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及小兒子宮頸癌

基本信息

原因

(一)發病原因
青少年及小兒子宮頸癌由加特納管(Gartner duct)或副中腎管而來。其病因迄今尚無定論,多數作者認為子宮頸癌的發病與早婚、性生活過早過頻、包皮垢、多育、多產、宮頸糜爛、宮頸裂傷、宮頸外翻、性激素失調及病毒感染有關。青少年發生子宮頸癌的可能因素如下:
1.雌激素作用 在胚胎時期如母親接觸過雌激素,其後代的宮頸腺病發生率增高。有作者認為宮頸腺病發展為腺癌極少,但宮頸腺病與鱗狀上皮化生同時存在,如受某種促癌因子激惹,則鱗狀上皮細胞結構異常,0%~5%可轉變成原位癌。
2.宮頸外翻 正常子宮頸在解剖學上分為陰道部及宮頸管兩部分。前者由鱗狀上皮覆蓋,無腺體;後者由柱狀上皮覆蓋,有腺體,組織學上分為陰道部、移行帶及宮頸管三部分。移行帶介於陰道部與宮頸管之間,由宮頸內膜間質及腺體組成,上覆鱗狀上皮細胞。新生兒在體內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頸管柱狀上皮過度增生,並向宮頸外口生長。出生後母體激素影響消失,陰道酸度改變,陰道部鱗狀上皮沿柱狀上皮伸展覆蓋,稱鱗狀上皮化生。這種生理性移行帶如受致癌因子激化,最後可導致癌變。
3.性行為 初次性交過早、早婚早育、多個性伴侶與宮頸癌密切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性生活開始早者宮頸癌的發病率高。初次性交年齡在18歲以前,其宮頸癌的患病率比20歲以後者高13.3~25倍。因為青春期宮頸上皮發育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且青春期少女的免疫系統相對未經致敏,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隨著年齡和性經歷的發展,女性生殖道系統才被致敏並發育成熟,從而具有正常的抗病能力。早婚、婚前性行為、性生活頻繁,助長了包皮垢的致癌作用。過早分娩使宮頸裂傷、外翻及糜爛的機會增多,因而癌的發病率增高。此外,宮頸癌患病的危險性直接與性伴侶數成正比。>10個性伴侶者較≤1個性伴侶者的相對危險性高3倍以上。性伴侶者>6個且初次性交在15歲以前者,患宮頸癌的危險性上升10倍以上。
4.母親因素 生育年齡的婦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生殖細胞發生畸變,她們的後代出生後常易患癌症。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服用避孕藥或使用雌激素,其所生的女孩日後發生宮頸腺癌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母親的年齡、產次、多胎妊娠、先兆子癇的發生也可能與後代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5.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感染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皰疹病毒(HSV)Ⅱ型、人類巨細胞病毒(CMV)以及STD感染等,均可導致宮頸癌的發病率升高。曾經感染過衣原體的婦女容易患子宮頸癌。女性AIDS相關癌症中,浸潤性宮頸癌的標準化發病率增高達9.1,AIDS病後相對危險為6.5。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已被鑑定的HPV已達100餘型,其中以HPV 16型與宮頸癌的發病關係最為密切,其餘相關類型有10餘種。病毒感染為性傳播疾病,如果夫妻雙方或一方性生活不潔或性夥伴太多,就有可能使女方感染這些病毒或病原體,母親存在上述感染因素又不注意女兒的性衛生,也可以造成母女之間的交叉感染,日後就可能發生宮頸癌。以上病原體感染可以降低性器官的免疫功能,從而使子宮頸細胞無法抵抗外來不良因素的侵襲,而易患癌症。
6.其他 青少年女性免疫功能低下、吸菸以及配偶性行為和其他行為方面的特點(配偶性伴侶數、患有HPV感染、生殖器尖銳濕疣及丘疹、陰莖癌、前列腺癌或其以前的配偶曾患宮頸癌者),都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宮頸癌的機會高2倍。
(二)發病機制
絕大多數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正常上皮→單純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少數不經過原位癌階段而直接發生浸潤癌。大體標本和鏡下結構與成人類似。
1.局部大體觀 早期常呈糜爛狀或顆粒狀突起,可見表淺潰瘍,質較硬,觸之易出血。腫瘤進一步發展,按其生的方向和外形可分為4型:
(1)糜爛型:大體呈糜爛狀或淺潰瘍狀,肉眼可能看不到腫瘤,與一般宮頸糜爛無法區別。也可呈顆粒樣粗糙不平,質地較硬,觸之易出血,多見於早期浸潤癌。
(2)結節型:腫瘤向表面生長,呈明顯突起,高低不平,質脆易出血。可以向宮頸表面形成團塊狀結節。常常伴有深淺不等的潰瘍形成,質地較硬或堅硬,觸診時出血明顯。
(3)菜花型:呈菜花狀、蕈狀或乳頭狀增生,一般分類中稱為外生型。瘤體較大,血管豐富,質地較脆,觸血明顯,常伴有感染和存在壞死灶。
(4)潰瘍型:屬內生型腫瘤。病變侵入宮頸管內呈侵蝕性生長,形成潰瘍甚至 空洞,如火山噴口狀,容易發生繼發感染和大量出血。有時整個宮頸及陰道穹隆部組織潰爛而完全消失,邊緣不規則,組織壞死,質地變硬,分泌物惡臭。上述4種分類與預後有關。
2.青少年子宮頸癌以宮頸腺癌多見 腺癌的預後比鱗癌差,淋巴轉移率比鱗癌高,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可以分為高、中、低分化3級。子宮頸腺癌中以子宮頸管內膜腺癌最為常見。病變開始發生在子宮頸管內,來自宮頸管腺上皮,組織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為腺型,其次為黏液型。鏡下多數可見到腺體結構。高度分化的腺癌有時與腺瘤樣增生很難區別,易被漏診;而分化不良的腺癌有時極似分化很差的鱗狀上皮癌,必須注意鑑別。
此外,有時可見到部分腺體或腺上皮呈鱗狀化生,如腺癌中含有鱗狀上皮化生而無間變,稱為腺棘皮癌。如鱗狀上皮有重度間變,則稱為腺鱗癌或混合癌。有人根據腺癌的組織發生和預後分為5型:分化型、未分化型、腺鱗癌、腺棘皮癌及惡性腺瘤。
子宮頸原位腺癌很少見,可單獨存在,亦可與浸潤性腺癌或鱗癌並存。病變的組織學特點是子宮頸管黏膜及腺體的腺上皮被具有惡性形態的腺上皮細胞所取代,但病變仍局限於上皮層內,未穿透基底膜,但胞核間變明顯,極性消失,具有惡性特徵。
另外,在進行病理組織檢查時,有時還可見到少數特殊組織起源的、基本上呈腺癌樣結構的透明細胞癌、中腎癌及惡性卵黃囊瘤(內胚竇瘤)三種特殊組織類型的癌。它們雖然起源於完全不同的組織成分,但在組織形態上有時卻十分相似而難以區別,在診斷上有時互相混淆。

