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在韓國,具有國家圖書館地位的圖書館有兩個。一個是國立中央圖書館,另一個是國會圖書館。20世紀70年代後期曾經出現過將兩館合併的趨勢,以加強國家圖書館的力量。但80年代中期,這兩個館都各自建造了現代化的新館,裝備了自動化的設備,兩館合併已無可能。

基本信息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英語:National Library of Korea)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概況

韓國,具有國家圖書館地位的圖書館有兩個。一個是國立中央圖書館,另一個是國會圖書館。兩個圖書館在人員、經費、館舍規模上大體相同。但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藏書量是國會圖書館的兩倍多,居韓國各圖書館之首。根據韓國圖書館法的規定,國立中央圖書館一直是全面接受繳送本的圖書館,而國會圖書館只接受部分繳送本。由於這兩個圖書館在業務方面有許多交叉重複之處,因此,20世紀70年代後期曾經出現過將兩館合併的趨勢,以加強國家圖書館的力量。但80年代中期,這兩個館都各自建造了現代化的新館,裝備了自動化的設備,兩館合併已無可能。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國會館的主要任務是為立法提供情報服務和開展情報研究。它的服務對象是國會議員國家公務員以及政黨政府機構公共團體研究機關教育界人士等。而國立中央圖書館的服務範圍更廣泛,內容更豐富,面向全社會,為全民提供服務。作為韓國圖書館的代表,依法全面履行國家圖書館的職能。因此,真正具有國家圖書館功能的是國立中央圖書館。
國立中央圖書館設在漢城,成立於1945年10月15日,當時名為"國立圖書館"。其前身是1923年11月日本侵略者建立的朝鮮總督府圖書館。1963年10月,根據韓國圖書館法,該館改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1974年遷移到南山公園,在此期間重組了圖書館系統並推進了從政府獲得經費建設新館。1988年5月新館在漢城南部開館的同時開創了該館的新時代。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具有國家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雙重功能。館舍分為本館和按類設立的分館,面向全體國民服務。該館1988年建成新館,以此為契機,在資料的收集、組織、保存等一系列圖書館業務工作中,以方便讀者利用為出發點,全面改善了服務體制。同時也是為了緩解書庫空間容量有限的矛盾,逐步撤消了三、四個大閱覽室。在保留原有一些資料室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20個專業資料室。這些資料室按學科劃分的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國學、圖書館學等。按文獻類型劃分的有:古籍報紙、非書資料、特殊資料等。此外還設有企業情報室。該室比較有特色,它收藏國內企業界發行的社報、小冊子及有關資料9千餘冊,並按不同企業分別設定"企業角",用於分析企業環境,提供就職情報。為了弘揚民族精神,館內設立了名人文庫和族譜閱覽室。收集了韓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的著述、手稿、藏書、生平活動照片、實物和韓國大家族的族譜資料等。為了積極引導個人或團體饋贈資料,設定了個人文庫,配有統一的房間、書架和陳列櫃,並擺放塑像。該館1996年增設了利用CD-ROM等新媒體和網際網路的情報服務室,以適應社會信息環境的變化。現在,館內共設有26個各種資料室和4個閱覽室,3600多個閱覽座位。以及個人研究小間、專題研究活動室、學術會議室、展覽室等。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重點提供閱覽服務。除古籍書設有專門閱覽室外,1999年11月開放學位論文圖書館,旨在進一步實現學位論文使用高效化、管理科學化、利用環境優良化。各資料室的資料大多開架閱覽。全部開架提供利用的是1980年以後的普通圖書(國內圖書占80%),以及新到及上年度的國內期刊。資料一般只對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出借。近年來,為了使館藏資料得到充分利用和為特殊對象提供服務,該館制定並實施了一項"文化會員制度運營計畫",這項計畫規定為文化會員提供個人外借服務和資料郵寄服務,並為此設立了專門的會員閱覽室。據統計,該館年接待讀者約225萬人次,圖書利用680多萬冊次。
該館目錄廳的館藏國內文獻目錄卡片已於1996年凍結。為了方便讀者,卡片目錄、書本式目錄和在線上終端目錄同時並行使用。在各資料室一般都配有在線上終端,讀者可以進行檢索。對於殘疾人讀者,目錄廳以及各資料室、閱覽室都設定了專用的座位。

