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房

產生背景

在絕大多數人們還在為購買一套房子而喘息未定的時候,顯然,這種“防霾房”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事實也確乎如此:上海的這類樓盤成交均價在4.1萬~6萬元/平方米之間,遠非一般市民所能消受。此外,還要在物業費之外另交所謂的系統運行費。看來,能瀟灑入住“防霾房”的,只能是開發商眼中所謂的高端客戶。但問題是,“防霾房”是否真就如開發商所宣稱的那樣名副其實,能夠將霧霾徹底擋在戶外?據調查,即使是有關專家也認為,“防霾房”的實際效果還很難做到像開發商宣傳的那樣隔絕霧霾。實際上,一些入住這種“防霾房”的業主,對其防霾效果也頗有微詞的。

主要功能

京滬兩地部分新建高檔住宅正在試水從國外引進“新風系統”防禦霧霾侵襲,淨化室內空氣。在實地測試中,一小時內,上海某“防霾房”降低了PM2.5一半指數。
而2014年的3月15號,在位於亦莊的北京城建海梓府的實地測試中,樓市、健康專家齊聚海梓府,業主親測新風系統效果,北工大建工學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綜合利用專家及北京人民大學呼吸危重症醫學科醫師共同參與並鑑證北京城建海梓府的新風系統測試結果。新風系統則達到了99%的霧霾去除率,讓業主和專家們都出乎意料。

外界議論

看來,開發商們更多的只是拿“防霾房”做行銷噱頭罷了,是否真能給業主們帶來物有所值的享受,並不在其考量之列。大炒特炒防霾概念,只為撈取更多的銀子而已。商家熱炒“防霾房”,不過是搭上了一段時間以來“霧霾經濟”興起的順風車。這一波“霧霾經濟”興起的特徵,就是防霾口罩、空氣淨化器、清肺食品等產品的走俏。商家推出的“防霾房”,大概就是為少數高端人士量身定製的特殊房源。這種買賣,商家可以將其功能吹噓得神乎其神,買家也可自認為躲進了霧霾難侵的庇護所,全然是人家你情我願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