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尖大壩

雞公尖大壩

雞公尖大壩,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漳河新區漳河鎮境內,是漳河水庫樞紐的主體工程之一,系攔截漳河主河道而成。1958年7月動工興建,1964年10月竣工。雞公尖大壩是這四座大壩中最長的一座大壩,主壩壩長1958米,高66.5米,副壩長10公里,為亞洲第一土壩。壩型為粘土斜牆砂石組合壩,是中國土壩建設史上少有的傑作,目前,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站在壩頂,盡情欣賞人類移山建庫的傑作,領略雞公尖大壩雄偉壯麗的英姿。它如利劍,腰斬漳河,首立其功;它似鐵壁,鎖住孽龍,造福黎民。放眼庫內,青山蒼翠,綠水揚波,萬千美景,盡收眼底。

說起雞公尖這個地名,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史載,關羽在插旗嶺施疑兵之計,退了魏、吳兩軍,便聚兵前往秦楚古道虎牙關西方向的觀音寺。觀音寺東南有一座山活像金雞獨立,名叫“雞公尖”。關羽十分痛恨東吳呂蒙背叛孫劉聯盟,面對雞公尖,圓睜鳳眼。

歷史傳說

關羽禱告上蒼:“劍兮!劍兮!隨身不離。多年鞘內藏,從未露鋒芒,今日對天誓,誓死報答漢中王。汝能明我志,助我興漢邦。”他對天盟誓,要與呂蒙決一死戰,於是揮舞青龍偃月刀,一刀將山劈成兩半,一半倒向觀音寺,一半朝天聳立,形如寶劍,刺破青天。後來,關羽失了荊州,在回馬坡被呂蒙部將馬忠用絆馬索所擒,斷頭歸天。人們為了祭奠關羽,便稱“雞公尖”為“祭公劍”。因為“祭公劍”叫起來不順口,當地老百姓仍沿襲舊稱,把這裡的地名叫“雞公尖”。“祭公劍”作為一段歷史傳說,載入《漳河水庫志》傳給後人。

烈士陵園

在雞公尖大壩東側島嶼上建有雞公尖烈士陵園,這裡林木蔥鬱,山水秀麗,伴著紅臉關公的神奇傳說,枕著雞公尖水庫的青山綠水,一代英烈守著這方曾經奮鬥過的熱土,在這裡安息長眠。1958年12月13日,雞公尖大壩工地上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6間工棚被毀,20人被燒傷,28人被燒死。特等英模趙輝吉面對兇猛的火舌,毫不畏懼,他一連背出了6個臥床不起的病人,當他第7次沖入火海時,燒塌的房頂壓住了他的全身,烈火吞噬了他年僅36歲的生命。他們為了漳河水庫的建設默默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青山為他們默哀,綠水與他們長守。為了紀念這些在烈火中獻身的民工,政府於1959年2月撥出專款修建了這座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