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調升高術

音調升高術

to to vocal

別名

甲狀軟骨板成形術Ⅳ型;音調升高術;surgerytoelevatevocalpirch;環甲接近術;環甲軟骨接近術

概述

聲帶拉緊術亦叫甲狀軟骨板成形術Ⅳ型或音調升高術(surgerytoelevatevocalpirch)或環甲接近術,此手術是利用縮短或拉緊環甲間隙以延長喉的前後徑,達到拉緊聲帶,增加聲帶緊張度,提高音調的目的。
近20年來,隨著對喉發聲功能的生理和病理學認識的提高,以及嗓音疾病的診治技術的發展,如動態喉鏡檢查、喉顯微手術、雷射手術等的完善,使喉外科手術達到既能切除病變,又保存或改善嗓音功能的目的。因此在喉外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改善嗓音為目的的嗓音外科,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VonLeden等(1989)指出嗓音外科是“為改善嗓音而設的嗓音系統的美學外科(aestheticsurgery)”,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技術達到恢復或重建喉的發聲功能,使嗓音達到清晰、洪亮、悅耳、有韻律,並符合其年齡性別特點的目的。
嗓音外科包含的主要外科技術有:①聲帶良性病變的摘除術;②單側聲帶麻痹的中線內推術、音調異常矯治手術;③喉返神經麻痹的神經移植或神經肌蒂移植術;④喉腫瘤喉部分切除發音重建術。

聲帶的功能解剖

聲帶組織的解剖結構是研究聲帶振動機制的關鍵,其中以聲帶前2/3部,即聲韌帶部(聲帶膜間部)最重要。聲帶是一個分層振動體,它的分層結構決定了聲帶振動的特性。在聲帶額位切面圖上可以觀察到聲帶的不同結構層(圖9.6.7.2.4-0-1):表層是由非角化上皮組成的黏膜上皮層,厚約0.05~0.1mm。然後是黏膜下層(固有層),黏膜下層又由多層結構組成,通常分為3層:淺表層、過度層和深層。淺表層(又叫Reinke間隙)為疏鬆結締組織,是可分離層,厚約0.5mm;中層由彈性纖維組成,彈性纖維是一種蛋白結構,能適應來自長軸方向力的牽拉;深層主要由膠原纖維組成。中層及深層加在一起的厚度約為1~2mm,構成了我們通常所稱的聲韌帶。聲韌帶的強度對聲帶長度及厚度的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身體的生長發育階段及衰老過程中,聲韌帶結構將發生相應的變化。聲帶最深部為甲杓肌,構成聲帶的肌體,其在聲帶中部的厚度為7~8mm。甲杓肌收縮使杓狀軟骨向前移動,縮短了聲帶的長度,同時也增加了甲杓肌的緊張度。
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  解析圖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 解析圖

為了研究聲帶的振動模式,根據聲帶結構的生物力學特點,將聲帶分為3層:黏膜上皮層與黏膜下層的淺層構成包裹層,移動度最大;黏膜下層的中層與深層構成中間層(聲韌帶)移動度較小,能縱向穩定聲帶的振動;甲杓肌構成肌層,移動度最小。聲帶振動時包裹層最容易損傷:充血、水腫或出血等病理改變主要發生在此層;聲帶的良性病變也主要發生在黏膜上皮層及黏膜下層的淺層。疏鬆的Reinke間隙,是外科手術的可分離層;聲韌帶在聲帶的振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手術不能損傷的結構。

適應症

聲帶拉緊術適用於:
主要用來治療女性音調過低或環甲肌功能不良。術前手法檢查非常重要,其方法是用雙手使環狀軟骨與甲狀軟骨相互接近,觀察發聲改善情況。具體操作為右手示指將環狀軟骨下緣向上推,同時左手示指尖將甲狀軟骨切跡向下推,如出現音調明顯升高且患者滿意,則可考慮手術。

手術步驟

局麻下,平環甲膜水平做頸前橫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鈍性分離,充分暴露甲狀軟骨前下緣、環甲膜和環狀軟骨前緣。用10號粗線自環狀軟骨前弓和甲狀軟骨前下緣左右各縫合一針,縫合線自環甲膜前通過,左右縫合線同時結紮。術中應邊拉緊縫線邊令患者發聲,緊張度以患者最佳發聲或稍高為標準。結紮後依次縫合各層組織。術後禁聲休息1周。

術中注意要點

1.兩側縫線穿好後,令患者發聲時,可用拉鉤或助手將環狀軟骨上提,到音調提高至最佳狀態後,將左右縫線同時結紮。
2.單側環甲肌麻痹時,可僅固定麻痹側。
3.雖然縫線位置愈近中線,音調提高效果愈顯著,但甲狀軟骨板前部較薄,耐受性差,故不能以甲狀軟骨板前部作為縫合部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