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日記

青澀日記

中國第一部青春期大電影 《青澀日記》是一部由珠海山中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靈思沸點影業、三月穀雨(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電影,是中國第一部青春期大電影。

電影劇情

一句話故事

中國第一部青春期大電影。一群無需理解,個性撐腰的00後,在青澀懵懂的青春期里叛逆、彷徨、瘋狂、成長…

100字故事

顏值爆錶王曲曲,超能學霸韓由由,乖張耍賤“痘哥”等一眾小夥伴,面對父母的誤解,老師的猜忌,以及情感的變化,在成長的過程中努力追求一個完整的自我,掙脫束縛尋求內心的自由,在青澀的校園裡,演繹一場只有純真無關對錯的青春期!

故事梗概

青春期的開始與結束都伴隨著強烈的衝擊。問題少年王曲曲(陳賦飾)轉學報導的第一天,便成了班中的典型,不穿校服傲慢無理。對於班霸“痘哥”劉大壯(唐少涵飾)的挑釁,第一次見面便給了一記下馬威,讓他摔成了狗吃屎。班長韓由由(季純伊飾)莫名成為了曲曲的同桌卻百遭嫌棄,但“日記門”事件後,顏值爆表、內心封閉的高能男曲曲引起了由由的關注。陰差陽錯下曲曲和由由成為鄰居,兩人不經意間發現了對方不為人知的秘密,熟悉感瞬間而生……面對父母的誤解,老師的猜忌,同學的關懷,以及情感的變化,這樣一群為考試而奮鬥的00後,在成長的過程中努力追求一個完整的自我,掙脫束縛尋求內心的自由。演繹一場只有純真無關對錯的青春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王曲曲(12歲) 陳 賦 ----
韓由由(12歲) 季純伊 ----
劉香梅 左夏初 ----
張子心 危 燕 ----
王大曲 馬 鈺 ----
韓 言 季航鋒 ----
劉大壯 唐少涵 ----
猴子 方涵 ----

職員表

製作人 裴蓓
導演 謝悠
編劇 謝悠

電影評價

影片《青澀日記》在北師大受到大學生觀眾好評

《青澀日記》廣州舉行看片會 催笑催淚,反響強烈

《青澀日記》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引發青少年問題大討論

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屆浙江青年電影節上,《青澀日記》作為開幕片在開幕式上重點展出,導演謝悠作為唯一導演代表發言。閉幕式上,電影摘獲“表演新秀獎”,成為電影節攬獲所有獎項的兩部影片之一。

《青澀日記》獲第十屆中美電影節入圍獎,成為20部獲獎影片之一

“青澀荷爾蒙行動——廣州站”之電影《青澀日記》展映活動反響空前。

《人民日報》刊文評價:電影《青澀日記》是一部深度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和家庭問題、近距離反映現實生活的青春校園影片。展示了社會生活與校園生活沉重的一面,展示了這種環境對少男少女的影響與重壓,以及重壓下他們性格、心理的變異,但同時也展示了社會、學校整體向上的氣氛,即使像曲曲、由由這些受到環境重壓的少男少女,他們對愛、尊重、友誼的嚮往及本性上的善良也並沒有改變。這種分寸感的掌握還表現在對他們青澀、懵懂的愛情的描寫上。少男少女的愛情自然帶有早戀的性質,但創作者對此不是一味批評、指責,而是寫出了這份情感的溫暖、純真與美好。它展示的不是欲望的騷動,而是情感的純淨,平添了影片的青春、朝氣與詩情。

大學生評價

《圍觀青春,放手去愛》:這是一部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影片,引起對婚姻、教育、家庭問題的反思。家長與青少年是這本影片最大的受益人。家長將明白如何正確的表達愛,怎樣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孩子將從影片中獲得啟示,如何面對青春的痛,如何面對年少的愛。就像裴蓓說的“只是內心有著悲憫情懷,才能對弱勢人群的酸楚感同身受,我希望以拍電影的方式為成長中的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們做點什麼。”

《待到青澀成熟時》:沒有動輒九位數的投資成本,沒有當紅花旦小生的驚艷坐鎮,更沒有頂級導演的操刀打磨……但至少,觀眾可以從《青澀日記》中欣賞到大熒幕作品的基本水準,領略到演員們的自我修養,以及透過影片感覺到所有演職人員對觀眾的尊重,和對整個電影業的致敬。

《現在,請開口說愛》——《青澀日記》觀後感:故事的最後,男人在手術室外抱著哭得讓人心疼的小男孩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不負責任,是他對不起他們母子......堵在心裡的鬱結也終於解開,好在曲曲媽媽脫離了危險,讓兒子還有機會表達愛。導演之所以把情節這樣設定,應該是想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想要表達愛,都不算晚。

所以,現在開始,請勇敢地,開口說愛!

《青澀日記》——開啟中國未成年心理教育之門:在本屆的浙江省青年電影節展出的所有電影之中,《青澀日記》無疑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個。這部影片的導演謝悠是本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入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個,如此年輕的視覺卻能揭示出如此深刻的主題,只有細心觀察生活的人才能創作出具有強烈共鳴的電影,而一部好的電影所傾瀉的情感正如人們內心滔滔不絕的洪流,為人們指引前行的方向,點燃生活的希望。

