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Security Council -- SC)(簡稱安理會)是聯合國的6大主要機構之一。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是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選舉產生,最初為6個,1965年開始增加到10個,席位按地區分配,即亞洲2個、非洲3個、拉美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經選舉每年更換5個,不能連選連任。2013年10月17日,查德、智利、立陶宛、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14年1月1日開始任期。但沙烏地阿拉伯在24小時內就拒絕了這一職位,引起世界譁然。2014年10月16日,第69屆聯合國大會選舉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西班牙5國為2015年和2016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16年6月29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選舉衣索比亞、玻利維亞、瑞典、哈薩克斯坦等4國為安理會新的非常任理事國。荷蘭和義大利共同當選並分享其任期。

基本信息

主要職責

非常任理事國與常任理事國 非常任理事國與常任理事國
非常任理事國與 常任理事國共同擔負著維持國際安全的主要責任,包括促進和平解決國際及地區爭端、制定應對威脅和平及侵略行為的辦法、起草報告等。非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有常駐代表,在安理會定期會議時可派特別代表與會,與常任理事國共同制定安理會議事規則,包括推選主席方法。非常任理事國沒有常任理事國擁有的一票否決權。

職權

主要職權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有權調查任何引起國際爭端或摩擦的任何情況,並可提出解決這些爭端的方式或辦法。會員國或接受聯合國憲章的非會員國、聯合國大會或秘書長,均可就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提請安理會注意。安理會有權斷定任何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侵略等行為的存在,並可提出採取強制措施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建議或作出這方面的決定,如認為這些措施還不能解決問題,它可以通過採取關於軍事行動的決議去解決這些問題。安理會還有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年度報告、特別報告、對戰略性地區行使託管等職能。

一票否決權

安理會主席由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按月輪流擔任。聯合國大會、秘書長以及任何會員國都可以提請安理會注意可能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爭端和局勢。聯大決定停止某會員國權利或開除某會員國均須由安理會事先提出建議。安理會每年舉行兩次定期會議,在安理會主席認為必要,或經大會、秘書長或任何理事國的建議或請求,可隨時召集會議。聯合國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聯合國秘書長。安理會會議一般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安理會設有軍事參謀團、接納新會員委員會以及其它特設機構。

現任成員

第62屆聯大經過三輪投票,最終選舉利比亞、布吉納法索、越南、克羅埃西亞和哥斯大黎加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它們將從1月1日起接替剛果、加納和卡達在安理會的席位。
現任成員有:印度、南非、哥倫比亞、德國、葡萄牙,亞塞拜然、摩洛哥、多哥、巴基斯坦、瓜地馬拉等十個國家。其中,前面五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到2012年12月31日,後面五個任期到2013年12月31日。
2012年10月18日,第67屆聯大舉行全體會議,對安理會10個非常任理事中的5個進行換屆投票選舉。在參選的8個國家中,韓國、澳大利亞、盧安達、阿根廷和盧森堡最終勝出,它們將於2013年1月1日起開始為期兩年的任期。當選的5個國家將於2013年1月起接替哥倫比亞、德國、印度、葡萄牙和南非,開始為期兩年的任期。
2014年10月16日,第69屆聯合國大會選舉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西班牙5國為2015年和2016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4國經過一輪投票即當選,它們獲得的票數分別為:安哥拉190票、馬來西亞187票、委內瑞拉181票、紐西蘭145票。西班牙則經過3輪投票,最終以132票當選。與西班牙競爭的土耳其第三輪獲得60票,未能當選。
新當選的5個國家將從2015年1月1日開始,接替2012年當選的盧安達、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盧森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至2016年12月31日結束。

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投票表決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羅斯(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席位由俄羅斯聯邦接替)、英國、美國。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選舉產生,最初為6個,1965年開始增加到10個,席位按地區分配,即亞洲2個、非洲3個、拉美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經選舉每年更換5個,不能連選連任。根據地域分配原則,每次新選出的5個成員國中應包括來自亞洲和非洲的3個國家、一個東歐國家和一個拉美或加勒比地區國家。 每個理事國都有1個投票權,程式問題要至少9票才能通過。常任理事國對實質問題都擁有否決權,只要有1票反對就不能通過。非常任理事國無否決權。

