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魚

本詞條主要介紹觀賞型雷龍魚。本文大多資料來源於度娘,兩江中國原生,南美水族家園,我只是搬運工。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基本信息

雷龍魚通性

1,缸養注意加蓋等防護措施,雷龍愛越獄。

2,勁量不要混養不同品種的雷龍,雷龍領域意識超強,爭地盤會打的你死我活的。

3,缸內飼養勁量選擇草缸,草缸養殖更利發色。水流避免過急。如果要養一隻以上的話,應在魚缸里多放一些障礙物讓它們躲藏。雷龍普遍有喜陰暗、愛打洞、 穴居、集居的生活習性。

4,飼料以豐年蝦、 紅蟲、 麵包蟲、小魚、人工飼料為主,豐年蝦記得去頭,不然容易卡死。

5,換水水溫不要誤差2度以上,飼養溫度在20-28攝氏度,最適合溫度是24-26度。

6,雷龍大多是營底棲性魚類,時常潛於水底層。

中國主要分布

中國的鱧科魚類共有6個品種,它們分別是烏鱧、月鱧、寬額鱧、斑鱧、紋鱧和長身鱧。其中只有烏鱧是一個廣布種,分布於全國各大水系,產量也最大,斑鱧、月鱧和寬額鱧僅分布在華南地區,包括台灣省和海南省;而紋鱧和長身鱧則相當少見,分布區十分狹窄,僅見於雲南省的怒江、瀾滄江水系,經濟價值小。人們習慣於將鱧科魚類通稱為烏魚、黑魚(北方和華東地區)、才魚(湖北、湖南)、生魚(廣東、香港地區)、烏棒(西南地區),此外還有斑魚、孝魚、蛇頭魚、文魚等地方名。

烏鱧

別名:北方蛇頭魚、黑魚、生魚、烏魚、烏棒、蛇頭魚、文魚和才魚,中國常見的食用魚,一般來源野采,超市和菜市場有賣。

特徵:烏鱧的口部延伸至眼部後方。體色是其最明顯的特徵,一般大多為棕色,不過有少數部位可能為金色或蒼白色,烏鱧身體兩側的斑點呈現鞍狀排列。雄性體型大於雌性。

身高體重:美國漁民凱勒伯·牛頓捕獲到一條巨型烏魚,重約17.8公斤,打破世界紀錄。

生長繁殖:烏魚為兇猛肉食性魚類,可吃下體型一半的魚。喜歡在水面捕食,主要以小型魚類、蝦類、蛙、水生昆蟲等水聲動物為食;隨魚體大小、季節和水體環境的不同所攝取的食物的具體種類也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改變其肉食性營養類型的性質。烏魚要少吃多餐,由於該魚有攝食貪婪,暴食的不良習慣,如一次投餵過多,會引起暴食死亡。烏鱧生長速度相當快,烏鱧當年孵出的魚苗,年終平均體長可達15厘米,體重50克左右.根據在太湖採集的標本,各年齡組體長和體重為:1冬令魚體長14.2—19.2厘米,體重115—428克;2冬令魚體長24—28厘米,體重350—760克;3冬令魚體長32厘米,體重605—1000克。在人工養條件下,當年個體重可達250克,翌年達500—1000克。烏鱧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烏鱧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令和體長30厘米左右才能產卵。烏鱧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 產卵場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烏鱧的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產卵方式是營造巢類型,產卵前,性成熟的雌雄親魚成對地遊動在產卵場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營築略呈環形、直徑約0.5—1米、漂浮於水面的魚巢.巢築成後,在風平浪靜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魚相互追逐、發情,然後雌魚在魚巢之下接近水面處,腹部向上呈仰臥狀態,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於巢上.與此同時,雄魚以同樣姿態射精於此。魚分多次產卵。產卵後親魚守於巢底,保護魚卵,免受侵害。烏鱧的卵金黃色,有油球,為浮性卵,卵徑2毫米左右。鱧黑龍江亞種卵徑略小,約1.5毫米。精卵的孵化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較低時,孵化化時間較長;水溫較高,則孵化時間短些.剛孵出的魚苗全長3.8—4.3毫米,體遍布黑色素細胞,胸鰭原基出現,油球和卵黃囊使體部明顯膨大,外形象蝌蚪,常側臥漂浮於近水面,運動能差,依靠吸收卵黃而生。苗全長達6.1—6.2毫米時,胸鰭、鰓裂和口均已出現,卵黃內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臥狀態於水面,並能向下作短程垂直運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7.4—7.5毫米時,全身黑色,卵黃囊消失,集群遊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15.5毫米時,體呈黃色,奇鰭末端呈黑色,背鰭、胸鰭和臀鰭已具鰭條,腹鰭則始現鰭條,開始分散遊動,親魚亦停止護幼。

