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技術

電訊技術

《電訊技術》創刊於1958年,是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主管、中國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理論與套用相結合的綜合性電子專業科技刊物 。 據2019年2月《電訊技術》官網顯示,《電訊技術》編委會共有顧問12人、編委51人,責任編輯1人 。 據2019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電訊技術》出版文獻共7836篇、總被下載892447次、總被引27850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98、(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98 。據2019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電訊技術》載文量為5102篇,基金論文量為1730篇,被引量為20176、下載量為178986,2015年影響因子為0.47 。

基本信息

辦刊歷史

1958年,《電訊技術譯叢》創刊,時為內部資料,後更名為《電訊技術》,並公開發行 。

1969年,該刊因故停刊。

1971年,該刊復刊 。

1975年,該刊刊期確定為雙月刊。

1979年,該刊刊期變更為季刊。

1981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2008年,該刊刊期變更為月刊 。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刊登內容

《電訊技術》刊登內容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計畫、省市科技基金、各級重點實驗室資助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技術中心等產出的電子與信息技術方面的新原理與新知識,以及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技術;綜合電子信息系統、通信與數據鏈、飛行器測控、導航與定位、情報與偵察監視、雷達與制導、目標識別、衛星套用、網路電磁空間、電子戰與賽博戰、網際網路、物聯網、感測器網路、大數據與雲計算、自主化與智慧型化等系統和設備的仿真、設計、開發、集成、測試、試驗、驗證以及套用;電子產品的工業設計、工藝技術、標準化、計量檢測、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軟體工程、新材料與新器件等套用方向和技術領域的述評、論文、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介紹 。

•讀者對象

《電訊技術》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等方面的科研人員、高校師生及電子技術愛好者 。

•主要欄目

《電訊技術》主要設有套用基礎與前沿技術、電子與信息工程、共用技術、綜述與評論等欄目 。

人員編制

據2019年2月《電訊技術》官網顯示,《電訊技術》編委會共有顧問12人、編委51人,責任編輯1人 。

職務名錄
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劉永堅、吳偉仁、楊小牛、陸軍、陳鯨、陳志傑、段寶岩、費愛國、樊邦奎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包為民
編委王岩王博王萬玉王煒華王秉中
王海硯王積鵬王繼業王維東石榮
喬文昇仲元昌任培紅劉田劉震
孫寶升朱傑何平何華武何海丹
吳斌張昀張政勇張海林杜平安
楊斌楊雲志蘇智慧陳穎周宇戈
武俊傑羅軍胡建平趙磊趙文華
柴霖袁乃昌袁健全郭偉常軍
曹廣平梁勤金梅文華黃進黃建
黃智剛龔書喜謝嵐風熊健熊長武
肇剛----------------
責任編輯李桂花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電訊技術》出版文獻共7836篇 。

據2019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電訊技術》載文量為5102篇,基金論文量為1730篇 。

影響因子

據2019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電訊技術》總被下載892447次、總被引27850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98、(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98 。

據2019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電訊技術》被引量為20176、下載量為178986;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電訊技術》影響因子為0.4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037名,在無線電電子學與電信技術類(139種)中排第46名 。

收錄情況

《電訊技術》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被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史蒂芬斯資料庫(EBSCOhost)》、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PD)》、波蘭《哥白尼索引(IC)》、台灣華藝線上圖書館(Ariti Library)收錄 。

榮譽表彰

《電訊技術》曾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期刊學術技術水平優秀獎”、工業和信息化部“優秀期刊獎” 。

《電訊技術》曾獲得《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

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1)來稿務必脫密處理並經所在單位審查,應主題明確,論述合理,邏輯嚴謹,數據可靠,敘述清楚,文字精煉,不得存在學術不端情況。

(2)來稿一般不應超過6000字,綜述稿不宜超過8000字。稿件應附英文題名、作者名、單位名、摘要和關鍵字,基金項目應註明項目編號。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3)摘要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即用簡潔的語言說明論文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工作過程及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究所獲得的實驗數據、結果及其意義。篇幅以200~300字為宜。

(4)關鍵字應選取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以3~8個為宜。中英文關鍵字須對應。第一個關鍵字應體現論文學科分類。

(5)文中涉及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及其符號的選用和書寫應符合最新發布的有關國家標準。應注意區分各物理量符號的文種、大小寫、正斜體(矢量和矩陣用黑斜體)、上下角標等。

(6)插圖和表格只給出必要的,且應有圖題和表題。每篇論文插圖不應超過8幅,有坐標軸的仿真圖(曲線圖)應標註橫縱坐標的量和單位;表格應採用三線表。

(7)來稿中引用他人的成果,應在參考文獻中列出,並按順序在正文相應位置進行標示。參考文獻只擇主要的,未公開發表的文獻請勿列入參考文獻。中文參考文獻應提供對應的英文。

(8)來稿需提供作者簡介,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已有學位獲得時間、現攻讀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等內容,並提供第一作者彩色照片。

(9)請務必線上投稿,並按要求和提示真實、準確填寫有關信息。

(10)該刊編輯部將在兩個月內給出來稿審核結論,並通過該刊遠程稿件處理系統通知作者。如逾期未收到處理意見或刊用通知,作者有權對稿件另行處理。稿件一經刊出,該刊將按規定酌情從優支付稿酬並贈送當期樣刊。該刊支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 。

精神理念

辦刊方針:傳遞社會信息,促進科學發展。

辦刊宗旨:面向行業、面向套用、面向發展 。

刊名 刊名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雷厲
社長何剛
副社長蔡紅
主任委員盧建川
副主任委員王良剛
總編輯雷厲
副總編趙勇
註:以上為2019年《電訊技術》官網顯示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