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曼飛龍佛塔

雲南曼飛龍佛塔

雲南曼飛龍佛塔最初建於傣歷565年(1204年),距今已是778年,它的設計、建造、典禮等資料,貝葉經上都有記載。

簡介

雲南曼飛龍佛塔雲南曼飛龍佛塔

曼飛龍佛塔在景洪縣大勐龍一個叫作曼飛龍寨子的後面的山頂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龍3公里,是西雙版納著名的佛塔群,有人把它叫作“筍塔”,這是形容群塔像春筍一樣拔地而起。還有人因其潔白,喚作“白塔”。
從曼飛龍寨邊跨過小河,便是200餘級石階,左邊是莽莽蒼的原始森林,右邊是蔥蔥鬱郁的橡膠樹林,塔群建在山頂,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狀,周長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環抱著8個小塔,分布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為多層葫蘆形。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來很像是一叢剛勁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壯竹筍,雄偉壯觀。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佛龕里有一尊佛雕和一個佛像,佛龕上還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門口是兩條泥塑的大龍。8個金色小塔頂上,每座掛有一具銅佛標,母塔尖上還有銅質的“天笛”,山風吹來發現叮叮噹噹的響聲。塔上各種各樣的彩繪、雕塑、秀麗優美。
據說,這組佛塔最初建於傣歷565年(1204年),距今已是778年。它的設計、建造、典禮等資料,貝葉經上都有記載。近幾年,政府撥款將群塔修飾一新。每年潑水節期間,曼飛龍寨子的傣族民眾,還要在塔前舉行歡慶儀式,男女老少都圍塔跳“依拉賀”,追逐潑水,歡度傣歷新年。
這組群塔是由3個印度籍佛教徒設計、大勐龍頭人古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的,近代曾兩次進行修復,現在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塔正南向龕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裸足印,被傳為釋迦牟尼腳跡。當地佛教傳說釋迦牟尼來到大勐龍那一年,孔雀飛滿了壩子,當時正在籌建這組群塔,但卻不知建在哪裡好,釋迦牟尼知道後,就用他的左腳在大青石上一踩,那裡就留下了一個深深的腳印,人們就在他的腳印邊建了這群塔。在腳印前還有眼泉井,傳說釋迦牟尼講經時,天氣很熱,講得口乾舌燥,打發7個小伙子下山到寨子裡挑水,一下把33口井都挑幹了,釋迦牟尼就大顯佛法,用他的禪仗在地上戳了一個3尺深的洞,這個洞就成了井泉,徐徐淌出水來,至今那裡還有一眼泉水井。因此,過去東南亞一帶佛教信徒們,來到曼飛龍群塔,總要向著那個填不滿的腳印里丟上幾個銀幣,每人還要帶一葫蘆泉水回去呢。其實,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早於建塔前1 000餘年,他也未曾到過雲南。這個傳說,只是佛教徒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增加塔的神秘性而創造出的神話。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位於允景洪市西南60公里的曼飛龍村後山頂上。
門票:曼飛龍佛塔門票5元/人,黑塔不收門票。
交通:景洪至大勐龍每天8:00-17:00,每30分鐘發一班中巴車,票價10元。
特產:在市區景區都有傣族婦女出售傣族特色的服裝、金銀首飾、黑陶器皿、大象木雕、竹編工藝品等,還有熱帶乾果蜜餞、普洱茶等,價廉物美,可以儘量砍價。
溫馨提示:遊客在集市上購買到的“緬甸玉”之類的物品,多半是假貨,不要貪圖小便宜,最好到有信譽的大型商場內購買,並且索要發票。位於景洪北路到嘎蘭中路之間的民族工藝品市場,商品種類繁多,玉石、雕塑、茶葉、傣族服裝、甚至泰國商品,應有盡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