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回心血量

靜脈回心血量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單位時間內由靜脈回心的血量稱為靜脈回心血量。

單位時間內由靜脈回心的血量稱為靜脈回心血量。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之間的壓力差是促使靜脈血回心的動力,凡能改變這一壓力差的因素,均能影響靜脈回心血量。

1.心收縮力心收縮力改變是影響靜脈回心血量最重要的因素。心收縮力增強,每搏輸出量增多,心舒期室內壓低,有利於靜脈血回心;心收縮力減弱,如右心衰竭,右心室收縮力減弱,每搏輸出量減少,心舒期室內壓增高,使血液淤積在右心房和腔靜脈內,因而中心靜脈壓升高,靜脈回心血量減少,由於體循環靜脈回流受阻,患者可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大、下肢浮腫等體徵。若發生左心衰竭,則引起肺靜脈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肺水腫。

2.重力和體位平臥體位,全身靜脈與心基本處在同一水平,重力大致相等。當人由臥位變為直立時,因受重力影響,心以下的靜脈血管擴張充盈,所容納的血液約增多500ml,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長期臥床或體弱久病患者,從臥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時,其下肢靜脈血管因緊張性降低而更易擴張,加之下肢肌肉收縮無力,擠壓靜脈的作用減弱,故而容納更多血液,造成靜脈回心血量比正常人更少,心輸出量減少,便可引起眼發黑(視網膜缺血)、頭暈(腦缺血)等症狀。

3.骨骼肌的擠壓作用骨骼肌收縮時,位於肌肉內和肌肉間的靜脈受擠壓,促使靜脈血回流。四肢靜脈內有向心方向的靜脈瓣,使靜脈血液只能流向心而不能倒流。骨骼肌擠壓作用對人體下垂肢體的靜脈血液回流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4.呼吸運動胸膜腔內壓低於大氣壓,為負壓。吸氣時胸膜腔內負壓值增大,使胸腔內的大靜脈和右心房更加擴張,由於容積增大,中心靜脈壓下降,促進靜脈血回心;呼氣時相反,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