成員選舉

巴拿馬國旗 巴拿馬國旗
2007年10月16日,第62屆聯大經過三輪投票,最終選舉利比亞、 布吉納法索越南克羅埃西亞哥斯大黎加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
分別競爭非洲組2個席位和亞洲組1個席位的利比亞、布吉納法索和越南三國由於沒有對手,因而在首輪投票後即輕鬆當選。它們將從(2009)1月1日起接替剛果、加納和卡達在安理會的席位。
克羅埃西亞和哥斯大黎加則分別為爭奪東歐組和拉美及加勒比組的各1個席位而與捷克和多米尼加展開了競爭。在兩輪投票後,捷克和多米尼加宣布退出競爭,從而使克羅埃西亞和哥斯大黎加在第三輪投票中獲得了當選所需票數。它們將接替斯洛伐克和秘魯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安理會共有15個成員,除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為常任理事國外,其餘10個成員為非常任理事國。聯大每年選舉產生5個非常任理事國,名額按地區分配,並需要獲得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
新當選的5個國家的任期將從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還包括比利時、義大利、南非、印尼和巴拿馬,它們的任期到2008年12月31日結束。
2008年10月17日上午10時舉行的第63屆聯合國大會第28次全會,由192個會員國代表投票改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奧地利、冰島、伊朗、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烏干達的代表尤其繁忙——這7個國家將競爭5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投票統計,最終確定奧地利、 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和烏干達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將從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同伊朗與日本之間的角逐相比,奧地利、土耳其和冰島之間對於歐洲及其它地區組的2個席位的競爭似乎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三國均投入很大的力量展開競選,最終土耳其和奧地利勝出,冰島落選。
2012年10月18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經過兩輪不記名投票,選舉 盧安達、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盧森堡5國為2013-2014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新當選的5個國家將從2013年1月1日開始,接替哥倫比亞、 德國、印度、葡萄牙和南非擔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至2014年12月31日結束。安理會中另外5個非常任理事國是2011年當選的亞塞拜然、瓜地馬拉、摩洛哥、巴基斯坦和多哥,它們的任期到2013年底結束。
2014年10月16日,第69屆聯合國大會選舉安哥拉、 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西班牙5國為2015年和2016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4國經過一輪投票即當選,它們獲得的票數分別為:安哥拉190票、馬來西亞187票、委內瑞拉181票、紐西蘭145票。西班牙則經過3輪投票,最終以132票當選。與西班牙競爭的土耳其第三輪獲得60票,未能當選。
新當選的5個國家將從2015年1月1日開始,接替2012年當選的盧安達、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盧森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至2016年12月31日結束。 2016年6月29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當天召開全體會議,選舉衣索比亞、玻利維亞、瑞典、哈薩克斯坦等4國為安理會新的非常任理事國,但最後一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卻在荷蘭和義大利之間僵持不下,經過一整天5輪投票,兩國都未能獲得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最終兩國外長提議,希望能共同當選並分享其任期。

