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工業園區

長治市工業園區

長治是山西省重要的新能源和新材料基地。長治市工業園區設立於2000年,是整合了長治市多箇中小工業園而成。

歷史發展

長治市工業園區起步於2000年。在此之前,全市沒有一家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多、小、散、亂,布局分散,管理粗放,並引發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從2000年底開始,長治市積極支持建設屯留康莊工業園區和高新區歐亞工業園區,經過兩三年的建設,兩個園區已初具規模,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全市起到了帶動和示範作用。之後,全市興起了一個大辦工業園區的熱潮,幾年間,先後規劃和建設了30多個園區,僅郊區就有8個之多,但是大都規模小、檔次低、功能差,處於一個低水平的狀態。

2005年,山西省召開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會,制定了《工業園區“十一五”規劃》和《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快全省工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長治市工業園區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機遇,由此園區發展進入整合提升、規範建設的階段。市政府先後組織有關部門到上海、蘇州、崑山、珠海、杭州等地考察學習,借鑑經驗。市領導就園區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長治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明確提出“把園區建設作為全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導力量來抓”的戰略部署,市政府相繼出台了《長治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和《長治市工業園區發展實施方案》。通過幾年的努力,工業園區建設已逐漸步入規範化的軌道,園區發展對全市經濟的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一)布局框架初步形成。通過對原有工業園區整合,全市重點規劃建設13個縣級以上工業園區。其中,市級工業園區7個,分別為城區城南機械建材工業園、潞城潞寶焦化工業園、屯留康莊醫藥工業園、壺關常平冶金工業園、襄垣富陽循環經濟工業園、黎城西仵新材料工業園、郊區冶金工業園;縣級工業園區6個,分別為長治縣科工貿工業園、武鄉縣和信工業園、沁源太岳工業園、長子縣慈林煤電工業園、平順縣鑄造工業園、沁縣農副產品工業園。另外,屯留康莊醫藥工業園、高新區西式工業園同時還是省里確定的省級示範園區。根據我們的規劃,市級以上工業園區都在10平方公里以上,縣級工業園區都在3平方公里以上。全市園區規劃面積已達62平方公里。目前,全市每個縣市區都有1-2個工業園區,“一縣一園”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管理體系基本建立。為了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市政府及時成立了工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並在市經委新組建了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明確了全市工業園區統一歸口經委管理。市委已批准市級園區管委會為處級建制,縣級園區管委會為科級建制,行政隸屬於當地政府,業務接受市經委指導;各級管委會主任由所屬縣區推薦,市委組織部和市經委聯合考察。目前全市已有20個園區成立了管委會,13個縣級以上園區全部組建了領導機構。

(三)集聚功能明顯增強。隨著工業園區的建設與擴張,園區的集聚功能不斷增強,近兩年,全市70%的新上項目、75%的招商項目落戶園區。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市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成為我市先進制造業的主要基地。目前,全市園區入駐企業193家,總資產達到475億元,2007年全市園區總產值達到326億元,完成增加值93億元,園區經濟總量占到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35%。許多企業退城入園,清華、康寶、太行、長鋼、潞安等大中型企業相繼把新上項目落戶園區。

園區管理

管理組織及事權設定

工業園區管理組織架構。工業園區管理組織體系由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及其下設的辦公室,各區(縣)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及其下設的辦事機構,以及負責園區具體運作的各工業園區管委會組成。

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簡稱園區領導組)。成員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擔任正、副組長),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直接相關的市府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以及各區(縣)政府主要領導組成。其主要事權範圍包括:

(1)事關全市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決策;

(2)事關全市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政策審定;

(3)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協調;

園區領導組實行定期和不定期議事制度。定期議事每年舉辦兩次。

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辦公室(簡稱園區建設辦公室)。為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的常設辦事機構,設於市經濟委員會,是市工業園區發展和建設的法定主管部門。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辦公室主任由市經委主要負責人兼任。其主要事權範圍包括:

(1)貫徹和推動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決議;

(2)組織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的制定,並對各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划進行初步審議;

(3)組織全市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

(4)對各工業園區的規劃及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5)組織對各工業園區的綜合考評,提出獎懲意見;

