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揆

閣揆

“閣”,本指古代的國家藏書樓,後指中央政府機關或辦公處所,也稱“內閣”。“揆”在古漢語中可指“政事”,《書·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後引申為“管理“、”掌管”。古代宰相掌管百官百事,故稱為”揆“。台北市長郝龍斌2014年12月1日表示:支持馬英九任命“閣揆”人選。

詞語釋義

彭淮南接手閣揆彭淮南接手閣揆
“揆”在古漢語中可指“政事”,《書·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後引申為“管理“、”掌管”。古代宰相掌管百官百事,故稱為”揆“。

中國古代官職

揆是指宰相,後來指相當於宰相的官。

民國官職

民國時期的行政院長,有時簡稱為閣揆或總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1914年5月1日,民國北京政府將內閣改名為政事堂,總理改稱國務卿。1916年6月29日,北京政府政事堂復名內閣,國務卿改為國務總理。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大陸,民國國務總理一職被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取代。

港台俗語

台灣及港澳地區常將閣揆理解為內閣的首席長官,內閣總理的意思。一般用於資本主義國家中,總統組閣所任命的內閣總理或內閣首相。

推選閣揆

台北市長郝龍斌2014年12月1日表示,任命“行政院長”是台灣地區領導人職權,國民黨面對衝擊,當務之急是一致團結,他支持馬英九任命的“行政院長”人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