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尼羅河

青白尼羅河

青白尼羅河,[德]路德維希著,郭院林等譯。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 [德]路德維希著,郭院林等譯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5-1
字 數: 360000
版 次: 1
頁 數: 全二冊
印刷時間: 2008-5-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6049529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這是一條奇妙的河流,無論何等惡劣的環境都沒有阻止它喧騰的腳步,反而孕育出最富饒的土地。
尼羅河的水,撒哈拉的沙。岸邊一代代生民重複著古老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一個個文明在此繁盛然後消亡。
人類五千年的歷史在尼羅河的萬里流程中濃妝淡抹,滾滾前行。
有關這條大河的最奇妙的認知在於:如果沒有尼羅河的存在,所有一切反映自然力量、生物活動、人類奮鬥、農業發展以及人類歷史等等一系列的景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絕不能如此的精彩紛呈。

內容簡介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誕生於非洲的熱帶叢林和衣索比亞高原的群山之中。它強悍地盤踞著,時而狂放不羈,時而沉默堅忍,穿越瀑布、沼澤、峽谷和沙漠,奔騰人海。流動中,它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和綠洲,催生出繁華的城市和國度,數千萬黑色、白色和棕色的民族在此得以繁衍生息。跳動的脈搏。流淌的血液。燃燒的靈魂。這是一條充滿生命激情的河流。
尼羅,尼羅,長比天河。
萬物懼怕時間,時間懼怕尼羅河。文明誕生了又毀滅,神廟建立了又坍毀,金字塔矗立了又崩塌,一眾法老來了又走,一乾英雄人物挾滾滾黃沙賓士而來又偃旗息鼓而去,奴隸出現了又消失……一代代生民的歡娛苦痛,紛紛入尼羅河的眼。
這是屬於尼羅河的記憶,也是人類的記憶,而人類的歷史因此更加厚重夯實,波瀾壯闊。

作者簡介

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 Ludwig),德國著名的傳記作家,一生著述頗豐。他所撰寫的《歌德》(1920)、《拿破崙》(1924)、《藍色地中海》(1927)等傳記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展現出迷人的魅力和風采,一經問世即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自由與冒險
走出熱帶叢林
初生河流不怕險
“尼羅河水天上來”
月亮山脈
快樂的烏乾達人
探秘非洲
從高山走向平原
植物大壩
孤寂蔓延沼澤地
高貴的食人族
單腿直立的巨人
新成員加入
最後一塊處女地
陌生大河闖入
第二章 高原傳說
風雨造就綠色天堂
告別源頭
女王的愛情與家國
宗教戰爭實驗場
“最強大的非洲人”
人種調色盤
金字塔權力架
勇氣與殘忍並存
兄弟河重逢
第三章 與人類較量
撒哈拉的沙,尼羅河的水
雨水喚醒草原
率性好戰的民族
混雜的黑色國度
大象:無辜的犧牲者
從獵“象”到獵“人”
探險與殖民同步
虔誠的冒險家
尼羅河上的聖徒
喀土穆保衛戰
鐵路直抵尼羅河