(6)完善全市工業園區經濟運行制度;

(7)負責全市工業園區的信息化建設;

(8)為各工業園區提供協調和指導服務;

(9)組織各工業園區參加市級以上的招商引資活動;

根據需要,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可經過批准下設相應的職能管理分部門。

區(縣)工業園區領導組。各區(縣)設立區(縣)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負責本區(縣)的工業園區建設領導工作。各區(縣)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受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領導。各區(縣)工業園區領導組要設立日常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本區(縣)日常的工業園區管理事務。

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各工業園區設園區管理委員會(簡稱園區管委會)為各工業園區的具體管理執行機構,列政府行政序列。

(1)園區管委會的行政級別。市級工業園區管委會的行政級別設定為副處級。對市級園區管委會的管理實行市縣雙重管理,以縣為主。園區管委會主任人選由所在區(縣)提名,市委組織部和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和考察,市委研究決定後按程式任命。縣級園區管委會的行政級別為正科級,原則上實行“園鄉(鎮)合一”模式,即園區與鄉(鎮)合署辦公,園區管委會主任由鄉(鎮)長兼任。主要以區(縣)管理為主,業務上接受市園區主管部門的管理和指導。

(2)園區管委會機構設定。市級園區管委會的組織機構設定由各園區管委會提出方案,報請市工業園區領導組批准;縣級園區管委會組織機構設定由所在區(縣)園區建設領導組批准,報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備案。

(3)園區管委會的主要職責包括:第一,負責園區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第二,組織制定園區的各項管理規定;第三,協調園區的財政、稅務、建設、勞動、人事、科技和環保等部門的管理和服務;第四,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基礎設施管理;第五,園區的招商引資,以及項目的入園核准;第六,協調企業與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事務;第七,整合資源,支撐園區的持續發展等。

主要職責

長治市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是經市政府批准,於2006年12月正式成立的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主要職責:

一、對全市工業園區行使業務管理工作,並負責組建各工業園區管委會。

二、組織編制和評審論證各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

三、負責全市範圍內工業園區設立、擴充升級的審批備案工作。

四、建立全市園區發展監測評價體系,對工業園區的建設狀況進行考核,對工業園區的建設項目進行綜合評審,對工業園區實行綜合績效考核。

五、負責組織各工業園區進行招商引資。

六、負責批撥園區扶持資金。

七、承辦市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和市經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區內園區

長治高新區工業園區

長治高新區工業園區 長治高新區工業園區

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2年9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區。建區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長治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目標,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共投資9600餘萬元實現了道路、供電、供熱、給排水、通訊、寬頻等的“七通一平”,已初步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生物製藥為主體的具有長治高新區特色的現代化產業格局,高新技術產業的貢獻率占到60%以上。長治高新區正在逐步成為投資環境優良、服務設施配套、產業結構合理的現代化產業園區。2007年全區科工貿總收入完成171 億元,同比增長14.77 %;工業總產值完成135 億元,同比增長17.39 %;工業增加值完成46.4億元,同比增長18.97%;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7.8 億元,同比增長14.33 %;財政總收入完成12.11 億元,同比增長32.02 %。工業園管理中心抓服務、抓管理、抓政策配套、抓軟環境建設,把在工業園內營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並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服務環境和政策環境作為自己的基本任務。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使工業園的軟環境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最佳化,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以及所有外向型經濟活動都得到了高效率、高質量的開展和實施,工業園已成為長治市運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結構調整的範例。