歷年名單

年份非常任理事國名單
1946年澳大利亞、巴西、埃及、墨西哥、荷蘭、波蘭
1947年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哥倫比亞、波蘭、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948年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9年阿根廷、加拿大、古巴、埃及、挪威、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50年古巴、厄瓜多、埃及、印度、挪威、南斯拉夫
1951年巴西、厄瓜多、印度、荷蘭、土耳其、南斯拉夫
1952年巴西、智利希臘、荷蘭、巴基斯坦、土耳其
1953年智利、哥倫比亞、丹麥、希臘、黎巴嫩、巴基斯坦
1954年巴西、哥倫比亞、丹麥、黎巴嫩、紐西蘭、土耳其
1955年比利時、巴西、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紐西蘭、秘魯、土耳其
1956年澳大利亞、比利時、古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秘魯、南斯拉夫
1957年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古巴、伊拉克、菲律賓瑞典
1958年加拿大、哥倫比亞、伊拉克、日本、巴拿馬、瑞典
1959年阿根廷、加拿大、義大利、日本、巴拿馬、突尼西亞
1960年阿根廷、錫蘭、厄瓜多、義大利、波蘭、突尼西亞
1961年錫蘭、智利、厄瓜多、賴比瑞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2年智利、加納、愛爾蘭、羅馬尼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委內瑞拉
1963年巴西、加納、摩洛哥、挪威、菲律賓、委內瑞拉
1964年玻利維亞、巴西、捷克斯洛伐克、象牙海岸共和國、摩洛哥、挪威
1965年玻利維亞、象牙海岸共和國、約旦、馬來西亞、荷蘭、烏拉圭
1966年阿根廷、保加利亞、日本、約旦、馬里、荷蘭、紐西蘭、奈及利亞、烏干達、烏拉圭(從本年開始非常任理事國數目增至10個)
1967年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丹麥、衣索比亞、印度、日本、馬里、奈及利亞
1968年阿爾及利亞、巴西、加拿大、丹麥、衣索比亞、匈牙利、印度、巴基斯坦巴拉圭、塞內加爾
1969年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芬蘭、匈牙利、尼泊爾、巴基斯坦、巴拉圭、塞內加爾、西班牙尚比亞
1970年蒲隆地、哥倫比亞、芬蘭、尼泊爾、尼加拉瓜、波蘭、獅子山、西班牙、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尚比亞
1971年阿根廷、蒲隆地、比利時、義大利、日本、尼加拉瓜、波蘭、獅子山、索馬里、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972年阿根廷、比利時、幾內亞、印度、義大利、日本、巴拿馬、索馬里、蘇丹、南斯拉夫
1973年澳大利亞、奧地利、幾內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肯亞、巴拿馬、秘魯、蘇丹、南斯拉夫
1974年澳大利亞、奧地利、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喀麥隆、哥斯大黎加、印度尼西亞、伊拉克、肯亞、茅利塔尼亞、秘魯
1975年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喀麥隆、哥斯大黎加、蓋亞那、伊拉克、義大利、日本、茅利塔尼亞、瑞典、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1976年貝寧、蓋亞那、義大利、日本、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巴基斯坦、巴拿馬、羅馬尼亞、瑞典、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1977年貝寧、加拿大、德國、印度、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模里西斯、巴基斯坦、巴拿馬、羅馬尼亞、委內瑞拉
1978年玻利維亞、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加彭、德國、印度、科威特、模里西斯、奈及利亞、委內瑞拉
1979年孟加拉國、玻利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加彭、牙買加、科威特、奈及利亞、挪威、葡萄牙、尚比亞
1980年孟加拉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牙買加、墨西哥、尼日、挪威、菲律賓、葡萄牙、突尼西亞、尚比亞
198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愛爾蘭、日本、墨西哥、尼日、巴拿馬、菲律賓、西班牙、突尼西亞、烏干達
