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語漢字]

陳[漢語漢字]

陳,中國漢字,作動詞時,可以表示陳列,作形容詞時,可以表示陳舊。也是現代百家大姓之一,南方地區和海外都是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 據統計,陳姓人丁占我國人口總數4.6%左右。全國人口7000多萬,全球陳姓9800多萬人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粵語:can

吳語:zen1

日語:ちん(chin)

英語:chan

簡體字形:陳

異體 字形:敶、軙、迧

結構:左右

筆順:1.橫折折鉤2.豎3.橫4.撇折5.豎鉤6.撇7.點

五筆 簡碼:陳(BA),陳(BAIY)

文字含義

本義

五穀整齊排列的方形田塊。

說明

陳,從阜,從東,東亦聲。“東”本義為“生長之方”,轉義為“生長五穀”。“阜”本義指“土堆”,轉義指“土埂”。“阜”與“東”聯合起來表示“土埂圍成方塊形的田,裡面種植五穀”。陳與田二字在古代互通,因為“田”本義就是“方形土塊",上面栽種的五穀像軍人那樣排列整齊。陳字亦用為“陣”。因為古代軍陣通常為方塊形。如果把軍隊的戰陣比作方形田塊,把戰陣中的軍人比作五穀,那么“陳”與“陣”就相通了。“陳”的國語讀法與“陳”漢語古音相差很大,值得注意的是,陳字的古音讀法,至今仍保留在福建話和廣東的潮州話等里。陳字,在先秦以前的寫法很多。見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陳曼 盙》、《陳侯午敦》、《子禾子釜》、《陳尊》等。這可以從陳字本身得到闡釋。陳字和陣字,古時候可是一個字,音義可通。“陳,列也。”

詞性

〈動詞〉

1. 陳設,陳列

陳,列也。——《廣雅》

陳,布也。——《玉篇》

展器陳告備。——《周禮·肆師》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論語·季氏》

陳魚而觀之。——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

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漢· 賈誼《過秦論》

練日時,陳尊俎。——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田)穰苴對曰:“夫禦寇敵,誅悖亂,臣請謀之。若夫布薦席,陳簠簋,君左右不乏,奈何及於介冑之士耶?”——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

又如:陳獻(陳設供奉);陳寶(陳列寶物)

2. 述說 [explain;state]

吾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孟子·公孫丑下》

跪敷衽以陳辭兮。——屈原《離騷》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古詩十九首》

衡因上疏陳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

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漢書·李廣蘇建傳》

先是雷震景德門,公(袁可立)上疏陳闕政。——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又如:詳陳(詳細述說);陳言(陳述)

3.列陣

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史記·吳太伯世家》

〈形容詞〉

1. 陳舊

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荀子·富國》

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唐· 韓愈《答李翊書》

又如:陳醋;陳跡;推陳出新;新陳代謝

〈名詞〉

1. 五穀整齊排列的方形田塊。

2. 陳國,古國名 [Chen state]。今河南淮陽,範圍包括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帶。

陳,宛丘,舜後媯( guí)滿之所封。——《說文》。

陳,顓頊之族也。——《左傳·昭公八年》

3. 陳朝 [Chen Dynasty]。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後被隋所滅。

4. 戰陣;行列 [battle array]

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史記·李將軍列傳》。

5. 姓。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歷史上,有第一位自稱女皇帝的陳碩真,魏晉南北朝的女皇后陳巧紅,近代的抗日名將陳庚

常用字義

1. 排列,擺設:~列,~兵。

2. 述說:~述,~情,詳~,~訴,~說。

3. 舊的,時間久的:~舊,~腐,~醋,推~出新,~~相因,~跡,~皮。

4. 中國周朝諸侯國名,得封於商朝,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在周代為三恪(虞陳,夏杞,商宋)之首,即陳國,等級:侯爵,周代首任國君:陳胡公(本名媯滿),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稱陳氏,遂為陳滿,諡號胡公,也稱胡公滿,為陳氏與胡氏的得姓始祖。媯滿是周武王女婿,亦是舜帝子商均裔孫。