法國的尼羅河之夢
占領蘇丹守護埃及
初露王者鋒芒
歲月磨礪的石頭
自戀的法老
自由終結之旅
遭遇“狡黠”大壩
淤泥變“黃金”
艱難的談判
亞斯文的勝利
被人類馴服
第四章 生命之河
陽光與水
尼羅河贈禮
最早的埃及人
洪水來臨
轉動千年的水輪
神奇生靈
沙漠之子
被囚禁的河水
詩意地棲居
古墓之旅
奢侈的尼羅河
生命歡娛
河流成就夢想
“神聖”表演
追逐權力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
技藝的盛宴
第五章 綠色長廊
埃及地的異族人
岸邊生民
第三條尼羅河
金字塔:最後歸宿
被掣肘的三角洲
征服者來來去去
遠去的入侵者
異族“法老”
馬其頓人稱王
盛極一時的都城
埃及女人和羅馬男人
“模範行省”
披上傳教士外衣
來自東方的鐵蹄
第六章 喧囂河口
走進開羅
香水,女人
漲水夜大狂歡
奴隸大翻身
精明的蘇丹
享樂至上的貴族
“東方拿破崙”
帕夏的社會主義改革
負債累累的國王
農民英雄阿拉比
幕後法老
為獨立而戰
最後一座大壩
金色埃及
回到源頭

書摘插圖

走出熱帶叢林
咆哮的水聲,宣告著尼羅河的出現。一道響聲如雷、藍光閃耀的水流,帶著生命的張力,從一個岩石小島的礁石上分兩路猛瀉而下,形成了兩道瀑布。飛流直下的河水在墜落後形成了湍急的漩渦,急流漾起的泡沫在漩渦中猛烈地鏇轉著,繼而沖向那無法預知的命運。就在一片喧囂聲中,尼羅河誕生了。
儘管人類圍繞著尼羅河源頭構想過無數計畫,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膽敢染指此處,來改造或征服非洲的這個地方。不過在尼羅河的源頭處已經出現了一座橋樑:沿河而下,不遠處有一座灰色的鐵橋,飛馳其上的火車將維多利亞湖與印度洋、近海與大洋連線在了一起。由此而下,直至2000英里遠的地方,在沙漠的邊緣處,完全改變了模樣的尼羅河上才出現了另一座橋樑。這條流經眾多土地和民族的河流,除了一座天然橋樑,若非藉助船隻.無人能夠渡過;人類與野獸都曾無數次嘗試過渡河,卻都命喪河中。這條流程很長、沒有橋樑的河流,已成為動物種群之間一個無法逾越的巨大鴻溝。
年輕的尼羅河並不在意是否有橋樑。在一系列歡騰跳躍的瀑布和急流中,它驅動自己的新生力量勇往直前,在生命的愉悅中不斷濺起層層白浪。它的第二大瀑布是歐文瀑布1,和第一瀑布同樣寬,但高度卻要高一倍,而且愈發桀驁不馴,它的到來使急流險灘更加恣肆延伸。如果根據自然流程而不是其他方面來計算,它們應是尼羅河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和第二瀑布群。這條年輕而不可駕馭的河流一路白浪滾滾,蜿蜒曲折地向北而行,不作絲毫停留。這時候河流兩岸不再是寬闊的草地和坦蕩的平原了。這是一塊由於昏睡病2而導致的無人區,河流只與森林為伴,這是造物主的傑作,與植被狀況密切相關,也是經過幾個世紀的侵蝕後最終形成的。
河流兩岸蔓生的藤本植物緊密纏結,仿佛一堵活生生的牆壁,將森林與大河隔絕開來。如同我們設法向孩子隱瞞實情一樣,蔓藤掩蓋了隱藏林中的大型動物的鬥爭與災難,任由河水終日輕鬆歡快地流淌。這些活體牆背後發一生的一切,屬於地球上一個生命更年輕、更稠密更繁茂的時代。在自由、旺盛的生長環境中,為生存而進行的個體鬥爭遠不如北部貧瘠地區那樣殘酷無情,不是要爭個你死我活才善罷甘休。在這裡生與死牢不可破地緊密相連(人類的足跡尚未觸及到這些植物和動物),從根本上說,是相互依存的,儘管動物們常常爭鬥不休。淡青色的天空給熱帶叢林帶來了獨特的氣氛,在廣袤的蒼穹下,巨樹新生的根與匍匐的老根密密匝匝地纏繞在一起。它們的樹冠如同偉岸孤傲的大人物,高聳於雜亂茂密的灌木叢之上,與其他樹冠一起,組成一個能吸收更多陽光的高高在上的群體。由於無人去收穫這些大樹的果實,所以果實自然脫落,化成這塊生命不息的土地上的新鮮肥料。大自然毫無功利之心,只有愛的暖流在流淌。