1982年蓋亞那、愛爾蘭、日本、約旦、巴拿馬、波蘭、西班牙、多哥、烏干達、薩伊
1983年蓋亞那、約旦、馬爾他、荷蘭、尼加拉瓜、巴基斯坦、波蘭、多哥、薩伊、辛巴威
1984年布吉納法索、埃及、印度、馬爾他、荷蘭、尼加拉瓜、巴基斯坦、秘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辛巴威
1985年澳大利亞、布吉納法索、丹麥、埃及、印度、馬達加斯加、秘魯、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澳大利亞、保加利亞、剛果、丹麥、加納馬達加斯加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委內瑞拉
1987年阿根廷、保加利亞、剛果、德國、加納、義大利、日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委內瑞拉、尚比亞
1988年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巴西、德國、義大利、日本、尼泊爾、塞內加爾、南斯拉夫、尚比亞
1989年阿爾及利亞、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衣索比亞、芬蘭、馬來西亞、尼泊爾、塞內加爾、南斯拉夫
1990年加拿大、哥倫比亞、象牙海岸、古巴、衣索比亞、芬蘭、馬來西亞、羅馬尼亞、葉門、薩伊
1991年奧地利、比利時、象牙海岸、古巴、厄瓜多、印度、羅馬尼亞、葉門、薩伊、辛巴威
1992年奧地利、比利時、維德角、厄瓜多、匈牙利、印度、日本、摩洛哥、委內瑞拉、辛巴威
1993年巴西、維德角、吉布地、匈牙利、日本、摩洛哥、紐西蘭、巴基斯坦、西班牙、委內瑞拉
1994年阿根廷、巴西、捷克共和國、吉布地、紐西蘭、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盧安達、西班牙
1995年阿根廷、波札那、捷克共和國、德國、宏都拉斯、印度尼西亞、義大利、奈及利亞、阿曼、盧安達
1996年波札那、智利、埃及、德國、幾內亞比索、宏都拉斯、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波蘭、大韓民國
1997年智利、哥斯大黎加、埃及、幾內亞比索、日本、肯亞、波蘭、葡萄牙、大韓民國、瑞典
1998年巴林、巴西、哥斯大黎加、加彭、甘比亞、日本、肯亞、葡萄牙、斯洛維尼亞、瑞典
1999年阿根廷、巴林、巴西、加拿大、加彭、甘比亞、馬來西亞、納米比亞、荷蘭、斯洛維尼亞
2000年阿根廷、孟加拉國、加拿大、牙買加、馬來西亞、馬里、納米比亞、荷蘭、突尼西亞、烏干達
2001年孟加拉國、哥倫比亞、愛爾蘭、牙買加、馬里、模里西斯、挪威、新加坡、突尼西亞、烏干達
2002年保加利亞、喀麥隆、哥倫比亞、幾內亞、愛爾蘭、模里西斯、墨西哥、挪威、新加坡、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2003年安哥拉、保加利亞、喀麥隆、智利、德國、幾內亞、墨西哥、巴基斯坦、西班牙、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2004年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巴西、智利、德國、巴基斯坦、菲律賓、羅馬尼亞、西班牙
2005年丹麥、希臘、日本、阿根廷、坦尚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巴西、智利
2006年                      卡達、剛果、斯洛伐克、秘魯、加納、丹麥、希臘、日本、阿根廷、坦尚尼亞
2007年卡達、剛果、斯洛伐克、秘魯、加納、印度尼西亞、南非、比利時、義大利、巴拿馬
2008年
印度尼西亞、南非、比利時、義大利、巴拿馬、布吉納法索、利比亞、克羅埃西亞、越南、哥斯大黎加 
2009年布吉納法索、利比亞、克羅埃西亞、越南、哥斯大黎加、烏干達、奧地利、墨西哥、日本、土耳其 
2010年  烏干達 奧地利 墨西哥 日本 土耳其 奈及利亞 加彭 黎巴嫩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巴西 
2011年 奈及利亞 加彭 黎巴嫩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巴西 哥倫比亞 葡萄牙 德國 南非 印度 
2012年 哥倫比亞 葡萄牙 德國 南非 印度 瓜地馬拉 摩洛哥 多哥 巴基斯坦 亞塞拜然 
2013年瓜地馬拉 摩洛哥 多哥 巴基斯坦 亞塞拜然 盧安達 阿根廷 澳大利亞 韓國 盧森堡 
 2014年 盧安達、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盧森堡、奈及利亞、查德、約旦、立陶宛、智利
 2015年 奈及利亞、查德、約旦、立陶宛、智利、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西班牙
 2016年 安哥拉、馬來西亞、委內瑞拉、紐西蘭、西班牙、日本、埃及、塞內加爾、烏克蘭、烏拉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