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歐人監獄

青島歐人監獄

"青島歐人監獄是德國當局在青島建造的司法建築物中較早完成的一棟。 歐人監獄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兩層建築物

簡介

青島歐人監獄是德國當局在青島建造的司法建築物中較早完成的一棟。從史料上看,它建成的時間要早於膠州法院、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

青島歐人監獄舊照青島歐人監獄舊照
1900年,天后宮東側的監獄建成時,已被命名為威廉皇帝海岸的今太平路一帶尚未進入大規模的開發,當局僅在原清軍總兵衙門後建起了一棟臨時性的兩層第一郵政代理處,以便通信。實質上,這一後來成為行政區邊緣的青島山澗河入海口附近,原為華人集中區,但隨著監獄的建成,這一傳統格局被改變了。依照1898 年9月首次在德國公開的青島規劃,這裡以這棟監獄建築為標誌,將新城市的行政、住宅區與更東邊的別墅區分開。

用途

資料顯示,歐人監獄專門羈押被判徒刑或違警受拘禁處罰的歐洲籍人犯,由租界帝國法院管理,時稱歐人監獄。監獄建成同年,青島巡捕局對今湖北路29號原清軍海灘營房進行改造,用作巡捕局看守所和臨時監獄,羈押華籍人犯,時稱華人監獄。隨後,在1904年至1905年11月間,當局在華人監獄附近建造了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
歐人監獄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兩層建築物,設計時看上去目的明確。建築磚砌外牆,僅在主體的邊角和窗戶的上端賦予簡單的裝飾,以免使建築顯得過於簡陋和沉重。兩層樓房之間的外牆上被飾凸起的線條,環繞整棟建築。建築的一端建有與主體相連線的圓形塔樓,使建築的重心向這一方向傾斜,但這好像是為了打破建築的對稱而加上去的,顯得有些生硬和比例失調。塔樓有規律地交錯開有若干小型窗洞,內有47級螺旋樓梯,上覆坡度很大的尖頂,頂蓋與塔樓上部中間飾有磚砌裝飾。值得提及的是,監獄大樓的設計者也許是為了使建築與周邊的天后宮及總兵衙門相協調,少見地在屋頂的飛檐上引入了上翹式閩南民居形式,使大樓平添了一絲溫暖的情趣。這種試圖與東方文化主動交融的努力,隨後就在德國設計師建造的大量建築中消失了。

歷史

從現存的照片資料上可以看出,當時的歐人監獄還沒有圍以高牆,僅建有低矮的護欄。看上去像一棟德國鄉間的大磨坊。然而,這間磨坊里存的卻不是穀物,而是些對帝國法律不敬的旅者。
監獄建成前,天后宮和總兵衙門是海灣東部最為觸目的兩個建築群,但監獄樓的出現,則打破了這一穩定的布局。與樓體相連的塔樓的尖頂銳利地刺向天空,迅速使其成為城區東部的新標誌。
在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建設的同時,1904年,李村華人監獄建成啟用,被判拘留3個月以上的華籍刑事犯在此執行,原巡捕局看守所遂成為專門羈押違警人和未決刑事犯的場所。1907年,巡捕局看守所在原址建成啟用。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這間歐人監獄也不斷擴建,並不僅限於羈押歐洲籍人犯。日占青島後,當局又在原基礎上增建了東樓監室4棟,新建築保持了原有的建築風格,給人以森嚴、封閉的感覺。

現狀

現用途;籌備改建監獄博物館
曾用途:青島市公安局看守所
所在地:常州路25號
業主:膠州帝國法院
建造期:1900年8月前
現狀:樓體保存,2005年重新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