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鬍子鯰冬春囤養技術

革鬍子鯰屬熱帶、亞熱帶魚類,不耐低溫,當水溫降至8℃以下時就會引起死亡。對溫度的敏感決定了它不能在廣大北方地區自然越冬,造成每年9、10月份集中上市,貨賤價低,而其餘時間貨緊價昂。採用冬春囤養技術會解決這一突出矛盾。

越冬池的構建

一、位置選擇 場地選擇應考慮5個原則:一是光照充足、地形開闊向陽、四周無高大建築物和高大樹木等遮陽物。二是水源充足且水質好。三是選擇背風處,避免大量散熱。四是交通方便、電力充足。五是魚池和保溫棚以東西走向,採光面以南偏西5°~10°,便於最大限度採光。

二、越冬池的設計 用水泥池為佳,可防滲漏。池的長、寬、深應根據放魚量的多少具體確定,一般每立方米可囤養成魚30~50千克。池水深1.6~1.8米。池高的2/3設於池下。一角上部架設進水管,對角下部設排水管。用水最好以衡溫深,放養前1周洗刷水泥池,放魚前用二氧化氯製劑消毒池水。

三、保溫棚設計 在池的上方搭建保溫棚,採用三面牆體,一面採光面的形式,後牆和兩側牆為以層磚結構,牆後約0.5米,中空部分填充鋸末作為保溫材料,避免熱量散失。採光面下用廢舊鐵材或角鐵叉焊接搭成0.5米寬的"格子"骨架(無條件,木頭搭成也可)。骨架上面覆蓋透明聚乙烯薄膜,上面壓數根扁型聚乙烯壓膜繩。採光面與地面的傾角為28°,夜間以草簾等保溫材料覆蓋,白天揭開採光。

成魚入池

當室外水溫降至15℃左右時,選擇體質健壯,規格相當的無病無傷魚入越冬池。入池前用3%食鹽溶液或15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5~10分鐘消毒。放養密度為30~50千克/立方米。

越冬池的日常管理

一、通風 該苗雖然較耐低氧,亦可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但在冬季保溫棚中空氣不易流通。所以應經常在晴天中午通風1~2小時,便於棚中空氣交換、增加水中溶氧量。

二、換水 由於該魚越冬囤養密度過大,魚體排泄的大量廢物易產生氨氮等有害氣體,所以應堅持1周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2。

三、保溫 經常性地測量越冬池水溫,最低不得低於12℃。定期檢查溫棚有無損壞,塑膠有無破損,特別在風雪天氣時要勤觀察。

四、巡塘 每天注意魚的活動情況,越冬前、後期溫度較高時,可適量投餵一些餌料,增強魚體體質和減少越冬體重消耗。

五、防病 該魚抗病力強,越冬期間很少發生魚病,但仍不能麻痹大意,發現下列危害較重魚病時要立即防治。
(一)水霉病:此病多於越冬前期魚剛入越冬棚和棚內溫度過高,以及因魚體受傷感染水黴菌所致。所以放養和捕撈時力度要輕,避免魚體擦傷和凍傷。發病時用亞甲基蘭0.4毫克/升,連用3天可愈。
(二)細菌性紅鰭紅身病:病在越冬中後期發生,多因換水不及時,水質污染或水溫差距過大,細菌感染引起。防治用呋喃唑酮0.2毫克/升全池潑灑,連用4天可愈。
(本文已被瀏覽 749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