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育

我們的時代正在從工業經濟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必須適應整個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從過去主要著眼於運用媒體在教學中傳遞教育信息,發展到從知識管理的視野關注知識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活動中的運行規律,從而科學地調整我們在教育中套用信息技術的策略,促進知識的獲取、傳播、共享、利用和創新。

電化教育的定義

電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投影幻燈錄音錄像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傳遞教育信息,並對這一過程進行設計、研究和管理的一種教育形式。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電化教育的誕生

電化教育這個名詞是20世紀30年代在我國出現的。1935年,江蘇鎮江民眾教育館將該館的大會堂定名為"電化教學講映場",這是我國最早使用"電化教學"這個名詞。1936年,我國教育界人士在討論為當時推行的電影、播音教育的定名問題時,提出並確立了"電化教育"這個名詞。同年,南京教育部委託金陵大學舉辦"電化教育人員訓練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這個名詞。以後,"電化教育"這個名詞便逐漸地被引用開來,一直到現在。"電化教育"是我國的特有名詞。1936年,針對當時出現的利用幻燈、電影和廣播進行教育傳播的方式,並根據當時國外的"視聽教育"的稱呼,提出了"電化教育"一詞並延用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電化教育"的定義是: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與傳統教育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教育最最佳化。電化教育的這個定義,是原有定義(指本書1985年版給出的定義)的發展,是電化教育的新定義。新定義與原有定義的區別:在文字表述上,增加了"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將"現代教育媒體"改為"現代教育技術"。明確指出,現代教育思想、理論與現代教育技術是構成電化教育的兩個基本要素,兩者缺一都不能取得成功的電化教育。電化教育新定義是在總結我國十多年來電教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新經驗、新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反映了我國電化教育的新發展。

電化教育的英譯

中國的"電化教育",英文譯名有四個:

(1)"Electrifying Education",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是"電化教育"文字的直譯。據陳友松和戴公亮先生稱,1939年他們即從美國聯邦政府教育署出版的《學校生活》雜誌上看到"Electrifying Education"一詞。

(2)"Electrifying Education",從1979年G. T. Page 和J. B. Thoms所著的《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國際教育辭典》)中可見。

"Electrifying Education"與"Electrified Education"的區別在於,前者採用現在分詞形式,含正在使教育"電化"之意;後者則採用過去分詞形式,含已經使教育"電化"之意。

(3)"Audio-Visual Education",見於1980年國家教委中央電化教育館創辦的期刊《電化教育》(Audio-Visual Research)和1980年國家教委中央電化教育館創辦的期刊《電化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4)"AudioVisual Education"是"Audio-Visual Education"的進一步縮寫和專用化,見於國家教委電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中國電化教育(China Audiovisual Education,1996年從原《電化教育》期刊更名而來)。 無論是"Audio-Visual Education"還是"AudioVisual Education",其字義就"視聽教育"。

與美國教育技術的比較

中國電化教育的定義包括了理論和技術基礎的要素。這對學科理論建設具有促進作用。而美國教育技術的定義提出專業道德規範的問題,對於求實際、講效益的專業化實踐具有指導意義。這一點值得中國電化教育界借鑑。AECT2004年提出的定義相對其1994年的定義增加了兩個形容詞語:第一個是在“各種技術的過程和資源”前面的“適當的”(appropriate)一詞,第二個是在實踐的前面加上“符合道德規範的”(ethical)短語。這兩個形容詞語反映了一種新的技術哲學觀“適當的技術”觀(Appropriate Technology)是一個從20世紀開始發展起來的理念。這個理念與技術決定論、技術樂觀主義和技術悲觀主義等哲學觀的區別在於它重視具體的社會條件對技術的作用的影響而不是孤立地討論技術的作用。“適當的技術觀”追求使用技術的實效,反對盲目濫用技術。美國在教育技術的定義中引進這個概念,提高了對教育技術理論和專業道德規範的要求。中國電化教育實踐過程中不乏追求形式、濫用技術的沉痛教訓。杜絕這種現象的自由泛濫是中國電化教育面臨的另一個新的課題和挑戰。電化教育理論不但要研究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最佳化教學過程,也要研究不恰當運用技術對教學過程帶來的負面效應。此外,電化教育專業道德規範應該成為電化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領域,成為電化教育專業人員的一門必修課。

電化教育的本質問題

手段、工具說

認為電化教育是輔助教師講授的一種重要手段或工具(主要指電教器材、設備、教材、資料等) 。

教育方式說

認為電化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所涉及的是教育的某個部分,而不是教育的全體;它並沒有自己的特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只是採用特殊的教育器材、教育形態、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設施來傳遞教育內容,實現教育目的。

新教育說

認為電化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新階段,是教育的延伸與發展,是一種新教育,它涉及了教育的各個方面。

新形態教育說

認為電化教育是一種新形態的教育。教育形成一種新的形態需經歷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形態逐步成形的過程。我國的電化教育還只是處於某一些新手段的初期試用階段,距離形成一種完善的新方式和健全的教育形態尚有一段路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