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永振

家境貧寒,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O年在本縣村鎮刺繡店當學徒,製作轎衣、棺戲裝等,繡品以粗坯線用長針繡成。 一九二O年至一九三八年在旅大市日本人所經營的繡品店作工,製做和服、腰帶、圍屏等,取材有花卉、動物和山水,並學得了肖像技法,從此技藝精進。 解放後,參加一九五七年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及一九六O年的全國文藝工作代表大會。

靳永振
[近現代](一九OO至一九七七)原籍河北省寧靜縣人。家境貧寒,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O年在本縣村鎮刺繡店當學徒,製作轎衣、棺戲裝等,繡品以粗坯線用長針繡成。一九二O年至一九三八年在旅大市日本人所經營的繡品店作工,製做和服、腰帶、圍屏等,取材有花卉、動物和山水,並學得了肖像技法,從此技藝精進。一九三八年後,曾自營繡品店多年。解放後,參加一九五七年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及一九六O年的全國文藝工作代表大會。先後任遼寧省工業局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美術室主任、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刺繡訓練班教師、瀋陽市手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刺繡研究室主任、省美協理事、省政協委員等職。積極從事繡品創作,繡有養豬姑娘、八女投江、春風吹又生、毛主席走遍全中國等作品。其基本針法有搶、套、虛、纏、梅花等二十多種。線條整齊,組織細密,用底料陪托,畫繡結合,省工省料是其特點,被稱為“靳繡”,後改稱“遼繡”。《美協遼寧分會供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