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

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

為朋友的父母作壽詞,不熟悉其人,又沒有殊功異德,很難寫。此文則專從朋友的剛直品質下筆,最後歸結到父母的家教上,雖是應酬文字,卻也寫出了特色。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 
曾國藩蠟像曾國藩蠟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曾國藩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1)
天之生賢人也,大抵以剛直葆其本真(2),其回枉柔靡者(3),常滑其自然之性(4),而無以全其純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銷,恆乾僅存(5),君子謂之免焉而已(6)。國藩嘗采輯國朝諸儒言行本末,若孫夏峰(7)、顧亭林(8)、黃梨洲(9)、王而農(10)、梅勿庵之徒(11),皆碩德貞隱,年登耄耋(12),而皆秉剛直之性,寸衷之所執,萬夫非之而不可動,三光晦、五嶽震而不可奪。故常全其至健之質,躋之大壽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豎子(13),依違濡忍(14),偷為一切(15),不可久長者也。
同年生陳君仲鸞與余交十餘年,每相與議論平生,慷慨不撓。或品第當世人倫(16),意所不可,睥睨譏切(17),無所復忌。同人或謂仲鸞居吏闊別曹司,身處卑冗(18),更事未深(19),宜其囂囂不絀(20);若移置要地,稍稍練習文法,亦且破觚而為圓矣(21)。既而仲鸞果以考第入直率機,而戇直發憤(22),芒角森然,曾不減其曩者之舊(23)。吾乃私怪生民剛直之性,其稟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
間輒與仲鸞語家世之計,及太公、太母之行。仲鸞為余言封翁蔭釀召先生(24),生而伉爽(25),屢經艱險,履之如夷(26)。遇人有心所不許,雖豪貴人必唾棄之。即心之所許,雖孤婺卑賤,必引而翼之(27),愈窮厄,愈禮敬與均(28)。自親族州閭,皆服其誠信,遠近紛難,就之決遣,凡所論斷,久而輒應。封母高太恭人,祗順惇篤(29),尊尚節義,蓋皆有剛直之風。然後知仲鸞之激烈不阿,雖受性獨厚。亦其稟之庭闈者(30),歲漸月染(31),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32)。人固視乎所習,朝有媕婀之老(33),則群下相習於詭隨(34);家有骨鯁之長(35),則子弟相習於矩矱(36)。倡而為風,效而成俗,匪一身之為利害也。
今年八月,為先生暨太宜人七十生日,年家之子(38),同官之良,鹹稱觴仲鸞之邸第,作為詩篇,以祝難老(39)。屬國藩為之序,余乃略述平昔與仲鸞言論大指,以著先生之節概,因推國初諸儒以剛直而享大年者,為先生致善禱之誼(40),亦使世之君子,聞之而有所警焉。

作品注釋

(1)同年:同科考中的人。
(2)荷:保持。
(3)回枉:柔曲不直。
(4)滑(gǔ):亂。
(5)恆乾:指人的軀體。
(6)免:免禍。《論語·雍也》載孔子語:“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人能生存於世是由於正直,不正直的人能生存於世是由於他僥倖避免了禍害。
(7)孫夏峰:孫奇逢,字啟泰,世稱夏峰先生,明清之際學者。隱居不仕,自明至清,前後十一次拒絕徵聘。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享年九十一。
(8)李亭林:即顧炎武,學者稱其亭林先生。
(9)黃梨洲:黃宗羲。見《過雲木冰記》作者介紹。
(10)王而農:王夫之,字而農,明清之際學者,人稱船山先生。明亡,在家鄉湖南衡陽舉兵起義阻擋清兵南下。後隱居近四十年,潛心著述。享年七十三。
(11)梅勿庵: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安徽宣城人。享年八十八。
(12)耄耋(màodié):七十曰耄,八十曰耋。年壽高的意思。
(13)孱(chán):懦弱,低劣。
(14)依違:猶豫不決,模稜兩可。濡忍:柔忍,含忍。
(15)偷:苟且。
(16)人倫:指各類人。倫,類。
(17)睥睨(pìlì):斜視,表示傲慢或厭惡。
(18)卑冗:地位低微,不重要。冗,多餘的。
(19)更事:經歷世事。
(20)囂囂(áo):自得傲慢貌。絀(chù):屈。
(21)觚(gū):稜角。
(22)戇(gàng):愚而剛直。
(23)曾:乃,竟。
(24)封翁:此指陳仲鸞的父親。子孫顯貴,父、祖因而受封典,稱封翁或封君。
(25)伉爽:亢直豪爽。伉,通“亢”,剛強。
(26)夷:平坦。
(27)翼:保護。
(28)與鈞:同等,均等。鈞,通“均”。
(29)祗(zhī):恭敬。
(30)庭闈:父母住的地方,藉以稱父母。
(31)漸(jiān)染:沾濕,浸潤,引申為逐漸受影響。
(32)涵濡:涵潤沾染,引申為滋潤,教化。
(33)媕婀(ānē)曲意順從。
(34)詭隨:詭詐善變,見風使舵。
(35)骨鯁(gěng):亦作“骨梗”,喻耿直。剛勁。
(36)矩矱(huò):規矩,法度。矱,尺度。
(37)暨:和。
(38)年家:同榜登科者互稱“年家”,晚輩稱“年家子”。
(39)難老:不易老,長壽的意思。語出《詩經·魯頌泮水》。
(40)善禱:美好的祝禱。誼:情意。

作品賞析

為朋友的父母作壽詞,不熟悉其人,又沒有殊功異德,很難寫。此文則專從朋友的剛直品質下筆,最後歸結到父母的家教上,雖是應酬文字,卻也寫出了特色。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年間(1821—1850)進士。1853年初(鹹豐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後擴編為湘軍,殘酷鎮壓太平軍,被清廷視為
曾國藩曾國藩
“同治中興”的功臣,並因此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死後諡文正。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師曾攀附梅曾亮,並與朱琦王拯吳敏樹等桐城派人物相往來。後以桐城派為號召,網羅人材。吳汝綸、張裕釗、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充其幕僚,並以曾門弟子相稱。著有《曾文公正詩文集》。編有《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