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線

面線

面線是福建省閩南、普寧、豐順湯南鎮等地區一種特有的漢族麵食小吃。泉州本地叫法 "面乾",面線是國語說法。又稱麵條、。面線蘊含著富貴吉祥、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正宗的面線為純手工拉成,面身細如髮絲,煮熟後成透明狀,入口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是老人、孩子、病人滋養身體之佳品。經過反覆拉長,長度一般要達190厘米左右,細度要達0.67毫米,曬乾後成品含水分13%。把麵團切成小塊,經過不斷的搓揉,拉伸,變成直徑一厘米左右的粗面線條,再把這些粗面線條盤起來,盤成蚊香形狀的“麵餅”。

簡介

普寧面線

普寧面線普寧面線

普寧面線,又稱麵條。是普寧特有的漢族麵食小吃之一,用麥面加適量食鹽揉成麵團,捏扯成線狀,晾曬乾後,蒸熟成品。

湯南面線

在豐順縣每逢嫁娶、生日、彌月、喬遷等喜慶宴會,都少不了一道菜——炒麵線。這種麵食,便是當地的特產——湯南面線。

長期以來,湯南面線以精湛的製作工藝、獨特的口味和深長的寓意,深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民眾所喜愛。

湯南面線湯南面線

泉州面線

泉州面線糊泉州面線糊

面線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 “面乾”,面線是國語說法。面線是該地區特有小吃——面線糊

的料。

據傳,泉州面線至今有八百多年歷史。正宗的面線為純手工拉成,面身細如髮絲,煮熟後成透明狀,入口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是老人、孩子、病人滋養身體之佳品。

面線蘊含著富貴吉祥、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是迎賓待客、祝福賀喜、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必備佳品。閩南地區一般給人祝壽或其他賀喜之事都會帶上面線和雞蛋,表示祝福。面線寓意頗多。送行,吃上一碗太平線面,希望一路順風。待客,吃上一碗豬腳線面,希望洗塵壓驚去晦氣。孕婦分娩後的調養非常重要,吃雞湯線面或糯米飯,調養身體,可以使奶水通暢。辦酒席如滿月酒時,頭道菜一般用面線,取“福壽綿長 長命百歲”之意。泉州人喜食麵線糊,常在較稀的面線湯中,加上各種佐料作為早餐和點心。泉州農村地區正月初一早晨給天地神靈祖先祭拜完會給家裡人煮上一晚面線雞蛋。正月初九祭完天公,亦會來一碗麵線雞蛋。

面線的做法

製作方法一

1.和面:將麵粉、水、鹽(鹽、水量要考慮當天天氣溫度進行適量變動)放在和面機里攪拌。

2..揉條:取出攪拌過的麵團揉成圓團形,放在大陶盆內發酵二三十分鐘,然後在大板上劃成長條,用手沾油,將麵團揉成直徑2~2.5厘米的麵條,再放在大陶盆里發酵20~30分鐘。

3.粉條:將油條再用手揉搓,要邊搓,邊撒薯粉,搓至直徑5~7毫米,再發酵一些時間。

4..串面:將粉條繞在兩條33厘米長的竹筷上,叫面筷,每筷55~60條,串好後,放在發酵櫃裡。要平掛,使之垂長,在面櫃靜放2小時後進行拉麵。

5..拉麵:將兩根面筷,一根固定在特製的面架上。用手拉另一端。經過反覆拉長,長度一般要達190厘米左右,細度要達0.67毫米,曬乾後成品含水分13%。

製作方法二

1.加入適量水和鹽後開始揉,和面。把麵團切成小塊,經過不斷的搓揉,拉伸,變成直徑一厘米左右的粗面線條,再把這些粗面線條盤起來,盤成蚊香形狀的“麵餅”。

2.將細圓麵條以倒8字形環繞在二根面桿上,並撒上米糠。

3.兩人各握一面桿,將麵條稍微拉長,再沾些米糠,並靜置室內框架上。

4.原本兩竹竿間的面線,披在面池,晾三四十分鐘後,拿出去曬。

5.再將第二階段型的面線從面池取出,將其插在專門拉麵的架子上即可開始拉麵。

6.拉麵線需要的是一股巧勁要能的工夫,拉出的面線大概7~10公尺 。

7面線拿到外面曬乾,做成滑嫩可口的面線.

8當面線摸著有點乾澀時,就曬得差不多了,收起來。再放一兩小時,直到面線軟化,才可把面線折起來!

面線面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