該館利用複印、聲像、縮微、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服務。在各專業資料室配備了先進的複製設備,讀者可自行使用投幣式複印機或由工作人員進行資料的複製,十分快捷。在各種設備兼備的非書資料部門,有綜合影像音響室、縮微膠捲查閱室供使用。讀者通過各種設備接受服務,並且許多項目是免費的。
國立中央圖書館不僅從各方面為讀者創造極為便利的條件,便於各類型讀者的利用,而且重視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在該館的經費中,專門有用於讀者服務方面的經費開支,主要是開展圖書宣傳和讀書指導活動。圖書館界有每年一度的"圖書館周",已實施數十年之久。從1993年開始,每年的9月份為韓國的"讀書月"。在"圖書館周"和"讀書月"期間,該館舉辦讀書講座、讀書報告會,開展讀書競賽、資料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體現了社會文化教育機構的功能。

國立中央圖書館作為韓國的國家圖書館,負責指導和支援其它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該館在對某一圖書館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在行政管理和業務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還特別按地區指定"模範圖書館",為它們制定計畫,支援設備和資料。此外,對新建館也提供幫助。為配合全民讀書活動的開展,國立中央圖書館還對公共圖書館的夏、冬兩次"讀書教室"予以特別的支援。

該館作為全國圖書館工作者的業務培訓機構,主要為國、公立圖書館司書職公務員進行圖書館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教育與研修,每年約820名。並給他們頒發資格證書。該館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國公共圖書館大會以及有關圖書館工作的研討會,以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圖書館工作者的業務水平。

組織機構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設館長1人,統攬人、財、物大權,館長之下設2部1分館。圖書館管理部下設庶務科、後勤協作科、館員培訓科和圖書館自動化辦公室;圖書館服務部下設公共服務科、繳送科及採選與技術加工科。各部設1名部長,各科設1名科長。如此精簡的組織,在同等規模的國家圖書館中是少見的。該館還成立了若干個委員會,這些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制定本館和國內其它圖書館各項業務的標準化管理和進行諮詢。它們的設立,對韓國圖書館事業整體規劃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隸屬關係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隸屬韓國文化觀光部,在1991年4月以前則隸屬文教部。文化觀光部是韓國政府巨觀管理全國圖書館事業的行政機構。

根據"韓國圖書館法",在文體部長官下面設定圖書館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組織和職責及其有關運作的必要事項由總統令規定。圖書館發展委員會由包括委員長、副委員長各一名在內的20-30名委員組成。委員長由文體部副部長擔任,副委員長由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擔任,委員由經濟計畫院、內務部、財務部、文體部、郵政通信部、文化公報部、科學技術處各派一名,系各機關首長指名負責與圖書館業務有關的二級或三級公務員擔任;成員還有依法成立的圖書館協會會長;文體部委託的圖書館學或文獻情報學教員及其他具有豐富圖書館業務知識和經驗的人員,各部門的委託人員任期3年。

委員會的職責為審議:1)圖書館的基本政策及與運行計畫有關的事宜;2)圖書館情報協作網體制的建立及其職能的調整、運行有關事宜;3)圖書館振興基金的建立及運行有關事宜;4)與圖書館發展有關及文教部長官所提出需審議的重要事項。