城南機械建材工業園區

園區位於長治市區南部,前身是城區長城工貿園區,2001年8月開始建設,園區規劃占地面積2550畝。2005年,市委、市政府、城區區委區政府決定依託南三廠,在原長城工貿園區基礎上,建設城區機械工業園區。園區一期規劃範圍:東至市區東外環路,西至市區長陵公路,南至城區與長治縣交界,北至清華機械廠與長陵公路連線線,園區占地面積約10.48平方公里。園區規劃範圍位於市區東南部,該地區地勢平坦,地質承荷力強,適宜成片開發及大型工業項目建設。園區西與207國道、長晉高速、長太高速、長邯高速貫通,太焦鐵路穿境而過,園區內長陵公路、長壺公路、南外環路、延安南路、城東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園區距市中心約5公里,可以充分依託長治市區的城市功能,教育設施、賓館、醫療中心、大型超市、娛樂場所一應俱全。園區規劃範圍與南三廠毗連,與在建的長治縣科工貿園區僅相隔一條長陵公路。建成後將與三廠及長治縣科工貿園區連成一體,三者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成為可能。同年,進一步充實了園區的組織機構,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的發展園區經濟領導組和專門的管理機構--園區管委會,加強了園區的管理和服務。產業布局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相對集中、工貿結合”為原則。產業規劃依託三大廠的產業、技術優勢,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產品附加值較高的機械製造(加工)、新型建材等產業,目標是把園區建設成為我市乃至我省重點的機械裝備工業園區。

屯留康莊醫藥產業園

屯留康莊醫藥產業工業園區 屯留康莊醫藥產業工業園區

位於屯留縣東大門,緊臨長治市區,距長治火車站、長治民航機場5公里,208國道橫貫園區,太長高速路繞邊而過,北京至澳門、青島至新疆紅琪拉普高速公路在園區立互動通。從園區走公路不足兩小時可到達省會太原,3小時到鄭州,5小時可趕赴首都北京,6小時達青島、天津,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始建於2001年初,啟動面積1.7平方公里,2004年擴展到3.4平方公里,2007年擴大到16.53平方公里,園區內水、電、暖、路、通訊、寬頻、郵政、有線電視光纜等基本完善,是7個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以醫藥、食品、高新技術產品、機械製造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項目為投資入園方向。2002年投資2600萬元,建成東西長2.5公里,寬50米貫通園區的康莊大道,以及通迅、電力、排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二期建設迎賓路和完善綜合服務機構、文化廣場、標誌性建築以及統一供水、供暖、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入駐園區工業企業達到39家,總投資規模85億元,成為山西省政府重點支持建設的精品園區。

壺關常平冶金工業園

位於壺關縣東北部,占地面積23平方公里。緊依兩條跨省公路,園區自備鐵路專線同太焦線相連,距長治市9公里,距長治火車站16公里,距長治飛機場18公里,是7個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內水、電、通訊、人才資源等基礎設施齊全。原材料煤、電、油、運等供給充分,園區所需精礦粉除自有礦山可供應外,還可從周邊地區沁源、武鄉、孝義、介休等地購進。園區主要以山西常平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有30多個企業,現已形成集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發電於一體的生產規模,冶金工業園和化工工業園,總產值達到50億元。園區組建有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吸收引進培養有專業技術人才和科研人員,積極與鋼鐵、焦化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對企業高端產品進行課題研究,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企業信息化工程建設方面投資了100多萬元,大力開展企業信息化工程建設。幾年來,常平工業園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環保綠化方面投入資金2個多億,先後完善了鋼廠的除塵、鐵廠的機燒、焦化廠的化產及除塵等環保設施,建起了千畝農業生態園、新增綠地面積8萬多平米,栽種各種樹木30多萬株。基本形成了一個投入低、產量高、污染小、資源綜合利用,相互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

潞城潞寶焦化工業園區

園區位於山西省潞城市店上鎮常莊村,規劃面積18km2,是7個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西臨太焦鐵路和黃榆公路,南接309國道和太長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漳河從園區穿過,水資源豐富;園區位於山西沁縣煤田邊緣,距潞安礦業集團的漳村、五陽、王莊煤礦不足10km,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地理優勢。園區涉及洗煤、焦化、焦油加工、甲醇、苯精製、醋酸六大主要工藝設備,20餘種產品,以發展煤焦化工工業為主線,按照“大化工、精化工、淨化工”的標準構建能源重化工基地。潞寶生態工業園區為營造一個高效、便捷的投資環境,全面加快園區的管理服務建設。具體地說,就是“強化職能、事權統一、高效運行”,在園區實際控制範圍內,對企業入駐、建設、生產相關的審批管理權,各相關部門通過委託的形式,由管委會的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對口承擔其職能,確保園區在管理的區域內,具有較高的自主權來決定園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提高決策和辦事效率。

