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記者們長大

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記者們長大

《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記者們長大》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涌,潘晶晶。

編輯推薦

如何教育輔導好孩子,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們輔導員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樣的輔導,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從我22年的志願輔導員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正輔導員的輔助、引導的位置,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內容簡介

在江蘇省南通市,活躍著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有著令同齡人羨慕得要死的經歷。他們自己辦了一張專門給小夥伴們看的報紙《江海少年通訊》,他們還擁有自己的新聞網站,他們小小年紀當編輯,做記者,從組稿、編輯、印刷、校對到正式發行,全部獨立完成。他們個個業務知識豐富,採訪駕輕就熟。他們採訪過省、市領導,大牌主持人,他們也當過“賣花女”,暗訪過“街頭擦鞋童”,他們還當考官招考小記者,當拍賣師拍賣同學們丟失的物品,做西部開發的宣傳員……他們有許許多多你想都沒想過的經歷,他們遇到過困難,受到過委屈,經歷過挫折,但品嘗最多的還是快樂,他們充實、愉快、健康地成長起來。

看著這群孩子一年一年的健康成長,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是他們的輔導員,他們的阿涌叔叔,他們的大朋友。作為南通市紅領巾理事會和南通江海少年通訊社的總輔導員,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儘管我是一名已從事少兒校外教育事業22年的志願輔導員,儘管在這些孩子身上花去了我所有雙休日的時間,但是看到一批一批的孩子在自己的輔導下一天一天長大了,成長了,我覺得自己特別有成就感,和孩子一起成長,讓我獲得了許多人沒有獲得的快樂和體驗。

如何教育輔導好孩子,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們輔導員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樣的輔導,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從我22年的志願輔導員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正輔導員的輔助、引導的位置,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我們南通,孩子們從不稱我老師,他們喜歡叫我阿涌叔叔。而我能給孩子們的只是一個舞台——《江海少年通訊》。孩子們通過辦報紙,建網站,開展活動,組織徵文,舉辦訓練營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鍛鍊,明白了責任,樹立了信心。小記者郁夢飛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一篇題為《阿涌叔叔絕了》的文章,文章說“阿涌叔叔得的獎可真多,什麼‘江蘇省少兒先進工作者’,什麼‘江蘇省十佳志願輔導員’,‘文明新風典型’……可在我的眼裡,他是個‘懶、刁、壞’的人。平日裡阿涌叔叔很少管《江海少年通訊》的事務,全交給我們乾。

他這么懶還說這是為了鍛鍊我們的能力,在‘安全防範訓練營’時,他一手策劃了‘歹徒綁架事件’,事後卻說這是考驗我們的防範意識。你說他‘刁’不‘刁’?還有呢,我們向少年宮主任借活動場地,他卻和主任‘串通’好了刁難我們,又說這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談判能力。真是‘壞’透了。儘管阿涌叔叔有這么多‘缺點’,但是在他的帶領下,大伙兒的腦筋變靈了,手腳變勤了,處理事情有心眼了”。

應該說,孩子們是喜歡和接受我的教育方式的。當我告訴孩子們,我在寫一本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的書時,孩子們說“我們也編一本如何?”於是在我和孩子們的相互鼓勵下,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我和當年的小記者現在的輔導員潘晶晶合著的書《成長——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記者們》以及小記者們編著的書《長大——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記者們》。”兩本書同時由少兒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那年暑假,我領著19名小記者赴韓國參加中韓青少年科學國際夏令營,我同樣把所有事務者交給孩子們去做,從在國內辦理護照,請專家訓練英語口語,到在韓國期間開展活動,聯繫採訪。小記者們都做得井井有條,表現非常出色。

全國少工委副主任趙武軍說:“你們南通的小記者真能幹,卻又不是‘小大人’。你的教育方法特別管用”。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教育方法,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教育理念影響了我,因為實踐告訴我,只有用心貼近孩子,用心理解孩子,用心教育孩子,才能真正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作者簡介

阿涌,本名朱涌,是南通市紅領巾理事會總輔導員。阿涌是他在電台主持《少兒節目》時的播音名。至今為止,他從事少兒校外教育已經22年了。作為《中國少年報》社南通學生記者站和南通《江海少年通訊》社的總輔導員,一年一年地領導著一幫又一幫孩子,又是採訪、辦報紙,又是組織活動,曾被評為南通市第23次文明新風典型,江蘇省首屆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全國優秀指導老師,江蘇省青年五四獎章等。

《江海少年通訊》社成立於1998年6月,1999年9月又以《江海少年通訊》社小記者為主體成立《中國少年報》社南通記者站。目前約有小記者2500名,分布於南通市城區和六市縣一百多所國小,《江海少年通訊》發行量近一萬份,遍布整個南通。報社總部有60多名孩子,分任主編、編輯,記者等,報紙從招收新成員、策劃、採訪、組稿、編稿、畫版、校對到印刷、發行、征訂工作、財務管理全由孩子自己完成,阿涌只是“輔助引導,從來不插手或代勞”。阿涌的小記者們,有著令同齡人羨慕的經歷。小小年紀就當編輯,做記者,個個業務知識豐富,採訪駕輕就熟。

阿涌除了教會了他們做報紙的功夫外,更教會了他們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但是他卻說,“沒有了創造力就等於沒有了希望。所以,不是孩子們向我學習,而是我藉此向孩子們學習。人的創造力是不斷在衰退的,而孩子們是最有創造力的,為了保持這種創造力,我必須要向孩子們學習。”他的這種學習方式卻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他的奇特的教育方式也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