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學步集

內容介紹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的論文集,主要涉及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研究。 本書圖文並茂、學術價值較高,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可多得的學術專著。 一個前所未有的觸動是,城洋地區所出青銅器的大部分固然屬於商代中晚期,但不能排除其中有些青銅器已經帶有了周文化的因素,甚至有些就是西周的青銅器。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的論文集,主要涉及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研究。本書圖文並茂、學術價值較高,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可多得的學術專著。書中不少篇章在各雜誌上已經發表,結集出版,對於系統研究三代青銅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目錄
關於二里頭文化的青銅斝——從上海博物館藏一件青銅殘斝談起
試論殷墟一期的青銅器
“青銅透空觚”考略——從婦好墓所出透空觚的時代談起
前掌大墓地中的“史”及其他——讀《滕州前掌大墓地》
從新出青銅鐘再議“堵”與“肆”
新獲戰國透空複合鏡研究
上海博物館新獲秦公器研究
上海博物館新藏秦器研究
新出秦公器銘文與籀文
新見秦式青銅鍑的研究
倫敦新見秦公壺
晉侯青銅鼎探識
晉侯仇方座簋銘管見
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綜覽
晉侯穌鍾銘文的刻制與西周用鐵問題
楚公逆鐘的成編方式及其他
江西新乾中稜青銅器的再認識
城固洋縣青銅器所含周文化因素之我見
吳地青銅器未受商文化影響論
煙墩山墓青銅器的時代及其他
師道簋銘文考釋
師兌簋複議
“[害夫]簋為厲王之器”說獻疑
《五祀[害夫]鍾》新讀
讀《榮仲方鼎》
《應侯見工鼎》
《大盂鼎》證補二三例
眉縣新出逨盤與大克鼎的時代
白大祝追鼎剩義
合陽鼎拾遺
新見者兒戈考
汝陰令戈小考
戰國郾王戈辨析二題
僕兒鍾銘文再議四題
西周金文中的“王”與“王器”
金文鑄國史
“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前身”說獻疑
禮制與古代中國青銅器
青銅器上所見西周中期的社會變遷
青銅器上所見西周文化在南方影響的遞衰
厝墓青銅器中所見戰國舊禮制的衰落
青銅器火紋象徵意義的原型及其轉換
獸面紋與查克雨神像——關於異地文化相似性的一個話題
讀《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
讀《周原出土青銅器》

--------------------------------------------------------------------------------
文摘
城固洋縣青銅器所含周文化因素之我見
陝西省城固洋縣地區以出土頗具特色的青銅器而著名,其屬性之複雜、關聯性之廣泛,已經引起了學術界較長時期的關注和研究。迄今的研究中,對所出土青銅器的時代基本上都定在了商代中晚期。1990年底上海博物館曾舉辦陝湘贛三省新出土青銅器展,陝西的展品主要就是城洋地區所出,這是第一次將城固洋縣地區的商代青銅器予以展示,並在商代早期和晚期之間分出了商代中期的青銅器。2006年6月,有幸與曹瑋先生、孫岩女士一起驅車翻秦嶺,過巴山,承蒙當地同仁的厚誼,仔細目驗了幾乎所有已經出土的青銅器。一個前所未有的觸動是,城洋地區所出青銅器的大部分固然屬於商代中晚期,但不能排除其中有些青銅器已經帶有了周文化的因素,甚至有些就是西周的青銅器。回滬後琢磨良久,感覺如果研究的視野完全囿於商代,對其中西周青銅器和帶有周文化因素的部分避而不談,可能無益於城洋地區所出青銅器全面而徹底的研究,儘管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並不很大。有念於此,踟躕再三,仍不揣冒昧,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將自己的一些尚不成熟的意見寫出,恭請方家不吝賜教。
一 關於百乳雷紋簋
城洋地區出土過兩件百乳雷紋簋。
1.1975年城固縣五郎鄉呂村出土①,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CH63)(圖一,1;彩版二六)。高17.6、口徑21.3、腹深12.2、足高5.3、足徑14.7厘米,重2050克。敞口,平沿稍侈;深腹,直壁較斜;無耳,圈足較高。頸部飾一周並不常見的變形獸首雷紋,圈足飾線條粗獷的獸面紋;腹部主紋為百乳雷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