一起。同時在項目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匹配的前提下,進行企業項目整體資源配置。要了解企業整個項目資源的情況,就需要建立企業所有項目信息和資源庫,了解與項目相關的所有信息,以幫助企業後續進行選擇決策。

2、項目分析選擇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對具體的項目進行分析選擇,衡量項目為企業帶來的收益。這個階段是整個項目組合管理過程的重要階段。它的核心內容是建立企業項目統一的評價標準,並將每個項目與該標準進行衡量。同時對項目的資源、進度、成本、風險等影響評價標準的各種因素分析。最後進行項目選擇,對不符合評價標準的項目進行暫停或中止。

3、項目組合最佳化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在項目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目前的資源約束條件,進行項目最佳化組合,使企業項目投資收益最大化。這個階段也是整個項目組合管理過程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通過最佳化模型進行多個項目的選擇最佳化,另一方面在資源、成本等約束條件下,進行組合內項目平衡,確定最優項目組合。

4、項目組合決策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在上階段項目組合最佳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項目組合,最終進行企業項目組合決策。企業項目決策者結合實際經驗、企業現有項目的情況以及具體項目用戶需求,進行項目組合最後調整,使企業項目組合之間進一步得到平衡。

5、項目實施與跟蹤管理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企業項目的實施跟蹤,及時了解組合項目的狀態信息和變化情況。一方面建立企業項目組合視圖,及時監控並了解影響項目組合分析的各種因素變化情況;另一方面及時對項目環境、戰略目標、影響因素等變化情況進行審查,進行變更控制。發生變更情況或者一定時間周期內企業都需要重新開始項目組合管理流程。

可見,項目組合管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執行、循環反覆的過程,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項目組合的分析最佳化也隨之變化。企業通過實施上述過程,能夠在企業中建立所有項目的全景圖,動態地跟蹤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項目和資源最佳化組合,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