表現及診斷


1.主要為陰道不規則出血,並有典型的洗肉水樣白帶 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常被誤認為月經失調。對未婚少女常缺乏警惕性,一般不習慣做陰道檢查而易漏診。Dalley報導2例(10歲和15歲)患者,均有不規則陰道出血,而被誤診為月經失調,直至從陰道排出碎塊組織,經病理學檢查才證實為癌。
2.壓迫症狀 癌侵及宮旁組織時開始僅有脹感,以後鈍痛,累及腹膜則劇痛。如波及盆腔組織可壓迫或侵犯神經乾,由間斷性腰痛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向下肢放射。壓迫或侵犯輸尿管引起腎盂積水時,則出現腰部鈍痛。壓迫或侵犯膀胱時,常表現為尿頻、血尿及尿痛,嚴重者出現尿閉或尿瘺,甚至引起尿毒症。疼痛常為子宮頸癌的晚期表現。
3.轉移症狀 根據轉移的部位不同,其症狀各異。除淋巴系統外肺轉移較多見,表現為胸痛、咳嗽、咯血等。胸部X線檢查可見轉移癌陰影。有骨轉移者可出現相應部位的持續性疼痛,X線攝片可見骨質破壞。
4.分期 青少年與小兒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對於治療及預後同樣有重要意義。臨床分期標準與成人相同。
2003年在聖地亞哥(智利)召開的FIGO會議上,修訂後的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即為目前國際統一使用的分期標準(圖1):