人工改良:白烏魚,又叫 白甲烏鱧,俗稱白烏棒。 此魚種獨產於~中國四川資陽地區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野外已不適應生存。白甲烏鱧有3個品種:金邊白甲,純白,灰邊白甲。白烏魚生存適溫0~39℃。最佳生長水溫25~28℃,12℃基本不攝食。具鰓上輔助呼吸器官,適宜pH值為6.0~9.0,喜集群,善跳躍,易鑽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為3%。生活習性和烏鱧差不多。

註: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有瘡的人忌。有些人會對黑魚過敏,食用後症狀通常為腹瀉、嘔吐、皮膚起疹,伴隨腰酸背痛等症狀。剛吃的時候不會有什麼不適,往往在食用後5-6小時發作。因此,小孩、老人等抵抗力差的人群應當注意。若出現過敏症狀,可以服用抗過敏藥來緩解,通常24小時內會緩解;若症狀較為嚴重,請去醫院就診,遵醫囑。

題外話:作為食用魚,烏鱧曾在美國,紐約、休士頓、奧蘭多、聖路易等城市有大量販賣,但因有部份烏鱧流出,在野外大量繁衍,成為入侵物種,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2007年7月29日,美國當局禁止了烏鱧的進口。

月鱧

別名: 珍珠赤雷龍。廣東稱: 七星魚、山花魚、山 斑魚、點秤魚、秤星魚、星光魚;廣西稱:星魚、 張公魚。食用魚類。

特徵:頭大而寬扁,吻短而圓鈍,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過上唇。鱗較大,頭頂鱗片擴大,但不規則;頭側鱗片也較大。體側有7—11條“<”形銀灰色斑紋。雄魚體形略大,全身特別是臀鰭及泄殖孔周圍分布著密集的小斑點,腹部色澤較深,而雌魚腹部柔軟、膨大,淺淡色,有彈性,頭部略圓鈍,全身星點較少。

身高體重:最長30公分左右,體重一般為 100 一 250克 生長繁殖:月鱧為廣溫性魚類,適應性強,生存 水溫為1- 38℃,攝食水溫為 12-32℃,生長水溫為13-30℃,最適生長水溫15一 30℃,水溫降到12℃開始不吃食。在人工馴養條件下,喜食配合飼料和冰凍鮮魚。初次性成熟年齡為2冬齡, 人工養殖的魚類為1冬齡,相對懷卵量為500粒左右。生殖期為4-6月,5-7月份為產卵盛期,繁殖水溫為18-28℃,親魚有配對、築巢、護幼的本能。冬季寒冷多潛入洞穴或鑽入泥層中避寒越冬。仔魚孵出2天后即開口攝食外界食物,仔魚開口餌料為輪蟲。隨著魚體的生長,攝食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的比例迅速增加。 魚缸養殖月鱧10cm左右最好, 易訓 易開口。可與成年鬥魚,鰟鮍,小䰾,錦鯉等等系列魚混養

題外話:月鱧體表有白色星斑和紅色星斑之分,某些人把月鱧取名為珍珠白雷龍和珍珠赤雷龍,其實都是月鱧,原來只有珍珠赤雷龍的叫法。

寬額鱧

別名: 南鱧、彩虹雷龍、白邊烏鱧、大頭魚、馬鬃魚、蛇頭魚等。

長相:體形呈棒狀,頭部的鱗片比軀幹部上的大些,鼻孔有管膜,全身各鱗片上有灰色小斑點。各鰭上的斑點比較分散。最特殊者,各奇鰭的邊緣上有顯明的白色邊,尾鰭上者尤為顯明。體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大,極寬扁,其寬大於體寬。吻頗短,圓鈍。口大,近端位,頜具細齒,前 鼻管懸垂過上唇。體被鱗,頭部鱗大,且不規則。 側線斷折。胸鰭長;腹鰭甚小;尾鰭圓形;背、臀鰭基部長,幼年時顏色單調,成年以後背鰭顏色亮麗呈金屬藍綠色,邊緣呈橙紅色、藍色、黑色(根據不同亞種表現形式不同)

身高體重:體長最大20cm,背鰭有淡淡的蘭色,尾鰭有淡淡的紅色

生長繁殖:約2齡性成熟,產卵期4~6月。親魚有宮巢、護卵、護幼的習性。產卵於水草叢生的岸邊。懷卵量約1萬粒,卵鮮黃色,浮性、卵徑約2毫米。

超級變幻形態

1:寮國火背,寮國特產

2,酒紅雷龍,Channa orientalis var!也是廣泛分布在 東南的一種最大僅為20cm的小型雷龍。遍身充斥著或淡或暗的紅色,是小型雷龍中最為漂亮的一種!