圖書館振興基金來源分別為政府出資(撥款),法人、團體或個人捐款與基金運營收入。其用途:1)圖書館的設立、設施及運行的補貼;2)圖書館情報協作網的建立及運行的補貼;3)圖書館及圖書館有關的團體研究活動的資助;4)圖書館其他振興活動必要的資助。基金由文體部長官支配和管理,其建立及使用需經委員會審議,有關基金的使用及管理的必要事項由總統令規定。對於基金剩餘之資金,文體部長官可將其存放金融機關或郵政通信官署;購買國家、地方自治團體金融機關直接發行並保證履行債務的有價證券;托放財政金融、特別會計及其他基金。

法律依據

自1963年以來,韓國先後頒布了《圖書館法》(1963年)、《圖書館振興法》(1991年)和《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1994年)。在這三部關於圖書館事業的法規中,對於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設立、業務、職能等都進行了完整、具體、明確的論述,為該館的運營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外,該館的機構設定、人員編制也由總統令規定。

職能

韓國在1994年制定的《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中規定了國立中央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和保存韓國所有的出版物;代表國家進行圖書資料的國際交流;參加國際圖書館組織,促進國際交流;通過業務諮詢和輔導,體現其作為全國圖書館系統的中心作用。具體任務:

1.採購國內外資料,進行編目、加工,提供給公眾使用。

2.管理韓國法定繳送本。

3.與各圖書館進行資源交流。

4.各種書目的製作與標準化以及國際標準編號制度的運營。

5.通過計算機化管理國家文獻信息系統及圖書館協作方案。

6.與國外圖書館協作並進行資料的國際交換。

7.指導、支援其它圖書館和文庫的業務、文化活動及全國圖書館員的在職教育。

8.負責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的研究,編製圖書館教育的教材,舉辦公共圖書館業務研討會。

人員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由司書職、行政職、工程技術職及其它職位的人員構成。該館人事編制屬國家職業類公務員系列。韓國職業類公務員分為9級。圖書館的館長為1級,部長為2級或3級,科長為4級。1~5級公務員由總統根據有關部的長官(部長)推薦任命,6~9級公務員由各部長官任命。根據總統令"國立中央圖書館職制"的規定,該館人員定編251名。2000年在編人數216名,其中司書職員117名,約占全體職員的54%。

經費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的經費幾乎全部由政府出資提供的。1995年約為108.8億韓元。其它來源只占極少部分。2001年以來經費有大幅度增長,除了積極支持圖書館人員的再教育,也是為了使圖書館能適應多媒體時代的要求。

館藏建設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文獻收集主要是通過接受繳送本、採購、國際交換和接受寄贈等方式進行的。1963年韓國圖書館法規定該館依法接受國內出版物的繳送。但法定的繳送制度是在1965年以後正式實施的。現行的繳送制度由幾個法律所規定,根據出版物種類的不同,發行者需分別向文化體育部、公報處、國立中央圖書館、國會圖書館繳送。國立中央圖書館是接受繳送本的重點單位。1994年制定的《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規定,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及其它機構發行或製作的圖書、連續出版物、非書資料等所有出版物,自發行之日起30日以內,向國立中央圖書館繳送2部。除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外,對於其它機構出版物呈繳者,館方需發給繳送完畢證,並給予必要的補償(註:目前做法補償費一律定為書價的一半)。為使出版物繳送工作收到實效,國立中央圖書館可提請有關部門的長官協助,繳送手續及補償的有關事項由總統令規定。由於繳送制度有其充分的立法依據,並且在實施過程中亦有法律可依,對於不履行呈繳義務者,將受到相當於出版物定價10倍金額的罰款,館方可拒絕給予該圖書或期刊國際標準書刊號,在國家書目或推薦書目資料中不予收錄。這些有力的措施使國立中央圖書館接受出版物繳送有了保障,成為館藏文獻收集的一個穩定可靠的重要來源。

為了提高出版物繳送率,從1997年4月開始,實施由地區代表圖書館代行繳送出版物1部的制度,並計畫逐步擴大下去。目的是減輕呈繳者的負擔,將現行的多元性的繳送制度一體化,同時也是為了廣泛收集地方出版物。

