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建水紫陶

雲南建水紫陶

《雲南建水紫陶》作者馬行雲,於2011年6月1日在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作為與宜興陶、欽州陶、榮昌陶並稱“中國四大名陶”的雲南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特別是“刻坯填泥”和“無釉磨光”工藝在我國傳統陶瓷工藝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義。馬行雲編著的《雲南建水紫陶》是中國第一本介紹雲南建水紫陶文化、歷史、工藝、名家、作品的專業書籍。

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雲南省建水縣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始於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紅黃青褐白)製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其中胎色若羊肝者,尤為上品。建水紫陶品種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頭陳列裝飾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建水紫陶採用當地得天獨厚且蘊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製。色調為紅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紅、黃、藍花等。裝飾上採用刻劃雕填,既有粗獷豪放、大筆、大塊的書法,又有寫意國畫和民族圖案。畫面用筆瀟灑,刀法流暢,無論刻劃飛禽走獸,還是花草魚蟲,均栩栩如生,給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產工藝上採用無釉磨光,即坯體不上釉,燒成後只需打磨、拋光、產品就可清新光潔。一旦敲擊鏗鏘有聲,真可謂“體如鐵、色如銅、音如磐、亮如鏡、光照鑒人”,形成了有別於陶器的獨特之處,實為“陶壇一秀”。悠久的制陶史鍛造了精湛的漢族制陶工藝,同時也錘鍊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間制陶工藝師。早在1921年,建水藝人向逢春製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美術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