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與進展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譯名之爭與早期的《聖經》中譯、醫務傳道方法與“中國醫務傳道會”的早期活動、基督教傳教士在澳門的早期文化活動略論等。

作者介紹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歷史系主任。
學習經歷: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安徽大學歷史系學習,1983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學習,1986年7月畢業,獲碩士學位。
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學習,1999年6月畢業,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至1988年10月,任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助教。
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山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0年7月至今,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2000年1月至2008年,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主任。
對外學術交流:
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學歷史系進行訪問研究。
1999年8月至1999年10月,在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進行訪問研究。
2002年8月至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訪問研究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在美國伊力諾伊大學(香檳校區)東亞研究中心訪問研究。
2007年5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培訓。
2005、2007年,先後參加省委宣傳部考察團,分別赴歐洲即澳、新進行學術文化考察。
自1991年起,多次赴香港、澳門、台灣,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自200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基督教研究社兼職研究員。

作品目錄

譯名之爭與早期的《聖經》中譯一、問題之起源二、譯名之爭與“委辦本”三、結局與影響醫務傳道方法與“中國醫務傳道會”的早期活動一、醫務傳道方法之形成二、“中國醫務傳道會”始末三、醫務傳道方法的初期成就四、結論基督教傳教士在澳門的早期文化活動略論一、基督教傳教士在澳門的早期活動概述二、基督教文化機構在澳門的早期活動三、澳門與基督教傳教士的文化成就郭士立與福漢會一、郭士立的對華傳教思想二、福漢會的建立與發展三、聯合調查與福漢會的結局四、結語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與本色教會運動(1919—1949)一、從廣東大會到廣東協會二、廣東協會之發展三、廣東協會改組之內容及其影響四、廣東協會與差會關係之演變五、餘論美北長老會與華南基督教會的本色化過程一、美北長老會在華南地區的早期發展二、本土基督徒力量的發展三、美北長老會與合一運動四、美北長老會與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之改組五、餘論自立與本色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對華傳教戰略之轉變一、教會自立運動的歷史背景二、關於“三自”與本色化的理論探討三、20世紀前期的實踐概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