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駰

闞駰

北魏前期地理學家、經學家。字玄陰。敦煌(今屬甘肅)人。史書載駰能“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群言,經目則誦”。被當時人稱作“宿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闞駰,生卒年月不詳,敦煌人,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王郎易傳注》、《十三州志》等著作的作者。

闞駰具有良好的親職教育環境,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著名學者。良好的家學和聰明好學,使他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交迫中逝世。

在闞駰留下的學術著作中,《十三州志》的影響尤為突出。自漢武帝開始,逐漸將全國的行政區劃分為13州。東漢末的13州分別是司隸州、荊州、豫州、冀州、并州、克州、州、徐州、青州、揚州、益州、涼州、交州等。

主要成就

《十三州志》就是一部全國的地理總志。當時全國處於戰亂狀態,政權林立,闞駰以漢代的全國所有的州作為地理志內容,反映了作者將中華民族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求統一的願望。《十三州志》問世以後,就得到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影響遠及今天。酈道元《水經注》引用《十三州志》材料多達百餘條。唐代人顏師古注《漢書》時,引用材料非常格,而在注釋《地理志》時,多次引用闡明《十三州志》將其作為最基本、最權威的材料。唐代史學評論家劉知已在《史通》中對於闞駰《十三州志》的評價非常高:"地理書者,若朱贛所采,浹於九州;闞駰所書,彈於四國。斯則言皆雅正,事無偏黨者焉",其評價是恰如其分的。遺憾的是,闞駰《十三州志》已經佚失。清代著名學者張澍學識淵博,從《水經注》、《史記索隱》、《漢書注》、《後漢書注》、《北堂書鈔》、《太平御覽》等大量著作中,輯錄出《十三州志》佚文299條,按地域進行排比,編成一書,收入《二酉堂叢書>。1992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晶波校點《二酉堂叢書史地六種》,對張澍輯本《十三州志》進行了糾誤增補的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