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與展覽設備

陳列與展覽設備

正文

博物館為陳設和保護展品而設定的專用器具。它具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功能。
古代博物館的陳列設備已無文獻資料可供考證,近代早期的博物館只是將藏品庫房向公眾開放,尚無專設的陳列展覽場所,保管設備亦即是陳列設備,設備設計不太重視陳列的視覺效果,常常尺度高大,支撐部件粗實,有的還帶有繁瑣的裝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博物館為了改善陳列展出,對陳列設備開始逐步改革,20年代初出現了新的陳列方式,大大削減展出的藏品,降低陳列密度,注意表現學科的系統分類,提倡簡明醒目的表現方法,強調陳列的教育效果,一改過去陳列體系混亂,展品龐雜羅列的面貌。
為了適應按新的陳列方式布置展品的需要,陳列設備採用標準化櫥櫃,全套設備由立櫃和桌櫃兩種類型的柜子組成,立櫃又分靠牆立櫃和中心立櫃,輔助設備有“屏風”(或稱“假牆”)、展板、鏡框等,對這些設備按不同方式組合,即可完成各類陳列展覽的布置。標準化櫥櫃的形式、尺度、規格統一,採用單純簡潔的造型,便於大規模工業化加工生產,造價較低,所以很快得到推廣。中國的博物館在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採用標準化櫥櫃來組織各種陳列展出。
標準化陳列櫥櫃的缺陷是每個櫥櫃都是單體,而且基本上採取小尺度規格,展示空間比較小。而現代博物館陳列除展出實物展品外,還附帶有大量的輔助陳列品,諸如圖片、圖表等等,相互緊密配合,陳列布置要求有較大的展示空間。早在40年代已有的博物館將立櫃拼合聯接,並吸收商業櫥窗的優點,設計出櫥窗式的大聯櫃,這種大聯櫃有寬闊的展示面,有較大的展示空間,便於將平面的輔助陳列品和立體的實物展品加以緊密組合,在整體上具有較好的藝術效果。自70年代以來帶有空調系統的大聯櫃也已在世界第一流的大博物館陳列中得到套用。
歐美許多國家的博物館,為了刻意追求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陳列效果,嘗試採用全露置的陳列方式布置展覽,即無櫥櫃陳列。無櫥櫃陳列方式並不是不要設備,而是以更新、更多樣、技術上更為複雜的裝置代替傳統的陳列櫥櫃。無櫥櫃陳列方式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陳列技術革命的一個新的方向,但傳統陳列設備仍有很大的生命力。
現代化陳列設計的總趨勢將向採用大空間展示和注重人工調節櫃內小氣候環境的方向發展。
陳列設備設計基本原則 陳列設備是為開展博物館陳列展覽業務活動的需要而設定的,陳列櫥櫃等必須具有良好的展示功能,還要講究使用的方便。陳列設備直接服務於藏品,是博物館藏品公開展出時的保管器具,因而陳列設備必須滿足安全防範的各項要求, 諸如防盜、防火、防蟲、防塵、防潮、防光害等。陳列設備還要與陳列室建築配套,不僅尺度比例要相互配合得體,而且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建築空間,在造型風格上也要與建築風格相協調。以便取得和諧、完整的藝術效果。
陳列設備的實用功能藏品在展出中不能受塵埃、昆蟲等的侵害,更不允許受潮發霉。防塵、防潮、防蟲主要從陳列設備的結構設計方面採取措施,加強各個部件及其節點部位的密封性能。陳列設備的防盜,主要加強關鎖構造的嚴密性和隱蔽性,此外,亦可在櫥櫃內部裝置防盜報警器。陳列櫥櫃的防火首先要注意的是櫃內照明等電氣設施必須符合電工安全規範,如果採用木構造,則木材須經防火處理,櫃內外表層最好都選用“阻燃型”飾面材料。
光線中的紫外光波對博物館藏品有強烈的損害作用,而陳列展出又需要一定的光線,為了防止光害,博物館陳列櫥櫃最好選用能阻止紫外光波通過的玻璃,或在普通玻璃面上噴塗紫外線吸收劑。
實用功能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觀眾參觀時的舒適感和博物館工作人員使用的方便性。陳列設備各個部位的尺度比例均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保證櫥櫃的展示效果符合人體視高、視角和最佳參觀姿態要求,以減輕長時間參觀帶來的疲勞,提高展覽效果。另一方面,陳列櫥櫃開門的方位、開門方式、構造亦須要符合使用方便性的原則,以利提高工作效率。櫥櫃內部的各種展示裝置、燈具、背板、擱板、支架、襯座等,也應有一定的靈活性、適應性,頂部的燈光裝置應便於調整和檢修,背板要便於吊掛平面展品,擱板可以隨意升降;各類支架、襯座等道具應予配套等等。
陳列設備的實用功能除了上述種種考慮外,其他諸如設備的管理、維修養護、搬運、暫不服役設備的儲存等一系列問題亦應全面設計周到,而且這一系列問題對於決定設備的構造、尺度、選材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陳列設備的審美功能 陳列設備的造型設計必須符合美的原則。設備造型是決定整個陳列藝術形象主要因素之一,結合陳列室建築內部裝修,創造出博物館環境特有的藝術氣氛和氣質,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完美的陳列設備有助於提高展品的表現力和陳列藝術的感染力。設備對於展品來講,應能起到“背景”的烘托作用,因而陳列設備的審美要求應該是簡樸、精緻、高雅而穩重,中國博物館陳列設備的造型設計既要有民族風格,又要體現時代精神,在正確處理好繼承與革新創造的關係中不斷推陳出新。
陳列設備選材和結構設計的經濟原則是實用,功能完善,工藝方面更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
材料與構造方式的選擇方面,木結構與金屬結構相比較,各有其短處和長處。木結構材源易找,加工方便,有悠久的技術傳統,利用木構造探索民族形式比金屬材料容易出效果,但木器家具比重大,且受氣候影響易發生變形,維修保養較費事。金屬結構型材成型方便,強度與精度高於木結構,其櫃架可以支承大面積玻璃,便於組裝和保養。金屬型材,尤其是鋁鎂合金輕金屬型材表面不必加以油漆之類塗飾,充分表現了材料肌理的質感美。但金屬結構櫥櫃造價較高,且精加工須有一定的技術裝備。目前,國際博物館界通常選用不鏽鋼型材製作基本陳列用的櫥櫃,用鋁鎂合金型材製作臨時展覽或流動展覽設備,中國個別大博物館採用金、木結構代替傳統的木構造櫥櫃亦已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在設備的構造方面,採用裝配式部件結構已形成一種發展趨勢。裝配式構造的櫥櫃都是採用單元化設計的,不僅組裝方便,而且可以根據陳列設計的需要機動靈活地加以組合,使陳列室空間分隔,排架形式都富於變化。陳列撤除時,拆卸櫥櫃,其部件便於分類集中管理,不須占用很大的貯存空間,重複使用時,也不存在原材料的消耗問題。
參考書目
 Unesco,Museum Showcases,Museum,Vol.XIII,No.1,1960.
 Unesco,Showcases,Museum,No.146,1985.
 米哈依洛夫斯卡婭著:《博物館陳列的組織與技術》,文物出版社,北京,1959。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