漫長的年代過後,熱帶森林的土壤層逐步得到改善。在鬆軟濕潤的腐殖質的滋養下,一些傾倒在地卻依然存活的大樹的枝條上,又長出了新的根莖與枝幹。那些回歸大地的瀕死植物,甚至生命鮮活的植物身上,新的植物生長出來,並依靠蓄水的根部展示著蓬勃生機。它們無所畏懼地歡樂成長,來自北方森林的敵人--霜凍與冰雹,還有鄰近雪山的猛烈寒風,都無法穿透這些天然生成的銅牆鐵壁,而植物世界的兩大保護神--熱量和水分,卻是非常的富足,成為森林的主宰者。唯一能強行闖入林中,也幾乎是其最強大的一個敵人,就是大象。這種來自遠古世界的生物能獨行天下,其他動物相比之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唯有大象才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能用健壯有力的四肢踩踏或摧毀任何阻擋它的事物。如果沒有大象利用龐大身軀去開拓,人類也許永遠無法涉足原始叢林。大象為黑人開闢了人林的路徑,後來白人就是循著這些路徑進入林中,並在此基礎上開闢出了寬闊的大道。
當叢林植物上下勾連、長成一片,蕨類植物和巨大的草本植物奮起直上與垂懸的藤類植物相互糾結時,一堵無法逾越的活體圍牆形成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牆壯大了幾百倍,過這個生機蓬勃的世界。
即使是伐樹鐵斧的巨大聲響,也從來未曾驚動森林的濃密注定了它的靜寂,只有來自遙遠深處的鳥鳴聲才會讓人想起它的幽深,而這只不過是幽深之冰山一角。猿猴的低沉啼叫,昆蟲的嗡鳴,大樹枝幹受到束縛後因渴望空間和陽光而發出的嘆息聲、吱嘎聲和呻吟聲,紙莎草叢中青蛙的呱呱聲,黃鸝呼朋引伴的嗚叫聲,巨蜥們交談時的得得聲,蛇在地上滑行時的窸率聲,還有屠夫鳥的清脆尖叫和撲棱聲--所有的聲響匯聚在一起,嘈雜而熱鬧,就像孩子們在教室里大聲喧譁。然而,它們都如同這森林裡的光線一樣被嚴嚴實實地包裹住了。儘管這裡是一片蠻荒之地,但叢林的陰暗和高深還是讓人想起了威嚴的大教堂。
無花果樹巨大的樹幹仿若教堂的圓柱,在它下面生長著低垂的淡紫色蘭花叢;其樹幹上有幾個深深的洞穴,大得足以容納下一個人。在長滿了細碎花朵的枝條上,端坐著幾隻老狒狒,猶如黑色的雕像一動不動。它們對髯猴的歡蹦亂跳厭煩至極。髯猴從一根藤蔓倏忽跳躍到另一根藤蔓上時,白色的尾巴與背上的條紋閃電般地從眼前疾馳掠過。這片叢林沉悶幽暗,植物們或懸垂或站立,無精打采,巋然不動,只有動物們以一種怪異、神秘的方式使叢林變得活力四射。因此,花朵的色彩遠不如動物們的腳步聲和吼叫聲來得更加生動。地面上錯落交織的匍匐類植物之中,間或有休憩的蛇露出部分身體向外偷窺。只有當白鷹的身影飛掠而過時,小鳥的驚叫聲才會具有一定的意義。鸚鵡們在根部堅韌、滿身皺褶的巨樹--猴麵包樹上發出刺耳的尖叫,不過它們發出的噪聲很快就被淹沒在叢林那永無邊際的沉寂中了。
然而。刺桐樹那像無花果樹一樣的枝條,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猶如大豆從樹梢紛紛墜落。在刺槐樹輕如羽毛的樹葉縫隙間,粉紅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有人的手掌那么大。鮮艷美麗的藍色鏇花如同長串長串的氣球,懸掛在埃及榕的諸多枝條上。還有鳳凰木那濃密如簇的紅花,正如火焰般綻放。
