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我公田

gōn 《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1、《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詞語信息

[詞目]雨我公田
[拼音] yù wǒ gōng tián
[釋義] 本義天上下雨,先下到公田裡。

詳細解釋

首先要解釋什麼是公田。這裡的公田不是古代的族田,雖然族田也常稱為公田,然而這裡的“公”是與“民”相對而言的。井田制度把土地劃成“井”字形,分為九區,中區由若干農夫共同耕種,將收穫物全部繳給統治者,稱為“公田”。
《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就是:下雨吧,澆潤公田。
雨我公田”,說明井田制尚且存在,“遂及我私”,說明井田制雖存在,但已開始瓦解,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因此,出現於春秋晚期。“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春秋時期井田制開始瓦解。至於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和牛力耕田,大大推動了生產力,加快了農業的發展;
2、私田開墾增多,加快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促使封建剝削方式產生,階級關係發生新變化;
3、以魯國“初稅畝”為代表的稅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國有向私有轉變;
4、戰國時期各國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出處

1、《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孟子.滕文公上》:“夫世祿,滕固行之矣。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
意思是說:做大官的人,都有一定的田租收入,這一辦法滕國本來早就實行了。可是為什麼不讓老百姓也有一定的田地收入以保障他們的生活呢?《詩經》上說:“天上下雨,先下到公田裡,然後再往私田裡下。”只有實行助法才有公田的說法。這樣看來,周代已經實行助法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