陳,宛丘, 舜帝後裔媯( guí)滿之所封。——東漢·許慎《說文》。

陳,顓頊之族也。——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

舜,商代祖先名的省文,商祖亦舜族。

5.中國朝代名,陳朝,中國南北朝之南朝之陳朝。二十四史:陳書,南史有詳細記載。

6. 中國古都名,史載:“太昊之墟古宛丘之地,神農都之始為陳”。

常用詞組

1. 陳兵 chénbīng

(1) [mass troops]:在特定地區集中部隊或火力。

(2) [deploy troops]:布置軍隊

例:陳兵要塞

2. 陳陳相因 chénchén-xiāngyīn

[follow a set routine;do sth in a conventional way] 倉中糧食逐年累加,久而不食,則變為陳糧。後以此比 喻處理問題因襲舊法,毫無改進。

3. 陳詞濫調 chéncí-làndiào

[bromide;stale and trite phraseology]:陳腐的詞句、概念或想法。

例:節日裡收到的祝賀卡片上難免會有些陳詞濫調。

4. 陳醋 chéncù

[mature vinegar] 釀成後存放較久的醋,醋味醇厚。

5. 陳放 chénfàng

[display] 陳列放置

例:展廳里陳放著各種新型電子儀器。

6. 陳腐 chénfǔ

[conventional;old and decayed]:陳舊腐朽。

例: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典型的陳腐觀念。

文字演變

篆文

陳[漢語漢字] 陳[漢語漢字]

金文

陳[漢語漢字] 陳[漢語漢字]

甲骨文

陳[漢語漢字] 陳[漢語漢字]

書法

陳的書法

方言讀音

粵語:can4

客家話:cen2

潮州話:dan5(潮州話音調第五聲,國語沒有相應的聲調)

溫州話:zang4

福州話:din4

閩南話:dan5

重慶話:cen

寧波話:qin2

台州話:Jin4

鉛山話:chen1

永康話:zhen(馬上閉口鼻音)

1.

粵語:can4

2.

客家話:cen2

3.

潮州話:dan5(潮州話音調第五聲,國語沒有相應的聲調)

4.

溫州話:zang4

5.

福州話:din4

6.

閩南話:dan5

7.

重慶話:cen

8.

寧波話:qin2

9.

台州話:Jin4

10.

鉛山話:chen1

11.

永康話:zhen(馬上閉口鼻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陳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古文〕軙敶《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鹹有一德》乃陳戒於德。《詩·小雅》饋八簋。

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注》下陳,猶後列也。

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又久也。《書·盤庚》失於政,於茲。《傳》今旣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塵同也。故為久之義。

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注》謂言其過於外也。

又《廣韻》眾也。

又《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注》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列之處也。《詩·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注》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又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楚滅為縣,漢為淮陽國,隋為州。

又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為氏。

又《玉篇》或作塵。

又《廣韻》《集韻》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注。

又葉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水深難涉,使我不前。《黃庭經》火兵符圖備靈關,前昂後高下。關音涓。

說文解字

【卷十四】【部】

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從從木申聲。,古文陳。直珍切〖注〗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從木。〖注〗軙、敶,亦古文陳。

說文解字注

(陳) 宛丘也。韻會有也。舜後媯滿之所封。毛傳諩曰。陳者、大皞虙戲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閼父者、為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封其子媯滿於陳。都於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按今河南陳州府治是其地。許必言宛丘者、為其字從也。毛傳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卽釋丘之宛中曰宛丘也。陳本大皞之虛正字。俗叚為敶列之敶。陳行而敶廢矣。從。從木。大皞以木德王。故字從木。申聲。直珍切。十二部。

() 古文陳。按古文從申不從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