該館資料的收集是按照收集方針進行的。收集方針經過"藏書建設委員會"審議決定,藏書建設委員會負責審議藏書建設的基本採選原則和圖書館資料採選的其他相關事宜。委員會由館方委託的各領域的11名專家組成。近年來,面對全世界每年巨大的新書出版量,該館正在積極地探索用何種媒體、何種方法採購和收藏資料。

對於國內出版物的收集,主要渠道是接受繳送本。外文資料的收集,國立中央圖書館專門在國內各領域聘請委託了90多名專家組成"外文資料採選委員會",負責有關專業領域的外文資料的採選工作及解答諮詢。

外文資料收集的主要對象是:1.有關韓國內容的資料。2.閱讀國內資料時所需的各種參考工具書。3.各國的法令及政府出版物。4.起草國家政策的參考資料。5.國際機構出版物。6.圖書館學信息學資料等。7.對外國期刊的收集,則把重點放在大學圖書館中欠缺的學術期刊方面,收藏的日本、美國政府及國際機構的期刊大多是國際交換獲得的。收集的外文資料中,英文資料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日文、中文、德文、法文等其他語種資料。原則上翻譯的資料不在收集範圍之內。

該館1998年度全部採選經費為28億韓元,其中用於外文資料的採選經費約11億。採購外文資料的具體做法是,負責外文資料採選的職員,通過各國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物目錄和網際網路上的出版信息、圖書目錄等,把將要採選的資料準備好遞交給外文資料採選委員會,委員們以遞交上來的採選資料為基礎進行選定。最後確定購買的圖書資料,通過簽定年度供應契約或通過國內書店等方式購買。1997年共採選了11,700冊外文資料。

在依靠交換進行資料收集方面,該館同世界上92個國家的291個圖書館及各種學術團體建立了國際交換關係。1997年通過國際交換收集到的資料約為3萬冊。

通過委託方式接受的資料有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洲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8個國際機構發行的出版物、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出版物、中國台灣出版物等。

古籍書作為韓國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和研究韓國學的重要資料,國立中央圖書館歷來十分重視其收集工作。成立了由館長任委員長、全國多所大學著名教授參與組成的"古籍委員會",諮詢和決策館藏古籍建設的基本政策。

該館收集的古籍書是指1910年以前出版或以手抄本形式的東裝本。在這以後出版的,其內容形式上是東裝本資料,也在收集範圍之內。該館每年有相當多的經費用於古籍書的收集與開發。如1994年為1.6億韓元。另外,從1991年起,每年還可從國家"文藝振興基金"中得到2500萬韓元作為古籍書的經費。近年古籍書項目的重點是調查與影印國外收藏的韓國古典文獻。目前,該館每年接受繳送、捐贈以及購買的古籍約1,800冊,收集國內外的影印本約500冊。

截至到1998年12月,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藏書量為330萬冊(件),圖書2.5百萬冊年遞增10萬冊,包括韓文圖書194萬餘冊,西文圖書26萬餘冊,日文圖書20萬餘冊,中文圖版物7,000種;韓國政府及外國政府連續出版物15,000種;出版於1910年前的古籍圖書23萬冊;非書資料47萬件,包括地圖、磁帶、錄象帶、磁碟及各種電子出版物,極大地豐富了館藏。

館舍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新館占地66,888平方米,為8層建築物(7層地上1層地下)面積42,971平方米,分有各式各樣的資料室、書庫、展室和辦公室。輔助建築包括禮堂、館員培訓室和餐館。分館占地12,316平方米,為6層建築物(地上4層地下2層)面積8050平方米,將開設家庭閱覽室和成員資料閱覽室。

自動化與資料庫

自動化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自七十年代中期就開始致力於圖書館業務自動化的工作,是韓國圖書館界最早具備自動化系統的圖書館。1976年,韓國政府對圖書館實施自動化進行調查論證,此後該館便正式起步。1982年設立了“電算室”,1987年制定"國立中央圖書館計算機化綜合發展計畫",1988、1993年又相繼增添了計算機。從1991年起,陸續開發出館內使用的採購、編目、檢索、連續出版物管理、非書資料管理等業務處理系統,建成中央圖書館自動化系統(CENTLAS)。此外,還研製了用於微機和大型計算機系統的圖書館業務軟體。

