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點

震源點

震源點是指在震源區內地震發生、斷層開始破裂的起始位置,地震釋放能量最先到達地面的點。

在震源區內地震發生、斷層開始破裂的起始位置,地震釋放能量最先到達地面的點,叫震源點。
地震發生的起始位置是地震的震源。斷層開始破裂的地方,震源向上投影到地表即為震央。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又稱震源區或震源體。它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地震釋放能量最先到達地面的點,叫震源點。

“5.12”震源點

汶川地震中心的震源點位於龍門山斷裂帶一條正斷層上、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西南面約10公里牛眠溝(又名牛圈溝)的一個支溝蓮花心溝的頂部。
蓮花心溝在行政上棣屬於汶川縣漩口鎮蔡家槓村何家山組。
蓮花心溝,當地的傳說中它是“蓮花心”,每隔兩千年就會開花,因此得名“蓮花心溝”。
“5.12”地震時相當於1000顆核子彈的威力從這朵“蓮花”爆發出來,蓮花心溝山體崩塌和地底噴出的固體物質超過300萬方,並以每秒400米的速度橫掃了牛眠溝2.5公里的範圍,橫掃過程僅有6秒。從蓮花心溝(海拔約2300米)經過跌水崖頂(海拔約1350米)瀑布口迸出的震源石,直接撞到牛眠溝對面山體上,形成一個百餘米高的衝擊波,固體流石反彈後又繼續向下衝擊山溝另一面,形成衝擊波。幾經反覆,在牛眠溝形成了一個寬約130米,長約800米,厚約80米的岩石堆積區。在堆積區頂端,由於沙石的阻隔,形成了寬約100米,長300米的圍堰(堰塞湖)。

一年後的“5.12”汶川地震震源點-蓮花心溝
在蓮花心溝的山頂上(海拔約2300米)曾形成了一個約200米寬、深30米的噴坑。地震後近一年來的土石流和山體崩塌,巨大的噴坑已不見蹤影。被稱為“震中的震中”的噴坑已經被徹底掩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