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通勤族

源於英語單詞Telecommuter的“電子通勤族”是指依靠電話、傳真、網路、電視等在家完成工作的人。相較於SOHO一族,這些人仍受僱主約束,職業的涵蓋範圍更廣,也有上下班時間,他們是依靠網路電信等遠程通訊手段“跑通勤”的人。

簡介

電子通勤(telecommuting),是指資訊時代的新工作方式。電子通勤者,身為公司員工,每周僅需固定幾天到公司上班,其他時間在家,靠電腦、傳真機等現代電子通訊設備與公司保持聯絡。其主要特點是:在家裡上班,做公司的事。不僅能取代一部分工作出行(上下班、會議、商務約會等),還可以減少對交通設備、交通服務人員的需求。因此,它不僅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而且可以減少對辦公空間面積的需求,從而節約城市對空間的占用.
電子通勤族(Telecommuter)在家裡上班的人員或(在
網路上兼職人員)用自己的空間甚至設備來提供勞務,但是其它資源及訓練仍由僱主提供,並透過網際網路,電話、實時通訊的方式保持連絡(顧客+加盟商+原單位、網上溝通交談才有效率),雙方僱傭關係依然存在。隨著甲型H1N1流感在中國肆虐,部分白領選擇成為“電子通勤”一族。一些公司出於節省開銷、保護員工健康等考慮,默許了這種辦公方式。王原琪所在的編輯部共有20多名員工,目前已有8人在家辦公。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曾在2003年非典爆發時研究過白領生活方式的轉變。他認為,“電子通勤族”是人們在流行性疾病傳染風險增加時的一種“網路化生存”。
“人們在流行性疾病傳染風險增加時,為避免人群聚集、流動和近距離接觸,會改變以往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選擇依靠電信網路等手段實現日常交流與溝通。”他說。
“電子通勤族”的流行同時讓遠程通信和網路器材經銷商成為受益者。
上海市一家辦公用品代理經銷公司行銷經理付強說,自今年6月以來,公司在上海地區傳真機、印表機和路由器等設備的銷售量逐月增加。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個人消費在9月和10月增長率接近了55%。
付強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和流感的肆虐是促使遠程通信和網路等辦公設備熱銷的主要因素。
“一些中小企業通過鼓勵員工長時間在家辦公來避免因外出感染流感。此外,一些企業還減少了員工的出差次數,鼓勵他們與異地客戶進行視頻會議或通過電話溝通。”他說。
然而,多數年輕人津津樂道的“電子通勤族”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溝通需要。剛結束一周流感隔離期的某公關公司高級客戶經理吳曉認為,剛剛過去的7天居家工作“很糟糕”。
“我需要了解客戶的需要,並向他們說明我的想法,面對面溝通更有效果。然而,在過去的一周,所有的資料都必須通過電子郵件反覆回傳。這樣的溝通方式缺乏了信任和合作的基礎。”
吳曉的同事也對“電子通勤族”表示不贊同。“如果每個人都把工作帶回家,除了會影響公司的日常管理,還可能對公司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脅。”一位姓莫的經理說。 莫經理說,憑公司現有的管理手段,很難對員工居家工作的狀態和效率進行有效監督和評估。此外,業內曾出現過因員工使用私人電子信箱傳送檔案致使公司重要信息遭竊的案例,這些都讓他對類似“電子通勤族”的工作方式表示懷疑。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成福教授說:“在公共衛生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企業採取一些措施預防疾病傳播是積極可取的。” 對於“電子通勤族”對企業管理可能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張成福教授指出,這取決於企業和員工的工作性質,不能一概而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與工作地點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一切理由都不足以阻止王原琪過上“自由生活”的決心。 “即便流感結束,也要申請繼續在家裡工作。如果公司不同意,我可能會辭職,然後自己辦一份網路雜誌,變成徹底的‘電子通勤族’。”她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