蹲下來交流的誠意之作——《青澀日記》:影片最後王曲曲拿出的那張照片令我特別感動。因為那上面不只有他和韓由由,還有曾經與他水火不容的三個同學。是啊,在成長過程中的挫敗感和迷茫、憂愁面前,孩子們之間的一點矛盾又算得了什麼,那都是青春啊,都是青春歲月里最寶貴的記憶!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有更多像《青澀日記》這樣蹲下身來用心交流的電影出現在大眾電影院,引領主流價值觀是媒體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待到青春盛開時》:這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深刻的劇情向社會提出一系列問題,關於家庭關懷、學校教育,以及早戀引導,引發觀者不斷思考。青春的步伐匆匆,它在我們不經意之間悄然離去,留下酸澀而又美好的記憶。當時光洗去人們身上的稚嫩,成熟爬上大家的眼角,豁然開朗之間,那股清新早已遠去。或許我們該給青春留下一片寧靜,讓那些單純與美好在那裡自由生長。待到青春盛開時,或許已是多年後。

獲獎記錄

2015年8月,入圍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

演員列表

角色 演員
王曲曲(12歲) 陳賦
韓由由(12歲) 季純伊
劉香梅 左夏初
張子心 危燕
王大曲 馬鈺
韓,言 季航鋒

台前幕後

影片段預告絮

《青澀日記》海報《青澀日記》海報

2008年《小說月報》發表原著小說

2012年初創作劇本並電影立項

2013年1月珠海地區校園初次海選演員

2013年2月首輪選手集中表演培訓

2013年3月珠海地區二次海選、三次海選,並最終決定目標演員並進行最後的集中培訓。

2013年4月底電影開機拍攝

2013年5月底電影拍攝完畢

2013年11月4日電影二次開機拍攝

2013年11月26日電影二次拍攝完畢

影視資訊

關注“問題少年”《青澀日記》引發好評

《青澀日記》劇照《青澀日記》劇照

講台上的謝悠謙和且穩重,在與台下眾多學習電影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對話時,他不斷強調:“我當初也是外行人,現在也還需要不斷學習。”

這位來自廣東珠海的電影導演2014年才24歲,畢業於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是非電影專業的“外行人”,《青澀日記》是他第一部編劇、執導的處女作。

在第二屆浙江青年電影節上,謝悠執導的《青澀日記》不僅作為開幕影片展映,還會在浙江省內八大電影院連續放映。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名12歲的少年,他身處瀕臨破碎的家庭:父親跟情人生了孩子,母親整天沉迷於麻將。敏感的少年於是變得冷漠和怪異,沒人理解他,直到一位少女的出現改變了他,於是12歲開始了初戀,這跟一般青春片主角多為高中生很不一樣。

《青澀日記》劇照《青澀日記》劇照

對於這部電影的拍攝,導演謝悠說:“其實如今的孩子要早熟得多,有的甚至10歲就開始早戀,一來是因為獨生子女的孤獨,二來有的孩子也覺得這樣很‘酷’。我想真實地拍出這種現狀,讓家長學著理解孩子,從而引導孩子。”

這部影片主題鮮明,著重反映當下社會中廣泛存在的青少年家庭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社會意義,不僅引發觀眾熱議,也受到了專家的好評。

教育部藝術司副司長萬麗君就評論說: “《青澀日記》傳遞正能量、色調溫暖。現階段2億7千萬青少年身體成長跟不上心理成長,於是失衡。以前很多電影只是去表現真實,卻沒有一部電影從心裡的角度去關注這個群體。”

為浙江電影節點讚 盼社會多給年輕導演機會

作為該屆電影節最年輕的導演,浙江線上記者向謝悠提問:“第一次當導演最難的是什麼?”

《青澀日記》劇照《青澀日記》劇照

謝悠表示:“因為電影是一個集體的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我的年輕是一種障礙,會讓整個團隊在潛意識裡對我缺乏信心。他們會不自覺給我更多的意見和要求,希望能使這個電影更完善。”

同時,他還坦言,但作為一個導演,如何能在茫茫多的意見中吸取精華,又不迷失自己的內心方向,把導演之魂注入這部影片中,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挑戰。

“因為我們組建的是一個很專業團隊,我資歷最淺,卻是這個團隊的核心,這就意味著,我必須要展示出作為導演的能力以增添大家的信心。”

提及參加這次電影節的感受,謝悠向浙江線上記者表示:“我參加過那么多電影節、電影展,來浙江的這次是最實在的,它對我們這些年輕導演很有幫助。”

《青澀日記》劇照《青澀日記》劇照

“之前參加過的很多電影界都是放放片子,走走過場,整天泡在賓館裡,但是這次來參加浙江的電影節,主辦方還專門安排了與院線和投資方一起參加的創投會,這對於我們非常有用,整個活動都特別踏實。”

在最後,謝悠提到當年他大二時有幸在寧瀛的《天上人》劇組學習並做後期剪輯,“這是我人生的拐點,從此有幸走上電影路直到今天,所以我比懷著電影夢想的其他同齡人幸運,現在年輕導演想脫穎而出還是很難,希望社會能更多地給他們機會。”

影片獲獎

年份 典禮 獲獎者 獎項
2014年 第十屆, 中美電影節 《青澀日記》 入圍
2014年 第二屆浙江青年電影節 女主角季純依 最佳表演新秀獎

影片評價

1、該片笑點淚點多,沒有尿點。(觀影人評)

2、這是一部品質很高的電影,也是近年來少有的深刻反映婦女少兒問題的電影,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電影。(觀影人閻靜萍評)

3、《青澀日記》以校園和家庭為背景,展現少男少女成長中的歡樂與痛苦,透視社會對青少年的教育與責任。尤其是影片採取的獨特的心理學視角,極大提升了它的思想與藝術力度。《青澀日記》同時展示了成人的情感世界與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影片的吸引力來自對既依戀又碰撞的這兩個世界的細膩真切的描繪。導演保留了原作濃厚的文學氣息與生活質感,又進行了恰如其分的電影化處理,注重細節,講求台詞的精煉與哲理,鏡頭動靜結合,配樂具有校園情調與青春感懷。(章柏青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