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法師:陳博文的剪輯世界

內容介紹

電影是目眩神迷的魔術,觀眾為聲光效果所震懾、為劇情角色所動容,影迷們更將電影中的演員性格、導演風格奉為觀影的指標及嚮往。但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的絕對不只是「演員」和「導演」,還有賴許多電影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在這其中,「剪輯」勢必是影響觀眾視覺最重要的一環。
陳博文從學徒入門,對於陳博文而言,待在剪接室的日子就是他成長的淬煉,每一部剪接後的作品都是他面對電影中不同人生的經歷與抉擇,三十年來,動作片、文藝片、寫實或超現實、幽默或嚴肅,無論悲喜,為了揣摩劇中表演人的內心情緒,他往往是每部電影最早、又最為入戲的粉絲,如何走入又如何抽離?《幻影人生》裡宗薩仁波切曾說:「當你醒過來時才能知道剛才的一切都是夢。」但陳博文悠遊於虛幻的影像世界,掌握住每一刻喜怒哀樂,並且樂在其中。

作者介紹

游惠貞
紐約大學電影碩士,任影展策展工作已十數年,翻譯過多本電影專書,編撰《女性與影像:女性電影的多角度閱讀》,現仍繼續策展,並為台北國際書展主持「華文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為釜山影展推動「亞洲紀錄片連線」。

作品目錄

影人談陳博文
作者序 聽陳師傅講故事
推薦序 愛上剪接
Scene 1成長背景
雲端裡的童年
為父親三遷其居
困頓的啟示
與蘭花大亨擦肩而過
Scene 2進入電影界
踏進電影圈
電影景氣最好的年代
走上剪接之路
龍蛇雜處的電影圈
剪接教育的養成
Scene 3獨立門戶
第一次獨力剪完一部電影
獨立門戶
從手工剪接到電腦剪接
同業好友的加持
後製中心落腳南港
Scene 4親密家人
嫁給拿剪刀的
監護下的自主教育
仙草和妹妹
Scene 5剪接的流程
節節升高的剪接比例
邊拍邊剪 vs 拍完再剪
聲音的考量
預告片的剪接
導演無中生有,剪接舉一反三
觀察入微和過目不忘
Scene 6是師還是匠
第一流的剪接師
從導演身上學習
與導演意見相左
Scene 7互為伯樂
初次合作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情義相挺《獨立時代》與《麻將》
純熟完整的《一一》
未上映的《一一》與未完成的《追風少年》
心目中的最佳導演
楊德昌的子弟兵
Scene 8被低估的實力
一段沒有完成的美夢
這輩子最佩服的兩個導演
楊德昌、朱延平+金城武
Scene 9魏德聖的電影路
與楊德昌氣味相近
導演巴萊
為賽德克作剪接細工
雕琢素人演員的表現
台灣三部曲
Scene 10接受挑戰
中途接手《十八》
兩個導演版匯合為一:《好郁》
為《夜奔》加了一個序場
沒有劇本的剪接:《黑暗之光》
掌控舞台劇的節奏:《暗戀桃花源》
為平淡添風格:《變色的太陽》
調整角色的性格:《一隻鳥仔哮啾啾》
架起導演與觀眾的橋樑:《松鼠自殺事件》
《三方通話》製作始末
Scene 11無心插柳
用劇情片的邏輯剪紀錄片
《幻影人生》的奇幻之旅
紀錄片的剪接原則
《跳舞時代》的音樂之旅
今非昔比的時光之旅
自此他鄉變故鄉
抽離主觀情緒的客觀之眼
Scene 12把愛傳下去
剪接是另一種創作
傳授功夫,尋求傳承
進入大學教剪接
擔任新銳導演的剪接師
最佳演員的推手
電視剪接與電影剪接的異同
陳博文後記 記一萬多的剪輯的日子
陳博文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