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藥,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症狀的緩解。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藥物種類之一。

基本信息

概要

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藥,NSAIDs自阿司匹林於1898年首次合成後,100多年來已有百餘種上千個品牌上市,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症狀的緩解。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藥物種類之一。全世界大約每天有3000萬人在使用。隨著NSAIDs使用的增多,這類藥物的安全使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藥師、患者、社會和政府的關注。特別是默沙東公司於2004年10月宣布主動從全球市場撤回萬絡(羅非昔布);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NSAIDs存在潛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風險,要求這些藥品生產廠家在其說明書中提出警示,這使NSAIDs的安全用藥成為目前全球醫藥界的熱點問題。

發現歷史

古代希臘、羅馬的醫生長期用柳樹皮浸出液治療炎症疼痛等病症。1838年從柳樹皮中提取得到水楊酸,1860年化學合成了水楊酸,1875年首次將水楊酸鈉用於治療,這便是最早的一種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於1899年問世,很快被證明是有效的解熱鎮痛藥,較大劑量有抗炎作用。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阿司匹林始終是治療風濕疾患的主要藥物。1949年保泰松作為抗炎藥出現於市場,但由於它具有嚴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被淘汰。消炎痛於1964年被開發,其抗炎作用不錯,副作用雖明顯輕於保泰松,但仍然會產生許多不愉快的後果。以後不斷開發的許多非甾體抗炎藥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多在減輕毒副反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一個十分龐大的藥物類別。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
特點:降低發熱者體溫,對正常者無影響。
機理:抑制PG合成有關。(PG是致熱物質)
發熱是機體一種防禦反應(巨噬細胞、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抗體生成增加等),且熱型也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故對一般發熱患者不必急於使用退燒藥;但熱度過高,可引起頭痛、失眠,甚至驚厥,適當選用退燒藥降體溫是必要的,退燒是對症,應著重對因治療。

2. 鎮痛作用
特點:中等度鎮痛作用,主要用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痛經等,對劇痛及平滑肌絞痛無效。
機理:抑制PG合成有關,使局部痛覺感受器對緩激肽等致痛物質的敏感性降低,也降低PG本身的致痛作用。疼痛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機制,提醒機體避開或處理傷害,是診斷疾病重要依據。但劇烈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和緊張不安等情緒反應,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甚至誘發休克。適當鎮痛是必要的,鎮痛是對症,應著重對因治療。

3.抗炎作用
大多數解熱鎮痛藥都有抗炎、抗風濕作用,即藥物能使炎症的紅、腫、熱、痛反應減輕或消退。其抗炎機制也是與抑制外周PG合成有關。

4.其它作用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減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副作用

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

(1)胃腸道不良反應:可出現上腹不適、隱痛、噁心、嘔吐、飽脹、噯氣、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其中有小於1%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出血或穿孔。

(2)肝臟不良反應:在治療劑量下,能導致10%的患者出現肝臟輕度受損的生化異常,但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的發生率低於2%。

(3)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覺異常、麻木等。有些症狀不常見,如多動、興奮、幻覺、震顫等,發生率一般小於5%。

(4)泌尿系統不良反應: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現紅、白細胞等,嚴重者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在一項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中,長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腎臟疾病發生的風險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5)血液系統不良反應: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

(6)過敏反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過敏反應。

(7)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有研究發現,NSAIDs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另有報導,服用羅非昔布18個月後,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增加了。

(8)妊娠期的不良反應:NSAIDs被認為是誘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潛在因素;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產前、產後和分娩時出血;吲哚美辛可能會引起某些胎兒短肢畸形、陰莖發育不全。

注意事項

1.避免與其它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選擇性COX-2抑制劑合併用藥。

2.根據控制症狀的需要,在最短治療時間內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可以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體抗炎藥治療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胃腸道出血、潰瘍和穿孔的不良反應,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這些不良反應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狀,也無論患者是否有胃腸道不良反應史或嚴重的胃腸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腸道病史(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以免使病情惡化。當患者服用該藥發生胃腸道出血或潰瘍時,應停藥。老年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出現不良反應的頻率增加,尤其是胃腸道出血和穿孔,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4.針對多種COX-2選擇性或非選擇性NSAIDs藥物持續時間達3年的臨床試驗顯示,本品可能引起嚴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增加,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選擇性或非選擇性藥物,可能有相似的風險。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其風險更大。即使既往沒有心血管症狀,醫生和患者也應對此類事件的發生保持警惕。應告知患者嚴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狀和/或體徵以及如果發生應採取的步驟。

患者應該警惕諸如胸痛、氣短、無力、言語含糊等症狀和體徵,而且當有任何上述症狀或體徵發生後應該馬上尋求醫生幫助。

5.和所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一樣,本品可導致新發高血壓或使已有的高血壓症狀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種都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增加。服用噻嗪類或髓袢利尿劑的患者服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時,可能會影響這些藥物的療效。高血壓病患者應慎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包括本品。在開始本品治療和整個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血壓。

6.有高血壓和/或心力衰竭(如液體瀦留和水腫)病史的患者應慎用。

7.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例如剝脫性皮炎、StevensJohnson綜合徵(SJS)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TEN)。這些嚴重事件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出現。應告知患者嚴重皮膚反應的症狀和體徵,在第一次出現皮膚皮疹或過敏反應的其他徵象時,應停用本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