3,血斑雷龍,血斑分血斑1型和血斑2型。血斑2型,成體20+,特點眼部有血斑

4,阿薩姆雷龍

題外話:彩虹雷龍是雷龍觀賞魚當中最便宜的,體長中等,適合缸養。

斑鱧

俗稱:豺魚

長相:斑鱧體近圓筒狀,尾柄粗短。頭長,吻短,略平扁。口大,下頜稍突出,頜具尖齒。有鰓輔助呼吸器官。頭、體均被鱗,側線在體前斷(彎)折。背、臀鰭基部甚長。胸鰭圓;腹鰭小,前位。尾鰭圓形。體具多數不規則大小黑斑。它與烏鱧同屬不同種,形態、習性均極相似。斑鱧頭部紋近似“一八八”形,而烏鱧則為七星狀斑塊。

身高體重:最大個體體重達5kg以上,體長80cm左右。

生長繁殖:僅分布於長江以南。水溫20-28℃生長速度最快,降至15℃以下時幾乎不攝食,基本停止生長。斑鱧的跳能力很強,成魚能躍出水面1.5米,幾厘米的魚種也能躍出水面0.3-0.4米。斑鱧源於熱帶,喜歡較高的溫度,在水溫20~28℃,斑鱧生長速度最快,夏季能耐高達39—40℃的水溫。當溫度升高或降低,則生長速度減慢, 秋季當水溫降到12℃時,即停止攝食,但它也能忍耐低溫,冬季潛伏於泥中停食靜止越冬。開春後,水溫回升至15℃以上時,又開始攝食生長。在自然條件下,2齡前,為斑鱧體長加速生長階段,2齡後,體長增長減慢,體重增長較快。一般一冬齡魚的魚體長約19~39.8cm,體重95~760克;二冬齡魚的魚體長約38.5~40cm,體重625~1395克;三冬齡魚的魚體長約45~59cm,體重1467~2031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魚體生長更加快速。斑鱧的性成熟年齡,隨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一冬齡魚體長約20cm左右,體重130克以上就能繁殖產卵,沿長江地區,二冬齡體長30cm左右,方能 繁殖。成熟的斑鱧親魚懷卵量與親魚個體大小有關。成熟的雌魚腹部膨大突出, 胸部豐滿圓滑,胸鱗白嫩微黃,生殖孔大而突出,呈 三角形。成熟的雄魚體側呈紫紅色,腹部肥軟、生殖孔稍呈粉紅色。

經濟價值:食用型經濟魚,和烏魚類似。

紋鱧

紋鱧和線鱧同義。最大長度:31.0厘米

非洲 雷龍,我習慣叫它非洲 黑魚,因為它們的體色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非洲雷龍脾氣溫馴,最大才能到40cm

黃金眼鏡蛇雷龍,學名 橙斑鱧。2000年被發現,生活在與 雅魯藏布江毗鄰的溪流、池塘和沼澤地,以及印度 阿薩姆邦北部 亞熱帶雨林,體長40厘米,是一種食肉動物。它們比較喜歡較冷的水,大約18-24°C。產地是 印度和 巴基斯坦的淡水流域中。體長80cm,超大的個體和非常漂亮的體色是該魚最吸引人的地方,但美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兇猛的個性,比其身體小的魚通通拿下,而且生長迅速!也許幾個月前還和眼鏡蛇 雷龍個頭相仿的玩伴幾個月後便會成為它的腹中餐,因此也有人稱它為混養者的噩夢!黃金眼鏡蛇雷龍,

酒紅 雷龍,Channa orientalis var!也是廣泛分布在 東南亞的一種最大僅為20cm的小型雷龍。遍身充斥著或淡或暗的紅色,是小型雷龍中最為漂亮的一種!

巴卡雷龍分布:印度及孟加拉的 恆河與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中國 雅魯藏布江)巴卡雷龍是非常稀有的大型觀賞 鱧科魚類,在其發源地也是嚴禁捕獵的保護物種。成魚體型龐大,體色艷麗多彩,是許多 雷龍魚友們眼中的夢幻品種,然而其昂貴的價格讓許多魚友望而卻步,是絕對的奢侈品。

巴卡雷龍

眼鏡蛇雷龍

藍閃電皇后,也叫藍寶石雷龍,巴卡二型

鬼王雷龍!總所周知的巴卡2型雷龍魚! 它也可以叫藍寶石,鬼王雷龍此名來自台灣Channa stewartii不同流域的藍寶石雷龍。

橙斑鱧

遼國火背

血斑2型

七星鱧Channa asiatica珍珠赤雷龍

非洲分布

副鱧屬(Parachanna)是鱧科下的一個屬,其下有4個種,全部位於非洲。其中有一個是化石種,即ParachannafayumensisMurray,2006,發現於埃及,其歷史可追溯到上始新世和晚漸新世。

該屬現存的種只有三個: 非洲鱧(Parachannaafricana(Steindachner,1879)) 真副鱧(Parachannainsignis(Sauvage,1884)) 暗副鱧(Parachannaobscura(Günther,186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