圖1圖1

0期:原位癌、上皮內癌(此期病例不列入任何治療統計中)。

圖1圖1

Ⅰ期:病變局限於宮頸(宮體是否受累不予考慮)。
Ⅰa期:僅在顯微鏡下鑑別的浸潤癌。肉眼所能見到的病變,即使淺表浸潤,也屬Ⅰb期;間質浸潤的深度<5mm,寬度<7mm(浸潤深度從腫瘤部位上皮或腺體基底膜向下<5mm),靜脈或淋巴管區的浸潤不改變分期。
Ⅰa1期:間質浸潤深度<3mm,寬度<7mm。
Ⅰa2期:間質浸潤深度為3~5mm,寬度<7mm。
Ⅰb期:臨床檢查病變局限於宮頸或臨床前病變大於Ⅰa期。
Ⅰb1期:臨床可見病變直徑<4cm。
Ⅰb2期:臨床可見病變直徑>4cm。
Ⅱ期:病變超出宮頸,但未至盆壁,陰道浸潤未到陰道下1/3。
Ⅱa期:無明顯宮旁浸潤。
Ⅱb期:有明顯宮旁浸潤。
Ⅲ期:病變浸潤達盆壁,直腸檢查時腫瘤與盆壁間無間隙;癌累及陰道下1/3;無其他原因的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Ⅲa期:病變未達盆壁,但累及陰道下1/3。
Ⅲb期:病變已達盆壁或有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Ⅳ期:病變已超出真骨盆或臨床已浸潤膀胱或直腸黏膜。
Ⅳa期:病變擴散至鄰近器官。
Ⅳb期:病變轉移至遠處器官。
分期注意事項:①0期包括上皮全層均有不典型細胞,但無間質浸潤者。②Ⅰa(Ⅰa1和Ⅰa2)期診斷必須根據顯微鏡下的觀察確定。③Ⅲ期的診斷應為宮旁浸潤達盆壁、腫瘤與盆壁間無間隙,而且增厚為結節狀時,方能確定。④即使根據其他檢查定為Ⅰ或Ⅱ期,但有癌性輸尿管狹窄而產生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時,亦應列為Ⅲ期。⑤膀胱泡樣水腫不能列為Ⅳ期。膀胱鏡檢查見到隆起及溝裂,並在同時通過陰道或直腸能確診證實該隆起或溝裂與腫瘤固定時,應視為膀胱黏膜下受侵,膀胱沖洗液有惡性細胞時,應在膀胱壁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證實。
青少年子宮頸癌的診斷,取決於詳細的病史及警惕有子宮頸癌的可能。根據組織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1.臨床表現 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常被誤認為月經失調。如伴有白帶異常,要警惕子宮頸癌的可能。
2.一般檢查 淋巴系統是子宮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左側鎖骨上淋巴結是遠處轉移的常見部位,應注意檢查。
3.婦科檢查 應注意陰唇、尿道口及陰道口有無腫瘤。檢查陰道浸潤範圍、穹隆深淺、分泌物性質及顏色、宮頸有無新生物生長及其他病變、子宮位置、大小、硬度及活動度。注意兩側附屬檔案及宮旁組織有無腫塊、增厚、結節及壓痛等。三合診了解盆腔後半部及盆側壁情況,如陰道旁、宮頸旁及宮體旁組織有無浸潤及與盆壁的關係等。
(1)青少年及小兒的生殖器尚未發育成熟,尤其小兒的內生殖器位於盆腔深部,婦科檢查比較困難,一般常規行腹部和肛門檢查。對小兒進行肛查時,最好用小指伸入直腸。如病情需要,仍應行陰道檢查。
(2)陰道檢查的適應證:生殖器出血、感染、疑有生殖器異物、腫瘤、外傷等為陰道檢查的絕對適應證,必須立即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3)陰道檢查器械:檢查小兒的陰道及宮頸一般採用陰道窺鏡(vagino-scope),也可將就使用耳鼻喉鏡等。根據處女膜孔的大小,選用相應直徑的陰道窺鏡。一般嬰兒用小號陰道窺鏡,較小兒童用中號,較大兒童用大號。此外,採取陰道上段分泌物時不宜套用棉簽,以免取出時棉花可能自行脫落而遺留於陰道內,最好用無菌玻璃吸管或塑膠導管代替。
(4)陰道檢查方法:進行陰道窺鏡檢查前,首先需徵得家屬的同意並取得合作。一般不用麻醉,但如病兒不能很好地配合以及處女膜孔過小,則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取仰臥位,助手固定病兒的髖關節及膝關節,使兩腿屈曲、腹壁鬆弛。緩慢置入陰道窺鏡,操作必須輕柔,以免導致損傷而出血。必須注意的是,兒童時期陰道未成熟,容量有限,相對短而狹,穹隆尚未形成。兒童早期時陰道長度平均僅4.5~5.5cm,陰道壁薄,容易損傷;兒童期晚期時,陰道長度平均為7.5cm。小兒宮頸扁平,似紐扣狀突起,直至月經初潮時,宮頸形狀才如成人的形狀。

