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寺[黑龍江哈爾濱道外區長青寺]

長青寺[黑龍江哈爾濱道外區長青寺]

長青寺占地面積2880平方米,房屋210平方米,大殿480平方米,配殿200平方米,東配殿200平方米,山門40平方米,剩下1750平方米空地是空場,裡面有寶塔、鐘鼓樓。屋檐上和精美的浮雕,浮雕為北方地區罕見的明清南方形式,寺內的牆上還存有部分精美的壁畫。正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及彌勒佛三尊泥像。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一些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

長青寺 

1、四川長青寺

位於四川省閬中嘉陵江南岸的長青山(今閬中七里壩),山麓乃古時之彭澤大池,為伏羲和女媧誕生地,故伏羲為巴人始祖,後遷巴國於閬中。漢唐時期,此地萬頃蒼池,洋洋數里,皆為澤國,稱為彭道將池,池畔建有漢高祖廟。唐朝佛教盛行,無窮法師在長青山修建寺廟,曲水映帶,以山命名曰長青寺。

寺內塑供釋迦牟尼佛像外,還建有伏羲殿,塑供伏羲之像。閬中及巴人既敬佛祖、尤敬始祖四時香火不絕。到了宋朝,這裡水枯池毀,已成農田,仍稱南池,七里壩之名蓋沿於此。其時,高祖廟猶存,百姓皆至是祠,祈求五穀豐登。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春,陸游來閬中游南池,曾詠《南池》一詩云:“二月鶯花滿閬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數莖白髮愁無那,萬頃蒼池事已空。陂復豈惟民食足,渠成終助霸圖雄。眼前碌碌誰知此?漫走叢祠乞歲豐。”歷經數朝,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朝隆三十五年(1770年),同治六年(1867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屢毀屢建,清末民初,僅存破椽殘垣。

八十年代後,長青寺佛燈再亮,千年古剎重現輝煌。當地善男信女踴躍捐款捐物,在長青寺廢墟上重建寺廟。1997年恭迎源靜法師來寺主持佛事,信眾日增,古剎復興。源靜師年事已高,因病圓寂。1999年1月,釋廣濟(俗名賀長發,南部大橋鎮人)繼任住持。廣濟師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征地數畝,擴建寺廟。逐年修建了大雄寶殿、圓通殿、七佛殿、地藏殿、閻王殿、觀音殿、三聖殿、天王殿及法堂、五觀堂與僧寮客房。倚山而建,錯落有致,殿閣壯麗,氣勢雄奇,隱現於密林之中,長青禪林,重煥光彩。

2、黑龍江長青寺

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平北三道街20號,此寺建於1902年,到1905年寺院落成及佛像開光,是哈爾濱現存最早的寺院。

寺院原為陸氏家廟,相傳,陸家族是宗教眾多的大戶人家,當時有錢有勢,很有名氣,當家主人的閏秀陸文慧小姐自幼多病,從小皈依佛門,以後出家為僧(法名釋長慧),為了發願修行,早成佛道,陸家自籌資金,在太平地區找了一塊風水寶地,按照佛門規定,建設了一座金碧輝煌、雄偉的比丘尼寺院。

長青寺占地面積2880平方米,房屋210平方米,大殿480平方米,配殿200平方米,東配殿200平方米,山門40平方米,剩下1750平方米空地是空場,裡面有寶塔、鐘鼓樓。屋檐上和精美的浮雕,浮雕為北方地區罕見的明清南方形式,寺內的牆上還存有部分精美的壁畫。正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及彌勒佛三尊泥像。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一些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

長青寺落成後,法界生輝、殿閣崢嶸、佛光普照、法香四射、鐘聲常鳴,呈現出佛門淨土特有的氣象。僧人之多、度眾之勝、香火之旺,遠近聞名,給人和環境帶來無限的神聖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