林中的空地上,有幾個池水渾濁的池塘。熱帶的陽光透射進樹林來,名目繁多的鮮花驟然增加了10倍,但色彩看起來並不那么絢麗奪目。在這裡,動物是主宰,因為所有的生物都聚集在水邊。依水而生。在溫柔而親切地環擁著含羞草的深紅色鏇花中,青綠色的翠鳥停落在貼近水面的枝條上,紋絲不動地凝視著水面,伺機攝取水中的魚兒。在棕櫚樹柔韌的扇葉中間來回搖晃的是織布鳥的巢,它們藏身於這輕飄飄的地方,可以躲避蛇類和猿猴的攻擊。再往下,半死不活的巨大蕨類植物懸掛在水面上,紫色眼睛的天藍色燕尾蝶振動雙翅輕盈地飛過,身上飾有嫩綠色花紋的白色蝴蝶也隨之翩翩起舞;周身布滿橘黃色斑點的青色蜥蜴,慵懶地躺在沼澤與水池中曬著太陽。
犀鳥邊做著怪異的動作邊發出嘶啞的叫聲,仿佛每一聲叫喊都源自撕心裂肺般的極度痛苦的心靈深處。而在另一棵樹上,一隻歐椋鳥坐在那裡正自我歡唱,好像獨自置身於田園風光中一般,與旁邊那些氣喘吁吁的業餘歌手相比,它是天生的歌唱家。然而長笛鳥清脆婉轉的歌聲使得這兩種鳥的聲音都黯然失色。它那輕蔑傲慢而又魅力十足的如雙簧管般美妙的聲音,從灌木叢中傳出,響徹雲天。它向叢林的荒蠻無所畏懼地發起挑戰,用坦蕩而感傷的顫音,嘲笑所有滿懷希望的生命及其周圍肅穆的氛圍,直到後來一隻喜鵲的高亢嗚叫壓倒了它的歌聲。
叢林中的大型動物們則置身事外,遠離這個繁雜混亂、無憂無慮的群體,或者說對此毫不在意。生存、獵捕、求偶、鬥爭,這是它們所關注的。它們在夜幕降臨時分出現在年輕的尼羅河的急流邊,興奮地拍打著新鮮的河水。終日在某個寧靜水灣洗浴、捕魚的黑人,在黃昏時分則消失不見了,讓位於熱帶叢林這些沉默無言的主宰者們--因為他們害怕這些動物。
初生河流不怕險
從源頭往下 40英里的地方,年輕的白尼羅河才逐漸安靜下來。它已經熟悉了初始的環境--經過長長的急流和瀑布,它的落差已達到600英尺1。它已經擁有了一些草木繁茂的島嶼,並目睹了島上赤身裸體的人群,他們建造起小茅屋並靠捕魚為生。
就在此處,尼羅河從湍流中挺身而出,進入了一個寬闊、平靜的河段,然而人類又為尼羅河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恐懼:小木船、小汽艇正在那裡等待著,年輕的生命不得不首次向舵手屈服。起初,河流瘋狂地搖晃著舵手,因為河床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和岩石;但隨後它便放棄了徒勞的掙扎,因為足智多謀的人類建造了平底船。現在尼羅河的通航里程是120英里,向北航行至北緯1度的地方,便是那條東南走向鐵路線的起點,它徑直通往肯亞和大海。鐵路線與尼羅河幾乎沒有任何接觸。只在北緯13度,距離這裡1200英里的地方,第二條鐵路從第二座橋樑上接近了尼羅河。隨著土地的綿延伸展,尼羅河的流程更長,穿過了大片即便是鐵路建設者也望而生畏的地區。
尼羅河剛剛允許汽船通航,就面臨一次全新的危險:束縛河流的堤岸開始後退,大河逐步變得更加開闊。曾經牢牢抓住尼羅河岸的森林已不復存在。此時,尼羅河寬達600碼2,不久將達到幾千碼。河水正試圖擺脫河流的控制,河的外在形式已然消失,它陷入了一個海綿狀地帶,看起來像是在那裡迷失了自己。隨著河道的加寬,河水變得更淺了,現在它只有9英尺深;在沼澤邊緣,河水更淺。同時,河面被開滿鮮花的野草所覆蓋,密不透風。
但在基奧加湖(烏干達中部湖泊,面積2590平方千米。由維多利亞尼羅河流貫窪地而形成,水深僅3-5米),原本充滿青春活力的大河變得萎靡不振,昏昏入睡。這是一個沼澤湖,邊緣長滿了紙莎草,湖水浩渺無邊而又混濁不因為河床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和岩石;但隨後它便放棄了徒勞的掙扎,堪,它伸出四條巨大的手臂。尼羅河流經此湖的河段約60英里,它不得不帶走湖中的植物。第一組支流小心翼翼地繞開了這塊巨大的海綿地帶:沼澤地會吞噬掉它們。直到尼羅河快要離開基奧加湖時,在湖的最西端,卡夫河才注入其中。這時,尼羅河終於又一次作為一條河向北方流去,但它已具有了湖的某些特徵:河水膚淺,沼澤眾多而流速緩慢。一定是有一種夢幻般慵懶的情緒主宰了它。