檢查

1.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 對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有重要意義。細胞學診斷結果表示方法除可繼續採用巴氏5級分類法外,現FIGO建議推廣套用Bethesda(TBS)分類法及CCT、PEPNET診斷裝置。
2.碘試驗 當宮頸細胞塗片異常或臨床為可疑癌而又無陰道鏡時,藉助碘試驗可發現異常部位。目前,常用的碘溶液是Lugol溶液或2%碘液。細胞不著色者為碘試驗陽性。
3.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及陰道顯微鏡檢查,對子宮頸癌的早期發現、確定病變部位、提高活檢陽性率有重要作用。陰道鏡可將病變放大6~40倍,在強光源下用雙目鏡直接觀察子宮頸上皮及血管的細微形態變化,主要用於檢查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陰道鏡檢查時主要觀察血管形態、毛細血管間距、上皮表面、病變界限等,在異常部位進行定位活檢即可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1.宮頸活組織檢查和宮頸管內膜刮取術 這是確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選擇宮頸外口鱗柱上皮交界處的3,6,9,12點處取4點活檢,或在碘試驗、陰道鏡檢查下觀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所取組織要包括上皮組織和間質組織。若宮頸刮片為Ⅲ級或Ⅲ級以上塗片、宮頸活檢陰性時,套用小刮匙搔刮宮頸管,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2.宮頸錐切術 當宮頸刮片多次檢查為陽性,而宮頸活檢為陰性或活檢為原位癌,但臨床不能排除浸潤癌時,可行宮頸錐切術,以明確診斷。
3.其他檢查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宮頸癌患者的臨床分期時,有時還須進行如下輔助檢查,即胸部X線檢查、超聲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腎圖、膀胱鏡及直腸鏡,可能有助於診斷。

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須與下列疾病進行鑑別:
1.宮頸息肉 為有蒂、扁圓形的贅生物,表面光滑,色紅潤,質軟。息肉常來自子宮頸口內,突出於子宮頸口外,應切除行病理檢查。
2.宮頸結核 宮頸外觀可正常,也可呈肥大、糜爛、潰瘍、乳頭狀或息肉樣表現。宮頸結核好發於青年,多有月經異常、不孕及結核病史,活檢可鑑別。
3.宮頸乳頭狀瘤 一般為局限性,呈乳頭狀生長,無浸潤表現,常需活檢確診。
4.宮頸透明細胞癌 生長形式似結節狀或息肉樣,質硬而突起。有些腫瘤扁平,稍突出於宮頸。有的穿透較深,有的位於表面。

並發病


較早出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合併感染。

飲食


青少年及小兒子宮頸癌食療方
1.木瓜粥
木瓜1個,梗米100克。木瓜洗淨,去皮、核,切成極細粒,先將粳米熬成粥,再倒木瓜煮3~5分鐘即可。輔助治療子宮頸癌。經研究證實,木瓜對人體子宮頸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2.地榆槐花蜜飲
地榆60克、槐花30克、蜂蜜30克。槐花、地榆加水適量煎2次,合併2次汁,濃煎後兌入蜂蜜。早晚2次服,清熱涼血,止血解毒,用治宮頸癌陰道流血者。
該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諮詢相關的醫生。
青少年及小兒子宮頸癌吃那些對身體好?
宮頸癌術後飲食可以吃: 瘦豬肉、水鴨、水鴨蛋、海帶、有鱗的河魚(不是養殖的)、蔬菜(多用農藥的要注意)、水果(蘋果梨 香蕉 西爪等不是熱性的水果都可以吃) ,最好多吃點蔬菜汁及水果汁,如果胃口好的話,多吃點粗糧,但一定要煮熟煮爛,平時多喝點瘦豬肉湯及鮮魚湯,保持癌病人有一定的胃口及人體所需的能量。
青少年及小兒子宮頸癌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應禁口:辣椒、生薑、酒、胡椒、生蔥、生蒜、雞肉、雞蛋、黃鱔、羊肉、鵝肉、鴿肉、狗肉、麻雀肉、豬頭肉、甲魚(用飼料養殖的)、海螃蟹、海蝦、帶魚、無鱗魚、活血化瘀類藥物及補血藥,醃菜及醃製食品,動物內臟,燒烤食品及油炸食品,滷製肉類及滷製食品,禁止食用高脂肪及高能量食品激素類藥物及食品,不要吃生硬食品,吃食物不要太燙,癌病人最要禁:桃子、荸薺、橘子類、花生、紅棗、荔枝、桂園、芒果及熱性水果等。

