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講

陳講

陳講,字子學,號中川,遂寧縣羅家場(今四川遂寧船山區永興鎮)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監察御史,巡按陝西,升山西提學使,歷河南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著《中川文集》《茶馬志》。《茶馬志》為中國茶文化研究中茶政研究之重要資料。《明史》有傳。

基本信息

生平概述

陳講為明正德十一年(1516)解元,十五年(152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監察御

陳講款書法扇面 陳講款書法扇面

史,陝西巡撫,山西提道,河南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在山西任時,尊敬重視人才,興辦學校,使山西文風大振。

嘉靖十八年(1539),蒙古俺答族進犯,直達山西大同、太原、晉陽等地,講奏請加強防禦,並提出具體方略。嘉靖同意他所奏,使北方得以穩定。講還上《請飭群臣和衷疏》,要求群臣和衷共濟以理國事;又請恢復楊廷和職位以利朝政。

講居遂時,編纂《遂寧縣誌》(明嘉靖本,已散失)。著作有《中川文集》、《陝西茶馬志》、《如鳥集》及詩作多首。死後葬聯盟鄉真教寺。其鄉舊有解元牌坊、名臣牌坊,早毀。隆慶四年(1570)在墓前立有御祭陳講文石碑,亦無存。

相關佚事

嘉靖十八年(1539年)山東日照人徐宗堯任忻州學正時,太學生胡元正、諸生郭希儀、楊希哲等築起了增學門射圃明道堂講堂,“撤廢寺材作亭於中,匾曰:‘觀德’;作講堂於明倫堂之右,匾曰:‘明道’,大門匾曰:‘學門’,外東坊榜曰‘成德達材’。皆中川公(指當時太原巡撫陳公)書也。既易新規,復增賁飾,居然改觀,士庶胥悅。又以餘力修葺祠宇,補繕號舍,凡所未備,將次第舉焉。”(引文均見明黨承志《改增學門射圃明道堂記》)

學術著述

《馬政志》

《馬政志》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明)陳講撰 明嘉靖刻本,四川省圖書館存二卷(一、四)。明陳講撰。講字子學,遂寧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山西提學副使。此書乃其嘉靖三年(1524),以御史巡視陝西馬政時所作。凡《茶馬》一卷,為目九,紀以茶易番馬之制;《鹽馬》一卷,為目七,紀納馬中鹽之制;《牧馬》一卷,為目八,紀各寺苑監畜牧之制;《點馬》一卷,為目三,紀行太僕寺各軍衛稽核馬匹之制。摭敘原委頗詳。《明史·食貨志》載,講嘗以商茶低偽,乃第茶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書商名而考之。蓋亦勤於為政者。然明代茶馬之政,至末造而奸商私販,官吏冒支,其弊不可究詰。掣鹽中馬改為納銀,名在實亡,亦無裨於邊計。志中所列,大抵皆具文而已。

《茶馬志》

《茶馬志》為中國茶文化研究中茶政研究之重要資料。已經失傳。該書為馬政之志,然名以“茶馬”,足見“以茶易番馬”為該書重心所在。

《中川集》

陳講有《中川集》十三卷。

詩文選讀

錦屏山

牊嶢錦障列雲屏,百尺危樓上貯經。

鄴架窗涵千樹碧,董幃坐對一燈青。

竹梧連蔭棲群鳳,奎壁爭躔聚五星。

崧岳也因山甫重,古人原不負山靈。

崖端樓閣參差出,天外風雲變態新。

千嶂北來臨浦漵,一江東去抱城闉。

衣冠楚楚文明地,桃李盈盈造化春。

白鹿洞中誰教育?高山千古仰嶙峋。

江上山開錦繡屏,高槐修桂自成林。

畫堂皋席春風暖,寶匣龍泉紫氣深。

坐對玉台去雲出岫,望對劍雪銷岑。

況逢景物當春勝,幽賞真祛塵外心。

錦屏書院

藝苑文光耿不磨,我來攬勝一經過。

江間浪涌魚龍窟,岩畔香飄松桂柯。

風送鳥聲依座近,雲移山色上樓多。

振衣更欲登峰頂,青路陰陰鎖薜蘿。

崆峒

欲訪飛仙閣,先臨問道宮。

亂去交密竹,斜日下危峰。

木落層樓出,天高一鳥通。

鼎湖龍去遠,岩壑自秋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