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藝與藝術

手工成型瓷泥作品 拉坯成型 )的拉坯作品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Craft and Art of Clay
叢書名: 陶藝工作者手冊
平裝: 37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2929444, 7562929440
條形碼: 9787562929444
尺寸: 29.4 x 20.8 x 2 cm
重量: 1.2 K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蘇珊·皮特森(Peterson.S) (美國)簡·皮特森(Peterson.J) 譯者:王霞
蘇珊·皮特森,陶藝家,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陶藝系退休教授,作品曾參加過眾多國際展覽。簡·皮特森(JanPeterson)高中及高校陶藝教師,陶藝家,首飾設計師。

內容簡介

《陶瓷工藝與藝術(第4版)》囊括了陶藝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大量陶藝成型步驟圖片和來自全球各地陶藝家的現代陶藝作品圖片。第四版亮點:代表藝術家_一簡要介紹對世界陶藝做出突出貢獻的陶藝家,包括朱安。奎薩達(JuanQLJezada),皮特·沃克斯(PeterVoulkos),羅小平,高江洲子,胡伊.貝克漢姆(HUeyBeckham),奧圖.海諾(OttoHeino),珍妮特·曼斯菲爾德(JanetMansfield)等。金、非常規釉料及紙漿泥等新材料的運用。150種新釉色圖片。經修訂的工藝手冊。第四版擁有多處閃光點,例如針對初學者所介紹的安全隱患,從史前直至現代的簡要陶瓷史,最新的陶藝書籍、辭彙表、博物館藏品、陶藝機構和陶藝雜誌。