郊區漳澤新型工業園區

長治市郊區漳澤新型工業園區,是在通過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於2006年5月開始建設的。園區座落於魅力城市長治市北側、漳澤湖東畔。為了科學落實市委提出的實施“三三戰略”和建設“三個長治”的宏偉目標,2006年9月同上海寶山城市工業園區締結為友好園區,以實現優勢互利、信息互通、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雙贏目標。園區規劃範圍東至長榆公路,南至市區北外環路,西至太焦鐵路車站,規劃面積約4km2 。該區域地處城鄉結合部,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東頻長治機場,南傍城市外環,西臨太焦鐵路幹線,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密集,具備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必要條件。園區規劃為六個產業區:精密加工業、生物製藥業、新型材料業、電子信息業、電子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目前,已有海森生物製藥、中寶製藥、防爆電機、液壓廠出口液壓件基地等項目入園。

襄垣富陽循環經濟工業園

位於襄垣縣中南部,濁漳河兩岸,西起夏店鎮合漳村,東至古韓鎮興莊村,南接夏店鎮背里村、付北村、岸底村、渠街村、九龍村、合漳村,北連208國道、夏店鎮夏店村、范嶺村、霍村、西北陽村,規劃總面積16km2。該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全區平均海撥800km,地表平坦,河床、荒灘、村莊、道路等非耕地居多;太焦鐵路、長太高速公路以及其它幾條國地主要公路幹線縱橫其中,交通便利;濁漳河西淅經流全區,經流面積0.13k㎡,占全縣可採煤田總面積的50%。規劃區非耕地(空閒地、道路、河道、荒灘、村莊)面積占60%,耕地占40%。目前現有企業徵用土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25%,規劃建設未征土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15%。目前經濟規模:煤炭生產能力820萬噸,洗煤生產能力570萬噸,發電能力1620MW,電石生產能力40.5萬噸,聚氯乙烯(電石化工)30萬噸/年,焦炭生產能力24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10萬噸/年。另外,園區內還有襄垣煤礦2萬噸/年金屬鎂。5000支/年還原罐,1.2億塊/年粉煤灰蒸壓磚,300m3/年污水處理廠,福利煤化公司1.2萬噸/年碳黑,十字道煤礦新建10萬噸煤焦油加工等一批相關企業。截止2008年,園區總資產49億元,年工業總產值23億元,實現利稅5.4億元。全部項目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32億元,實現利稅26億元。

長治縣科工貿園區

長治縣科工貿園區是長治縣委、縣政府為加快地面企業規模發展,吸引外商投資的科技型工業園區。園區位於縣城北部,長治市南外環路以內,東靠長陵公路,西依長晉高速公路,太焦鐵路,北距長治市區僅三公里。與國營大型軍工企業清華、淮海、惠豐機械廠及長治市城區長城工業園區相毗鄰。5—10公里內有客運中心,火車站、飛機場,交通便捷,物流通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規劃面積一期面積5000畝,二期占地5000畝,總共占地10000畝。園區劃分為商貿行政區、一類工業區、二類工業區三大區域,共20塊地塊。目前長治縣科工貿園區共有10家企業,產業定位於電子科技、醫藥、食品、小型機械、加工製造等科技含量高、無污染的一類和二類工業。

黎城西仵新材料工業園

黎城縣西仵新材料工業園區是長治市七個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位於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的西仵鄉境內,2002年開始建設,並由深圳建築設計院規劃,省國土資源廳核准開發,一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2003年二期規劃面積擴大到了4平方公里,2006年三期規劃面積為10餘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電力充足,207、309國道、長邯高速公路、長邯鐵路橫貫園區,將黎城與山西產業集聚基地和環渤海經濟圈連為一體,屬長治東部冶金及新材料產業園區帶。經過五年發展,振黎大道、園區變電站、鐵路發運站、園區加油站、天外天大酒店、園區供水站、污水處理廠、園區環衛、鐵路監護站構築了園區的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原礦—精礦粉—還原鐵粉”、“原礦—精礦粉—塑膠磁粉”、“鋁礬土—氫氧化鋁—淨化劑”、“原礦—鐵—鋼—材”、“鐵—高爐煤氣—電”、“煤—焦—化”、“煤—焦—煤氣—浮法玻璃”等產業鏈條,工業園區已形成以新型材料產業(粉未冶金、橡塑磁粉、化學級工業矽、聚合鋁)為主,兼有冶金、化工、新型建築材料、機械製造綜合開發,產業配套的循環型經濟園區。規模以上企業18家,從業人員6000餘人。截止2008年,園區固定資產累計完成2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