該館1980年開發出圖書用韓國文獻自動化目錄法(KORMARC)。1991年開發連續出版物用、非書資料用KORMARC,1992年開發古籍書用KORMARC。其後,經過多次修改,1992年7月作成KORMAC形式的國家標準規格草案,1993年1月發布了KORMARC的國家標準“韓國文化自動化目錄形式(單行本用)”,同年開發了規範控制用KORMARC。以後又陸續發布了連續出版物用、非書資料用KOMARC的國家標準。由於這些國家標準的制定,因而得到廣泛的使用。有99%的公共圖書館、92%的大學圖書館和74%的專業圖書館總共621個單位都採用了KORMARC。

該館作為國家書目數據中心,負責編輯出版韓國國家書目《大韓民國出版物總目錄》、《納本月報》、《學術論著綜合索引》及《外國圖書聯合目錄》等,建立了各種資料庫。1945年以後的館藏目錄信息已全部輸入計算機,1996年開始使用在線上目錄檢索系統,配置了50多台終端,通過資料的書名、著者、關鍵字、分類號、ISBN號可以檢索書目數據。特別是始建於1991年的古籍書目資料庫現已全部完成,收錄63,583種善本書目。由於古籍資料庫中使用大量漢字,為此,還開發了擁有15000個漢字字型檔集,其中包括韓國國家標準KSC5601標準字型檔中的4,888個漢字。

國立中央圖書館將本館的書目數據製成CD-ROM提供使用。1994年開發出收錄1945年以來的普通圖書和學位論文的韓國文獻目錄情報系統CD-ROM,分發給全國的各類圖書館、研究機構以及主要的公共機構。各圖書館可以在微機上利用這個系統進行館藏資料的數據加工,避免了分類、編目的重複作業,節約了經費。當時國立中央圖書館以普及為目的,分發CD-ROM是無償的,總計2,000張。現在是通過圖書館協會發售。到目前為止,該資料庫已存有137萬條數據。該館還建有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光碟塔,每個能容納500張光碟,韓國的歷史資料已全部製成光碟公開發行。

1995年該館開始建立全文資料庫。這種資料庫可在網路上瀏覽目錄、提要和全文。現已建立了學位論文、學術志、善本等全文信息資料庫,並與網際網路連線,可從網上得到服務。

為了進一步提高業務自動化水平,更高效地開展服務,該館正在將已建成的TANDEMHOST方式的CENTLAS系統轉換為CLIENT-SERVER(客戶機-伺服器)方式,從1997年起研製"綜合系統"軟體。該系統可將圖書、連續出版物、非書資料、古籍書等所有資料,在一個"集成系統"軟體中進行處理,預計1998年底完成。這一系統建成後可以在網上使用。

國立中央圖書館通過與外界聯網,提供文獻情報服務。於1992、1993年相繼與韓國公眾情報通信網DACOM的"千里眼"及微機通信HITEL聯通。近年又與網際網路相連。讀者無論是在館內還是館外,都可以利用網路迅速方便地查閱資料。

網路

此外,該館在1997年基本實現與國內三大系統(公共、高校與科研)的486個圖書館和24個地方文獻中心、以及國外圖書館的聯網,構成韓國圖書館情報系統網(KOLIS-NET)。該網路是根據1983年韓國國家基幹電子計算機網路建設方案而建立的。在計畫中,全國建設5條基幹電子計算機網路,其中教育研究網路是基幹網路之一。而圖書館情報網是作為它的一個分支網路。按照圖書館法和國家基幹電子計算機網路的基本計畫,以及1987年政府制定的有關政策,以國立中央圖書館為網路中心,從1991年起開始建設,逐步向四周推進。該館是該項目的主管機關,也是公共圖書館的分主管機構。為建設這一國家級圖書館情報網路系統,國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成立了與此有關的專門機構,每年投入相當大的經費,如1995年為13.7億韓元,占總經費的12.6%。

