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屲山

陳家屲山

陳家屲山,又叫陳家窪山,或者叫長屲山,是甘肅靈台縣榮旺村一座荒山。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因為這座山上曾經有一個很大是山莊,山莊裡居住的多位陳姓人家,故名陳家屲。後來,因為山很長,又多陡坡陡屲,加上叫轉音了,也被叫做長屲山。

現實狀況

陳家屲現在無人居住,大部分的梯田都已荒蕪,有的在退耕還林大潮中在上了樹木,在靠近人家居住的部分梯田還有人耕種,但糧食產量較低。

歷史沿革

民國以前

層層梯田 層層梯田

陳家屲究竟何時何地開始有了居民已無從考證。據說,陳家屲曾經是大財東,也曾有人做過大官。這從後來有人在此山上挖出過古董和財寶可見,此傳聞並不為虛。

當地民間故事可考的歷史大都是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的事情。那時候,陳家屲還是一個以陳姓人家為主的農業山莊,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戶戶主叫陳治業。陳家屲還有郭、曹等其他雜姓,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人稱其為,郭炮,因為其說話比較誇張,不論好事、壞事都會誇大其詞的說給人聽,就像放空炮一樣,讓人虛驚一場,所以人送綽號“郭炮”。現在有一片耕地,人們稱之為郭炮家門上,就是例證。

到了民國年間,陳家屲山上突然就出現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災難。不只是何緣故,陳家屲不論陳姓人家,還是雜姓人家,相繼都得了不治之症,很多人家很短的時期內都死絕了門戶。別的活著的人,為了逃得性命、傳下香火,紛紛遷居外地。於是,陳家屲就有一個曾經人丁興旺的山居村落變成了一個充滿不祥之氣的廢棄山莊。

新中國成立後

破敗的窯洞 破敗的窯洞

新中國成立之後,陳家屲也經歷了土地改革。因為陳姓等原居民都前往他鄉,土地也荒蕪了,無人耕種。山上的梯田經過土地改革之後,由附近的龍王和曹家屲的村民耕種,後來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就由農業社集體耕種。這期間,陳家屲曾作為飼養站,農業社曾派人在這裡飼養牲畜。

改革開放之初

改革開放之後,實行農村土地聯產承包,陳家屲的梯田也被分包到各個農戶耕種。因為經歷了“三年苦難時期”,加上農業合作社經營不善、宗族明爭暗鬥、體制弊端等原因,人們在獲得承包地之後,都傾力耕種,就連離村莊較遠的陳家屲山上的不太平整的梯田也都仔細耕種。後來,經過多年的農田整修,陳家屲山上的梯田大都成了水平田。

1990年代中後期至今

窯洞 窯洞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隴東地區經歷了連年程度較重的旱災,山地糧食產量多年很低,有的陽坡地甚至絕收。加上陳家屲山距離村莊較遠,播種、收割和生長季節的農田管理很不方便,那時候的農業稅收負擔較重,於是陳家屲山上的大片田地逐漸被撂荒。良田就變成了荒山。

後來,在退耕還林政策的鼓舞下,陳家屲山上部分梯田被種植了樹木,荒山變成了青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