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光[開縣作家協會主席]

陳宇光[開縣作家協會主席]

陳宇光,男,1955年11月生,重慶市開縣厚壩鎮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會員、主任記者、開縣文聯副主席、開縣作家協會主席。

一、重慶作家

(一)基本簡歷

宇光,男,1955年11月生,重慶市開縣厚壩鎮人。1970年中學畢業插隊落戶當知青。1979年考入重慶師範中文系。先後從事過教育、行政工作,後任《開州時報》總編輯、開縣電視台台長等職。中國電視藝

陳宇光近影陳宇光近影
術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會員、主任記者、開縣文聯副主席、開縣作家協會主席。(二)主要成就

20世紀70年代創作詩歌《印象·二題》發表於《飛天》雜誌。90年代報告文學《大風起兮》、《絲路雨》、《大山的回聲》分別獲四川省報告文學一、二等獎,先後由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大地出版社結集出版。1997年以移民為題材,先後發表報告文學《開縣移民方案敲定始末》、《你在他鄉還好嗎》、《西行新疆》,如實記載了開縣大移民的進程。同年參與創辦《開州時報》和青少年文學副刊報《三里河》,主持編輯《開縣輝煌二十年》、《開縣》等反映開縣地情的大型資料文獻。期間,南下採風,記錄開縣人在南方創業打拚事跡,輯成《弄潮南國》一書。2001年由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16萬字的個人文集《陳宇光作品選》。陳宇光擅寫賦體文,被廣為運用城市建築和商品包裝,如《錦橙賦》、《開州賦》、《龍珠茶賦》等。
1986年,陳宇光參加紀錄片《伯承元帥魂兮歸來》的撰稿和攝製,從此涉足影視作品製作。20世紀80年代由陳宇光撰稿的電視片《帥鄉竹韻》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神州風采”欄目播出。

(三)主要榮譽

被重慶市委宣傳部選拔為部門人才,被開縣縣委、縣政府授予開縣第三屆、第四屆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尋求——一個女支書的故事》獲全國城市電視台金牛獎。1993年四川省首屆文藝片大賽中,由陳宇光撰稿、編導、作詞的文藝片《溫泉》獲得二等獎。90年代報告文學《大風起兮》、《絲路雨》、《大山的回聲》分別獲四川省報告文學一、二等獎,2002年執導的紀錄片《山不轉水轉》獲重慶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2004年電視散文《曉陽村軼事》、2005年電視散文《太陽雨》相繼獲全國電視文學二等獎、一等獎。

(四)主要言論

開縣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可謂人傑地靈,風景獨好。如唐代名相、開州刺史韋處厚;翰林院編修,皇帝的侍讀、進士陳坤;兩江總督李宗羲;《小桃溪詩抄》作者、清朝進士陳昆;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功勳卓越的共和國元帥劉伯承等。開縣歷來被譽為舉子之鄉,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就目前來看,開縣文化處在一個新舊交接的當口,特別是三峽移民之後,外遷的開縣人隨著異地的風俗,可能會漸漸淡化自己的文化傳統;而另一方面,新城的建設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推陳出新還有待加強。一是對我們本土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包括一些歷史遺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二是新文化的融合需要一個過程。年輕一代了解開縣歷史的人屈指可數,但對流行元素、時尚諮詢等卻是暢曉無誤。如何讓下一代在傳承老祖先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正確看待和接納新的文化元素,並將之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文化系統,才是新開縣文化形成與發展的根本所在。

二、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陳宇光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細胞生物學
現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

(一)個人簡歷

陳宇光,男,1949年1月生,上海市人。1976年9月本科畢業於安徽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1982年12月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專業。曾任衛生部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究員職務。現任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院教授。他是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上海細胞生物學學會的理事。科研成果“重組人γ型干擾素的研製、中試生產與套用”於1995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

(二)近期發表論文和論著

Ying Chen, Gufa Lin, Ruiying Hu, Yuguang Chen, Xiaoyan Ding. Activin/Nodal signals mediate the ventral expression of myf-5 in Xenopus gastrula embryo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3;310:121-127.
Shi-feng Li, Jing-hua Hu, Yuan-chang Yan, Yu-guang Chen, S.S.Koide, Yi-ping Li.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plice variant of 3 subunit of GABAA receptor in rat testis and spermatozo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2005;37:350-360.