尼羅河在流程中的這個地方,產生了一些變化,而且是可以稱作具有某些特徵的周期性變化。長達數百英里的流程在經年累月的過程中,其性格以不規則的節奏發生著改變:時而狂暴野蠻、令人厭惡,時而狂放不羈、惹人倦怠。很難說是河流映射出周圍環境的特徵,還是環境造就了尼羅河的這些特徵。現在,尼羅河以基奧加湖的節奏緩緩地向北方流去,幾乎沒有落差變化。
突然,尼羅河來了一個急轉彎,第一次改變了北向流程,向西方橫掃而去。它的模樣也發生了變化 --重新感受到了布滿岩石的河底,又精神振奮起來,猛然掀翻了河面上航行的小船。緊接著,非洲大峽谷驚現眼前,峽谷兩邊是高低錯落的懸崖峭壁。這個地區怪石嶙峋,大量花崗岩群蜂擁在一起,峽谷漸行漸窄。尼羅河的第一大瀑布群只不過是擴大的湍流而已,現在它忽然面臨著一個更大的瀑布。河水被擠壓進只有18英尺寬的峽谷,直落120英尺。興奮的河流下落時發出雷鳴般的怒吼,浪花飛濺成泡沫,頃刻間灰飛煙滅。
在這段流程中,首先也是最後隨尼羅河衝進縱深峽谷的,是默奇森瀑布,是它最早塑造了尼羅河的性格。在這裡,尼羅河知道了什麼是恐懼。它從非洲的一個岩壁猛地沖向另一個岩壁。這種驚險刺激的經歷,暴風雨般的激情,徹底改變了尼羅河。這裡既沒有河馬翻滾,也沒有鱷魚嬉戲,甚至連鳥兒也很罕見,也沒有魚會試圖或膽敢在這裡向上跳躍。除此以外,這裡有一道永恆的美麗彩虹,那是太陽與河水之間永不消逝的橋樑,徘徊於岩石群上。岩石群表面,陽光迸射出上千個明亮炫目的水晶體,為原本巨大的景觀建構了一片壯麗的背景。
瀑布群下面約一個小時的行程處,匆匆前行的河水中,白浪依然在訴說著尼羅河曾經遭遇的艱險與受到的震撼。然後,它流經一片原始森林進入一個豁然開朗的河谷,大洪荒以前的世界奇蹟第一次闖入了眼帘。瀑布群下,每到黃昏時分,龐大的原始動物--大象便來到河邊飲水。
河面逐漸開闊起來,這是第一塊真正屬於河馬和鱷魚的樂土。在默奇森暴布下面,生活著數以千計的河馬和鱷魚。這裡陽光充足、水勢平緩,這些水生動物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游泳場,可以免遭任何危險。
現在尼羅河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前方水域開闊的大湖,一個像維多利亞胡一樣廣闊無垠的湖泊,不過維多利亞湖處於其上游,永遠也不會看到它。黃色的熱帶大草原綿延伸展呈一個三角洲形狀,那裡便是阿爾伯特湖的北端。從源頭起至此地300英里的流程,尼羅河被稱為維多利亞尼羅河,此處它可以不再使用這個名稱了。因為尼羅河從第二個源頭獲得了強大的水流補充,一旦河流的一個小河段穿過阿爾伯特湖的一角,尼羅河就變成了阿爾伯特尼羅河。河中的平坦島嶼和岬角猶如環礁湖一樣,鱷魚悠閒地躺在上面曬著太陽,銀魚在河灣暗綠色的水中歡快地跳躍著,而這條河流在其他地方依然清澈地流淌著,仿佛並未經過沼澤地一般。在河流兩岸,草地與森林交替出現,大群優雅的羚羊在瀕臨水邊的樹林裡自在地活動。小葦羚緩緩地走向水邊,走向為所有生物無私地提供水源的尼羅河邊。
在這個清澈湛藍的湖中,尼羅河不再像在基奧加湖中那樣迷失了方向:一股強大的潮流牽引著它,道路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從河流西方望去,遠遠地能看到黛青色的高山陰影,那裡流淌著另外一條洶湧澎湃的大河--剛果河。剛果河自東向西奔流,而尼羅河是自南向北一路前行,因此它永遠也不會為尼羅河所知。在順流而下之前,讓我們先來探尋一下,滋養了尼羅河的第二源頭--阿爾伯特湖的巨大流域。
……
書摘與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