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敦

阿姜敦

尊者阿姜曼早期的弟子,繼尊者阿姜曼之後為泰國公認的阿羅漢。 與尊者阿姜查,為阿姜曼尊者成就最大的兩個弟子。 尊者的開示很少,這是因為他從來不作正式的講演和長篇談話。

阿姜敦-阿圖羅Ajaan Dune Atulo (Phra Rajavuddhacariya),有的漢譯為 阿姜頓
(1888-1983)
尊者阿姜曼早期的弟子,繼尊者阿姜曼之後為泰國公認的阿羅漢。與尊者阿姜查,為阿姜曼尊者成就最大的兩個弟子。
阿姜敦1888年10月4日出生於泰國素輦府鄉村。早年曾是府城劇院主要演員,22歲出家。六年後對於無知見的城市比丘生活感到失望,便前往烏汶府一所研經寺院修學數年,在烏汶府結交了阿姜辛-堪提迦摩,於是在法宗派重新受戒。不久兩人遇見了阿姜曼。當時阿姜曼多年遊方之後剛回泰東北,在附近一所寺院裡度雨安居。兩人前去聽他說法,深受其教導與舉止的影響,於是放下經典研習,成了阿姜曼最早的兩位弟子,在他指點下遊方梵行。在泰國與高棉的山林間行腳19年後,阿姜敦接到僧團上座的指示,領導素輦府一座研經與禪修並重的寺院。因為當時他已極其有名,很多人去拜見他,請教他,但他雨安居留住的偏僻寺院往往交通不便。因此他在1934年接受了這個座落於市中心的布拉帕寺住持職務。他在那裡直到1983年圓寂。
尊者的開示很少,這是因為他從來不作正式的講演和長篇談話。和佛陀一樣,尊則只教導苦和苦的止息。
尊者唯一流傳下來的開示被整理成冊,書名《法語微言》
“我要你們大家仔細審查喜樂,看一看究竟什麼時候是你一生當中最喜樂的。你真正對著它看的時候,就會知道,它不過如此,跟你經歷過的其它東西相比,沒多大差別。為什麼沒多大差別? 因為世間本身不過如此。它能給的就是那么多--一次次重複,就是這些東西。生、老、病、死,一次又一次。怎么也得有一種喜樂,比它更超越、比它更殊勝、比它更安穩。這就是為什麼聖弟子放棄了有限的喜樂,尋找一種來自身寂止、心寂止、雜染寂止的喜樂。那是安穩的喜樂,無可相比。” --《法語微言》
參考資料:卡瑪拉·堤雅瓦妮特《森林回憶錄 : 二十世紀泰國雲遊僧傳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