武鄉縣和信工業園

為了加快推進武鄉和信工業園區建設,武鄉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和信工業園區建設領導組,組長由分管工業副縣長擔任,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經貿局。武鄉縣和信工業園區位於武鄉縣城西,園區主導產業電力和建材。園區占地面積一期3 km2,總共5 km2,從業人員2000餘人。武鄉縣和信發電有限公司,2×600MW發電機組,企業資產65億。“十一五”期間加大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建設項目有園區道路延伸工程、園區綠化亮化工程、綜合服務大樓、科研信息中心、污水處理工程等,基礎設施概算總投資1.25億元。

長子縣慈林煤電工業園

園區位於長子縣南部,距縣城16公里,距長治市區35公里,園區西臨屯龍公路,南接227省道,東至慈林鎮布村,北與大堡頭鎮接壤,轄區內共有10個行政村1萬餘人。目前園區已徵用土地4000畝,已列入土地修編規劃3500畝。資源導向自然形成的企業集群,依靠城市建設功能輻射。園區內企業共11家,以煤炭開採及相關產業為主,牛南頭煤礦、晉煤集團趙莊礦、趙莊礦2號礦井、趙莊礦錨桿廠、趙莊加油站、康廈煤矸石磚廠。趙莊電廠正在建設之中,遠期規劃項目:煤層氣項目、矽晶石項目等。

沁源縣太岳工業園區

沁源縣太岳工業園區 沁源縣太岳工業園區

2007年1月經縣人民政府沁政辦發(2007)8號檔案批准,成立了有各有關部門組成的“沁源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縣經濟貿易局。園區跨越李元鎮、沁河鎮、靈空山鎮和中峪鄉,省級公路汾屯線和沁洪線穿越過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區資源豐富,是長治市煤焦生產基地,園區以資源開採及深加工並延伸產業鏈,產業為原煤-洗精煤-焦炭-發電-冶煉-建材等。主要企業共18家,涉及煤、電、焦、建材、電石等行業。骨幹企業山西沁新煤焦股份公司是長治市最大的優質主焦煤基地,已形成原煤-洗精煤-焦化-發電-冶煉-建材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公司註冊資本1.12億元,資產總額12.96億元,員工6100餘人。公司年生產優質主焦煤能力為465萬噸,洗精煤240萬噸,發電裝機容量36MW,鑄造焦60萬噸,建材標磚1.3億塊,耐火材料6萬噸,肉食品加工能力6520噸。沁源縣康偉煤焦公司位於靈空山鎮水泉坪村,公司現已形成原煤生產、洗(選)煤、煉焦等產業鏈條,資產總額3億元,員工1600人,已形成100萬噸焦煤基地、100萬噸乾法選煤能力。

沁縣堯山工業園

堯山工業園區位於沁縣冊村鎮,園區面積總計4.2 km2,產業定位焦化及相關產業,園區企業華安焦化廠,資產總計4.8億元,炭化室高度為5.5米的ZHJL5552D型搗固焦爐及其配套煤氣化工程屬國內特大型搗固焦爐,一期投產後預計年上繳稅收1.3億元。

平順縣鑄造工業園區

平順縣鑄造工業園區已於2007年6月經平順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建設,位於西溝鄉、青羊鎮境內,規劃占地面積近4平方公里,鐵礦資源豐富。產業定位做強做大精密汽車鑄件產業,建立園區經濟,發揮集聚效應,加快企業發展。根據《平順縣欠發達地區新型工業特色縣五年推進計畫》要求,平順縣工業園區將著力吸收加工、裝配等企業入駐,到2011年爭取入園企業達到4戶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60%以上。園區企業平順縣億通鑄業公司,成立於2006年4月,現有員工500人,主導產品為精密汽車鑄件。企業規模總投資4.84億元,設計年產精密汽車鑄件10萬噸,生鐵22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