預防

宮頸癌患者治療後出院時,尤其是年輕患者,一定要向其說明隨診的重要性,並核對通信地隨訪時間一般在出院後第1年內,前3個月每月行1次隨診,以後每隔2個月複查1次。出院後第2年每3個月複查1次,出院後第3~5年每半年複查1次,第6年開始每年複查1次。隨訪內容除臨床檢查外,應定期進行胸透和血常規檢查。
預後
青少年子宮頸癌的預後差,多與發現晚、腺癌比例高、對放射治療不敏感有關。

注意事項

【治療前】
疾病發生的前兆:
子宮頸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常常在體檢、普查時發現。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

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1.十全大補丸:溫補氣血,養心安神。適於術後恢復期。每丸重9g,水蜜丸,每服1丸,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2.人參蜂王漿:具有增強體質,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適於晚期術後恢復期。每支10ml,含紅參250mg,蜂王漿300mg,每次10ml,1日 l~2次。
套用中醫藥治療本病,一是初期病邪尚在氣分之時,一是晚期手術治療後,作為綜合療法的一部分。
一、辨證選方
l.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溫陽,化瘀。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當歸20g,赤芍15g,川芎10g,靈脂15g,蒲黃15g,延胡索10g,沒藥15g,茴香10g,乾薑10g,肉桂15g。氣滯明顯加陳皮、香附;帶下明顯加茯苓、白朮;病情較重可加白花蛇舌草、黃精解毒祛瘀。
2.濕熱蘊毒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散結。
方藥:止帶方加味。茯苓20g,豬苓20g,澤瀉15g,赤芍10g,丹皮10g,茵陳10g,黃柏10g,梔子10g,牛膝10g,車前子I5g,白花蛇百草25g,土茯苓15g。帶下量多,加公英、地丁。
3.心脾兩虛
治療: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黨參15g,黃芪20g,白朮15g,茯神20g,酸棗仁10g,桂圓肉10g,木香10g,炙甘草10g,當歸15g,遠志10g,大棗10枚,生薑3片。偏血虛加熟地;偏氣虛去黨參加人參。
二、專方驗方
1.紅升丹:紅氧化汞粉劑外用。適於早期病情較輕者,也適於晚期無法手術之患者使用。作用:去腐生肌,拔毒。
2.化癥回生片:蜜丸,每丸6克,1次1丸,1日2次,飯後溫酒或溫開水送服。功能:消癥化瘀。用於術後恢復期瘀血內阻。
三、其他療法
早期不典型增生或惡變初期,細胞分化較好,為保持器官完整;或保持生育能力,可採用電灼等辦法,殺滅惡變的細胞組織。

西醫治療方法

化學治療(放療):
青少年患子宮頸癌者,腺癌遠比鱗狀上皮癌多,由於腺癌對放療的敏感性差,故手術治療為宮頸腺癌患者的首選療法。手術包括子宮頸癌廣泛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適於Ⅰa~Ⅱa期患者。如已至晚期,應採用放射治療。對年輕患者,既要徹底清除病灶,又要注意保留不必要切除的血管、神經等組織。宮頸腺癌有5%的卵巢轉移率,而宮頸鱗癌一般不發生卵巢轉移,可以行卵巢移位或移植手術。年輕子宮頸癌患者如合併妊娠,應按臨床分期及妊娠月份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Ⅰ期及Ⅱa期合併早期妊娠者,可行根治術;妊娠已達4個月以上者,可先剖宮取胎,同時再行根治術;各期子宮頸癌合併晚期妊娠或已臨產者,均應先行剖宮產,以後再作根治手術或放射治療;晚期子宮頸癌合併妊娠者,應儘早終止妊娠,並行放射治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