目錄

前言
1 陶瓷工藝與藝術
安全問題
2 成型方法
2.1 介紹
2 2 手工成型
2.2.1 制陶工具
2.2.2 菊形揉泥法
2.2.3 捏塑成型
2.2.4 泥條盤築
2.2.5 泥條盤築與捏塑結合成型
2.2.6 手工成型瓷泥作品
2.2.7 泥板成型
2.2.8 代表藝術家:朱安·奎薩達(Juan Quezada)
2.2.9 大泥板成型
2.2.10 內凹和外凸器型的手工成型
2.2.11 人像
2.2.12 機械成型
2.2.13 製作陶藝牆
2.2.14 陶藝牆飾
2.2.15 約翰·馬森(John Mason)的手工雕塑
2.3 拉坯成型
2.3.1 拉坯
2.3.2 常見問題及補救措施
2.3.3 找中心
2.3.4 開泥
2.3.5 提泥
2.3.6 拉制碗型
2.3.7 濱田晉作的大碗成型
2.3.8 高江洲子的球形成型
2.3.9 拉制水罐型
2.3.10 碗型
2.3.11 水罐型與瓶型
2.3.12 拉制瓶型
2.3.13 製作帶足小罐
2.3.14 把手的拉制及粘接
2.3.15 拉坯把手及其切割
2.3.16 為帶子口的罐拉制平底罐蓋
2.3.17 為帶子口的罐拉制凸底罐蓋
2.3.18 拉制帶子口罐蓋:凸底和平底
2.3.19 帶蓋罐型
2.3.20 拉制帶子口湯鍋
2.3.21 湯鍋修坯及製作鍋蓋
2.3.22 拉制湯鍋蓋提鈕
2.3.23 拉制盤型
2.3.24 盤型的修坯方法
2.3.25 盤型
2.3.26 茶壺
2.3.27 拉制茶壺、壺蓋及壺嘴
2.3.28 蘇珊.皮特森(susan Pctcrson)的拉坯作品
2.3.29 中空環形的拉制及修坯
2.3.30 拉制組合形體
2.3.31 拉制帶底座器皿
2.3.32 大作品成型法
2.3.33 代表藝術家:皮特·沃克斯(Pctcr Voulkos)
2.3.34 拉坯與手工成型相結合
2.4 石膏模具成型
2.4.1 準備石膏
2.4.2 製作單片模具
2.4.3 製作雙片模具
2.4.4 製作雙片模具及把手
2.4.5 注漿和印坯
2.4.6 多片模具成型
2.4.7 製作拉坯墊餅及複雜模具
2.4.8 模具的創新
2.4.9 陶瓷裝置作品
3 設計、裝飾與施釉
3.1 設計:從構思到藝術
3.1.1 練習觀察方法
3.1.2 進行設計方面的實踐
3.1.3 從自然界汲取設計靈感
3.2 裝飾
3.2.1 用坯料裝飾
3.2.2 紋樣裝飾
3.2.3 在三維器型上設計線條
3.2.4 泥的肌理
3.2.5 泥板畫
3.3 施釉
3.3.1 稱量與配釉
3.3.2 怎樣施釉
3.3.3 釉上、釉下裝飾
3.3.4 用釉裝飾
3.3.5 施釉
3.3.6 釉料裝飾技巧
3.3.7 表面細部
3.3.8 日本式施釉法
3.3.9 使用感光劑及花紙
4 坯料
4.1 科學與陶藝
4.2 天然粘土的地質類型
4.3 商業坯料燒成試片
4.4 商業坯料測試結果
4 5 陶藝的類別
4.6 什麼是坯料
4.7 測試原料
4.8 配製坯料
4 9 滑石坯料
4.10 紙漿泥
4.11 藝術代表家:羅小平
4.12 坯料添加劑
4.13 製備坯料
4.14 配製注漿泥漿
4.15 歷史上著名的坯料
4.16 特殊坯料
5 釉料
5.1 釉料的起源
5.2 長石:坯料與釉料的助熔劑
5.3 開發釉料
5.4 典型釉科舉例
5.5 圖例:34種配種原料,單獨樣本及50/50混合樣本
5.6 解讀測試照片
5.7 配製完整的釉
5.8 混合釉料助熔劑
5.9 釉料中的有機原料
5.10 熔融測試——佩姆克(PemC.)公司生產的熔塊
5.11 鐵熔塊熔融測試——費羅(Ferro)公司生產的熔塊
5.12 垃圾釉
5.13 顏色
5.14 陶瓷著色設備
5.15 可與著色工具配合使用的色劑
5.16 混合顏色的方法
5.16.1 50/50混合
5.16.2 改變顏色百分比
5.16.3 三種原料混合測試
5.16.4 改變基礎釉的成份
5.17 費羅(Ferr.)公司生產的熔塊、色劑混合測試——低溫燒成
5.18 熔塊、色劑混合測試——高溫燒成
5.19 轉化釉料的簡單方法
5.20 低溫燒成的裝飾手段
5.21 梅克(MayCo)公司生產的色劑
5.22 梅克公司生產的釉下氧化色
5.23 梅克公司生產的藝術釉
5.24 梅克公司生產的特種釉
5.25 代表藝術家:高江洲子
5.26 適用於還原氣氛的光澤彩
5.27 釉上彩裝飾步驟
5.28 如何自製光澤彩
5.29 金的使用
5.30 繪製格線紋
5.31 釉料缺陷
6 燒成
6.1 溫度
6.2 氣氛
6.3 窯爐
6.3.1 建窯
6.3.2 建窯材料
6.3.3 滿窯
6.4 燒成
6.4.1 燒成原理
6.4.2 陶藝的新生
6.4.3 特殊燒成技巧
6.4.4 燒成缺陷——傳統窯爐
6.4.5 就地燒成
6.4.6 燒成產生的光澤
6.4.7 代表藝術家:胡伊.貝克漢姆(Huey.Beckham)
6.4.8 從事玻璃藝術的陶藝家
7 行銷及電腦的運用
7.1 行銷
7.2 代表藝術家:奧圖·海諾(Otto Heino)
7.3 電腦軟體
7.4 虛擬陶瓷
7.5 餐具
8 陶瓷史上的重點問題
8.1 陶瓷史總攬
8.1.1 當代的影響
8.1.2 特殊場地裝置作品
8.1.3 瓷磚
8.1.4 敘述型陶藝作品
8.1.5 綜合材質
8.1.6 金子潤的飛芒街項目
8.2 歷史傳統
8.2.1 連線兩個世界
8.2.2 金橋瓷廠
8.2.3 代表藝術家:珍妮特.曼斯菲爾德(Janet Mansfield)
9 代表作品選輯
10 手冊
10.1 釉料氧化物
10.2 化學成分
10.2.1 稱量釉料.配方與公式間的轉換
10.2.2 更多釉料計算圖表
10.3 數據及其轉換
10.3.1 長石
10.3.2 熔塊
10.3.3 溫度和溫錐
10.3.4 轉換表
10.4 藝術家的技能
10.5 博物館藏品
10.6 術語
10.7 陶藝書籍
10.7.1 普通陶藝書
10.7.2 陶瓷史書籍
10.7.3 工藝類書籍
10.8 陶藝雜誌
10.9 陶藝機構聯絡方式
10.10 注釋(附加部分原文注釋)
致謝(譯者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