國立中央圖書館1994年開設網路主頁,網址http://203.237.248.5/。開始用朝鮮文提供國內學術資料圖象信息服務,進而依據KOMARC建立格式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標準化國家文獻綜合目錄資料庫?1998年該綜合目錄網路的成員館已達350所。國立中央圖書館作為龍頭,在與其他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的書目網路建設協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字圖書館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目前也在積極地進行電子圖書館的試驗。伴隨著1996年韓國國家項目"超高速情報通信基礎構築"事業的起步,1997年電子圖書館模式系統啟動。由國立中央圖書館、國會圖書館、韓國科學技術院科學圖書館、研究開發中心、韓國學術振興財團五個機構共同開展了電子圖書館的實驗。內容包括Z39.50、資料庫建設、SGML應用程式、管理系統等,目的在於通過網際網路進一步提供文獻全文服務。在這一國家項目中,國立中央圖書館起著核心作用,並開發出可提供共同使用的軟體。國家電子圖書館基本計畫始於1999年1月,由國立中央圖書館、國會圖書館、法院圖書館、產業技術情報院、研究開發情報中心、尖端學術情報中心等作為該計畫重要機構共同聯合制定。電子圖書館將通過超高速通信網進行套用服務,並代表國家制定各種標準,推進管理方法與體系的建立。

未來發展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創設50多年來,依照韓國有關圖書館事業的法規,履行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1988年新館建成以來,更是取得飛速發展。該館在全國圖書情報系統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由於近年的改革,讀者以及利用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該館作為國家圖書館同時還保留著公共圖書館的特徵。將來的定位是朝著具有國家圖書館和調查研究圖書館的雙重功能轉變。

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滿足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提供準確、迅速的服務。2000年2月金大中總統提出"圖書館信息化綜合計畫",國立中央圖書館作為核心機構,除承擔著文獻信息收集、保存、流通服務外,還負有向後人展現、傳播國家知識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所以面對國內文獻的全面收集,重點是設法提高繳送率,消除漏繳;同時加快建設用於電子圖書館的國家文獻聯合目錄資料庫,並為此構造信息環境,情報網的運用;並從目前以司書職公務員為中心的研修制度,進一步向私立大學、專業圖書館的司書開放,進行培訓。

作為全國圖書館網路核心,該館正在為確立國內外主要信息中心的資源共享服務體制而努力。國立中央圖書館在推進資源數位化、管理系統標準化、統合利用集成化、共享服務網路化的建設中起著骨幹作用,為國家電子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2000年8月竣工的資料保存分館,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圖書保護工作的重視,該館為6層建築物,地上4層地下2層,可容納圖書400萬冊,內有保存國寶級文獻的木製貴重書庫和圖書防腐防蛀設施。而將於2002年建成的國立兒童圖書館則是兒童、青少年的圖書館,重點是培養下一代的思考力、創造力,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成為兒童青少年文化園地和國際交流的視窗。

規模不大的韓國國家圖書館充分發揮了其精幹、高效--短期內出效果、務實--提高服務質量、協同--從傳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協作和書目共享著手促進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突出特點。

讀者服務

韓國國家圖書館規定,除大學生以外,入館者年齡應是年滿20歲以上的成人。而分館則無此限制,兒童、青少年及成人都可進館利用資料。

開放時間

韓國國家圖書館休館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不包括星期六、日)及每月的第二與第四個星期一。年均開館日為327天。

資料室:12月至2月9:00~17:00,3月至11月9:00~18:00;

閱覽室:星期一至星期五6:00~21:00,

星期六與星期日冬季6:00~17:00,夏季6:00~18: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