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學通論

音韻學通論

《音韻學通論》是200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安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音韻學通論

《音韻學通論》一書由中華書局初版於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錯誤及少數提法,同時增加了《五音集韻》和《古今韻會舉要》的簡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參考文獻”等內容,是書出版一年來,承蒙讀者不棄,使其暫得承乏獻芹,部分高校且採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參考書,對此,本人既覺榮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作者簡介

胡安順,陝西商州市人,1949年12月生,1984年東北師大漢語史碩士研究生畢業,陝西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漢語教研室主任、陝西師大西北方言與民俗中心研究員、國際漢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主持和參考主持國家級教改及社科基金等項目3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音韻學與語音學

第二節 音韻學的功用

第二章 音韻學對漢語音結構的分析和歸納

第一節 音韻學對治語聲母的分析

第二節 音韻學對治語韻母的分析

第三節 韻學對漢語韻母的歸納

第二編 中古音

第三章 《廣韻》

第一節 《廣韻》以前的韻書

第二節 《廣韻》的產生

第三節 《廣韻》的版本

第四節 《廣韻》體例

第五節 《廣韻》的四聲配合

第六節 根據《廣韻》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第七節 《廣韻》的聲類和聲母

第八節 《廣韻》的韻類和韻母

第四章 《韻鏡》

第一節 《韻鏡》的產生和作用

第二節 《韻鏡》的體例

第三節 《韻鏡》對中古聲母和韻母的分析

第四節 《韻鏡》和《廣韻》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補作用

第五章 中古音系

第一節 中古音系的聲母

第二節 中古音系的韻母

第三節 中古音系和韻母的配合關係

第四節 中古音系的聲調

第六章 《廣韻》一系的韻書和韻圖

第一節 《廣韻》以後的幾種韻書

第二節 《韻鏡》以後的幾種韻圖

第三編 近代音——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七章 近代音

第八章 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四編 上古音

第九章 上古音的聲母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韻部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聲調

第十二章 陰陽對轉與因聲求義

主要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音韻學與語音學

音韻學也稱聲韻學,它是研究古代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是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現代漢語語音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所謂聲、韻、調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指某個歷史時期漢語聲、韻、調的種類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以現代國語為例,它有22個聲母,39個韻母,4個調類。其聲母和韻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規律,如J、q、X三個聲母只能和齊齒呼與撮口呼的韻母相拼,而不能與開口呼與合口呼的韻母相拼。

傳統音韻學分為3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今音學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古音學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到了20世紀30年代,在傳統音韻學的三個部門之外又興起了一個新的部門“北音學”。北音學旨在研究以元大都(今北京)或汴洛(今開封、洛陽)音為代表的近代北方話的語音系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