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谷

陰谷

陰谷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膝後區,膕橫紋上,半腱肌肌腱外側緣。 在半腱肌腱外側緣,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主治癲狂,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內側痛。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該穴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常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性寒冷,故名。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另有針刺陰谷的利尿作用與照海相似,對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

標準定位

陰谷陰谷

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臘肌肌腱之間

取法:正坐屈膝,當膕窩內側,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處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側頭。皮膚由股內側和股後皮神經分布。皮薄,皮下組織疏鬆。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入膕筋膜的內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側深進起於股骨內側髁後面的腓肌內側頭,直達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經的肌支支配;腓腸肌內側頭是組成小腿三頭肌的一部分,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穴位名解

(1)陰谷。陰,陰性水濕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常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性寒冷,故名。

(2)腎經合。陰谷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濕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或瀉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定位

在膝後區,膕橫紋上,半腱肌肌腱外側緣。

解剖

在半腱肌腱外側緣,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

1. 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2. 膝股內側痛。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泌尿系感染、陽痿、膝關節炎等。

配伍

配腎俞、八髎、關元主治陽痿;

配膝眼主治膝部腫痛。

文獻摘要

1、《甲乙經》:狂癲,脊內廉痛,溺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

2、《大成》:主膝痛如錐,不得屈伸。循經

3、《循經》:陰囊濕癢,帶漏不止。

研究進展

1、頸椎病 以雙手中指點按陰谷穴,有痠麻脹痛感後,令患者緩慢且大幅度活動頸部,關提拿病變部位,有較好療效。

2、據報導,針刺陰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縮。另有針刺陰谷的利尿作用與照海相似,對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

3、對腸道的作用,據報導針刺陰谷、公孫、足三里,主要抑制腸液分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