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

法國阿爾及利亞事務部的負責人於1835年成立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這是該國最老的文化設施。 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從1982年起隸屬於文化部。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開展館際互借和普通外借,本地註冊用戶13,970人。 館長:穆罕默德·伊薩-穆薩(Muhammad Aissa-Moussa)。

基本信息

簡介

法國阿爾及利亞事務部的負責人於1835年成立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這是該國最老的文化設施。
目前的建築物建於1958年。除了館內閱覽外,該館還有外借業務,其閱覽室座位有450個。
國家圖書館享有繳送本,每年根據在繳送本辦公室註冊和收到的出版物,刊行兩期《阿爾及利亞國家書目》;圖書館還出版某些專門書目;同時管理著龐大的交換和館際互借業務。

資源建設

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館藏以人文學科為主,20世紀50年代該館還收買了一批17-18世紀的私人圖書館收藏。國家館有70,000卷有關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的所謂馬格里布專藏,內容涵蓋17-19世紀有關阿爾及利亞1830年以前的歷史以及1830年淪為法國殖民地後的歷史。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後收購了全部有關民族解放戰爭(1954-1962)的文獻。圖書館有3,500卷手稿,以阿拉伯文為主,涉及理論、立法、阿拉伯文法及語言、詩歌、歷史地理、醫學、哲學和天文學,因其時間(11-13世紀)早、珍稀所以價值連城,如1194年阿爾默哈德·阿布·尤素福?雅各布寫的道德格言、1607年波斯人伊瑪德·本·易卜拉欣抄寫的鍍金藍邊《古蘭經》。

設立中國角

2006年6月18日下午,廣東省文化代表團向阿爾及利亞贈書儀式在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舉行。阿爾及利亞文化部長海麗黛•突米、中國駐阿大使王旺生、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館長艾敏•扎維和阿爾及利亞外交部、文化部、國防部、議會等機構代表、部分曾在華培訓的老戰士、社會名流及各界友人、駐阿使團外交官及駐阿中資機構代表等近300人出席贈書儀式。

贈書儀式上,阿爾及利亞文化部長海麗黛•突米、中國駐阿大使王旺生、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分別發表講話。海麗黛•突米部長對廣東省贈書活動表示感謝,並對此次贈書的質量和文化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廣東的朋友們用自己的雙手實現了昨天的諾言,為阿爾及利亞送來了珍貴禮物——圖書,這些圖書必將成為惠及兩國人民在圖書和公共閱讀領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堅實基礎。王旺生大使表示,中阿(爾及利亞)兩國兄弟友誼淳厚深篤,中阿(拉伯)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國駐阿大使館將配合廣東贈書向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提供一批電腦和投影設備,共同開設“中國角”,促進中阿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曹淳亮廳長在致辭中指出,在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啟動外交關係50周年,與阿爾及利亞建交48周年大框架下,廣東省與阿爾及利亞的合作交流日趨緊密。2004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訪阿期間,與該國簽訂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協定,促進了廣東省與阿爾及利亞的經貿發展。此次向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贈送圖書,建立“中國角”,是落實張德江書記2004年訪阿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開拓和加強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具體承擔此次贈書的任務。我館克服國內圖書市場法語、阿拉伯語等出版物較少的困難,認真籌備,積極落實,順利完成贈書工作,總計贈書3501種,4120冊,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文學、歷史等各個領域,著重反映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廣東省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概況。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將利用贈書在館內設立“中國角”,向當地讀者開放,這將成為阿爾及利亞人民進一步了解中國,了解廣東的視窗,搭建起中阿文化交流和全面合作的友誼橋樑。

該館周國昌副館長隨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為團長的廣東省文化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出席贈書儀式。期間,對阿爾及利亞國家圖書館進行了參觀和考察。

中阿新聞媒體高度關注此次活動,《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以及阿爾及利亞國家電視台、國家廣播電台法語頻道、《聖戰報》均作了報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