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和加麻札墓

阿巴和加麻札墓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近郊。相傳建於17世紀,1807年擴建重修墓祠,埋葬著阿巴和加家族五代72人,墳墓層疊環列。墓祠全用綠色琉璃磚砌築,門上繪有美麗的圖案,兩邊牆壁裝飾米黃色石膏花飾,雕刻精細,是新疆著名的伊斯蘭教建築。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阿巴和加麻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墓葬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阿巴和加麻札墓III-258

簡介

相傳是埋葬清乾隆皇帝愛妃香妃家族的墓地,在新疆喀什市郊區,為一座伊斯蘭教建築,原為金頂(已被盜),
..阿巴和加麻札(墓)
牆壁雕刻精細。清代喀什地區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巴和加及其家族的墓地。麻札,意為陵墓。在新疆喀什市東北郊。阿巴和加(約1626~1695)曾據有葉爾羌汗國王位,是當地知名政教領袖。陵墓始建於1640年,原是為其父和加玉素甫修建的墓地,阿巴和加死後亦葬於此,先後共葬其家族成員5代72人,經多次改建和擴建,遂成現在的規模。麻札由墓祠、禮拜寺和講經堂等構成,總面積約50100平方米,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教色彩和維吾爾族建築風格。1956、1972和1982年文物部門3次維修加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部介紹

墓祠在陵園最東部,面闊35米,進深29米,通高26米。中部為土坯砌成的大穹窿頂,直徑長17米,
阿巴和加麻札(墓)阿巴和加麻札(墓)
頂上置亭狀建築。四周為厚牆,四角建半嵌在牆體中的圓柱形塔樓,直徑約3.5米,內設樓梯。圓拱外表鋪飾綠色玻璃磚,塔樓、牆面以黃、綠色玻璃方磚與白色牆面和諧組合。門上繪有精美圖案,兩側牆壁裝飾米黃色的石膏花飾,雕刻精細。整個建築造型穩重簡練。墓祠內全部粉刷成白色,氣氛莊嚴、靜穆。麻札西側分布大禮拜寺、小禮拜寺、講經堂等建築。西端為大禮拜寺,是節日期間前來朝覲的教徒們進行禮拜之處。外殿為敞廊式,正面15間。廊檐由70多根雕鏤不同圖案的木柱支撐,顯得寬敞壯觀。後部則由19個低矮的圓拱組合而成,顯得幽暗神秘。小禮拜寺在大禮拜寺與陵墓之間,供宗族成員平日禮拜。前殿為面闊四間、進深三間的平頂式敞廊。後殿為覆蓋綠琉璃磚的穹窿頂,直徑11.6米,高16米。

阿巴和加麻札

是喀什地區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墓地,包括墓室、禮拜寺、講經堂等,始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規模日益擴大。
阿巴和加麻札阿巴和加麻札

陵墓是整個建築物的主體,近於長方形,底寬約35米,進深為29米。在陵墓的四角各有一個圓形的立柱半嵌在牆內,圓柱底直徑3米左右。圓柱的頂端,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召喚樓,樓頂有一彎表示伊斯蘭標記的新月。陵墓屋頂是用土塊砌成的半圓形大穹窿,其圓拱直徑達17米多。用普通的土塊砌成如此大直徑的圓拱,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建築工藝水平。在墓的穹窿頂端,也有一個圓筒形的小樓和一彎新月,與陵墓四角的小樓和新月遙相對襯。陵墓全高約26米,以綠色的琉璃磚從上至下貼面,在磚面上還寫有一些古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蘭宗教訓誡。
禮拜寺外殿裝飾華麗,最外層的列柱柱頭形式多變,柱身雕刻細緻。位於禮拜寺轉角處的高大塔樓與大門兩側的塔樓,構成了伊斯蘭教的建築特徵。主墓室內共埋葬著阿帕克和卓一家五代共72人。

歷史

清代喀什地區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巴和加及其家族的墓地。麻札,意為陵墓。在新疆喀什市東北郊。阿巴和加(約1626~1695)曾據有葉爾羌汗國王位,是當地知名政教領袖。陵墓始建於1640年,原是為其父和加玉素甫修建的墓地,阿巴和加死後亦葬於此,先後共葬其家族成員5代72人,經多次改建和擴建,遂成現在的規模。麻札由墓祠、禮拜寺和講經堂等構成,總面積約50100平方米,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教色彩和維吾爾族建築風格。1956、1972和1982年文物部門3次維修加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巴和加麻札(墓)阿巴和加麻札(墓)

墓祠在陵園最東部,面闊35米,進深29米,通高26米。中部為土坯砌成的大穹窿頂,直徑長17米,頂上置亭狀建築。四周為厚牆,四角建半嵌在牆體中的圓柱形塔樓,直徑約3.5米,內設樓梯。圓拱外表鋪飾綠色玻璃磚,塔樓、牆面以黃、綠色玻璃方磚與白色牆面和諧組合。門上繪有精美圖案,兩側牆壁裝飾米黃色的石膏花飾,雕刻精細。整個建築造型穩重簡練。墓祠內全部粉刷成白色,氣氛莊嚴、靜穆。
麻札西側分布大禮拜寺、小禮拜寺、講經堂等建築。西端為大禮拜寺,是節日期間前來朝覲的教徒們進行禮拜之處。外殿為敞廊式,正面15間。廊檐由70多根雕鏤不同圖案的木柱支撐,顯得寬敞壯觀。後部則由19個低矮的圓拱組合而成,顯得幽暗神秘。小禮拜寺在大禮拜寺與陵墓之間,供宗族成員平日禮拜。前殿為面闊四間、進深三間的平頂式敞廊。後殿為覆蓋綠琉璃磚的穹窿頂,直徑11.6米,高16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