三、七一三所研究員

個人簡介

陳宇光,男,七一三所研究員。1966年底,陳宇光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來到七一三研究所,從此踏上了為建設強大海軍而無私奉獻的道路,這一乾就是40年。40年來,陳宇光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火一樣的熱情和辛勤勞動,實踐著自己人生的價值,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特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多項,多次獲省級五一勞動獎章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3年榮立國防科工委個人一等功。

人物特寫

陳宇光上大學時就對海軍有一種說不出的特殊感情,海軍的藍軍裝他在大學整整穿了5年,畢業後,雖然脫下了藍軍裝,卻如願以嘗地投入到海軍裝備科研工作中。他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有一種“英雄找到用武之地”的興奮。有一種摩拳擦掌大幹一場的衝動。參加工作不久,他就加入到研製和裝備我國第一代某飛彈潛艇的行列中,總體設計任務的重擔沉甸甸地壓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由於當時國外技術封鎖非常嚴。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陳宇光深知自己肩負的重擔和壓力。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和消化吸收大量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先進技術上,他埋頭在一大堆文獻、圖紙、數據之中,專心致志研究有關技術方面的理論,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幾年後,他圓滿完成了任務,獲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等獎。後來,又圓滿完成多項任務,多次獲得上級的通令嘉獎,並榮立個人二等功。 
1982年秋,我國首次在潛艇上向太平洋某預定海域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壯大了國威和軍威。國家領導人笑了,海軍首長笑了,同志們笑了,陳宇光也笑了。可在這成功的背後蘊藏了陳宇光和同志們的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背後又有多少辛酸事、多少個不眠之夜,是沒有什麼人知曉的。 為伊消得人憔悴 陳宇光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忙”字,用馬不停蹄來形容他的工作狀態毫不誇張。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出差在外,不分節假日、公休日,常常是剛從一地出差回到家,去另一地的火車票又送到他手中。項目協作廠多,跑的地方就多,協調的任務就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因為陳宇光擔任了項目總設計師,他深知總師的責任,他認為總師應足用戶滿意的實現者,契約談判的參加者,產品研製的組織者,產品性能的責任者,總體技術的協調者,總師承擔的工作自然比其他同志多得多。設計需要不斷改進,技術難點多,工作難度大大增加,他及時組織協調確保了設計的高水平,在工廠總裝和試驗現場只要有需要協調的問題,一個電話,他就立即動身趕赴第一線。

四、南京工業大學講師、碩士

人物介紹

陳宇光,女,漢族 1975年12月出生。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講師、碩士。

1994-1998年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本科
2001-2004年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
2001年9月進入南京工業大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

社會調查方法、青年社會學、獨生子女問題等。

發表論文

1、“論布爾迪厄社會實踐理論的三個核心概念”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2003.4
2、“如何運用統計軟體進行結合分析” 《統計與決策》2004.2
3、“論滕尼斯對“共同體”與“社會”的闡釋” 《南通工學院學報》2004.4

課題
項目起
止年月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本人承擔部分及完成情況
2006.12—2008.12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教學實踐體系 南京工業大學 主持、已結題
2006.12-2008.12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精品課程建設 南京工業大學 主持、已結題
獎勵
獲獎項目名稱 獎勵部門 獲獎時間 本人排名
江蘇省本科優秀論文二等獎指導教師 江蘇省教育廳 2005.11 第一
校教學成果三等獎(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南京工業大學 2007.9 第三
校教學成果二等獎(《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精品課程建設) 南京工業大學 2009.2 第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