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

長江上游

長江上游是指長江源頭至湖北宜昌這一江段。它涉及四川、,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交通險阻,人跡罕至。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都發源於此。這三大源流匯合在一起以後,人們稱之為通天河。通天河流經青海省玉樹地區,這裡日照充足,空氣清新,河畔有綠茵茵的開闊草灘,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畜牧區。

簡介

長江的源頭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這裡地勢高亢,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交通險阻,人跡罕至。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都發源於此。這三大源流匯合在一起以後,人們稱之為通天河。通天河流經青海省玉樹地區,這裡日照充足,空氣清新,河畔有綠茵茵的開闊草灘,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畜牧區。

地理區域

長江上游長江上游

長江上遊河段西起青藏高原各拉丹東,東至湖北宜昌,全長4511公里.該段乾支流流域復蓋面積寬廣,包含青藏高原,東至湖北宜昌,北到陝西南部,南至雲南以及貴州北部的廣大地區,涉及重慶、西藏、四川、青海、雲南、貴州、陝西、湖北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指沿長江乾支流及其兩側區域分布的四川攀枝花、雲南昭通、四川宜賓、四川瀘州、重慶江津、重慶合川、重慶永川、重慶主城、重慶長壽、重慶涪陵、重慶豐都、重慶忠縣、重慶萬州、重慶雲陽、重慶奉節、重慶巫山等沿江城市;沿渝蓉高速路、重慶、成都至上海國道主幹線(上游境內包括重慶-成都-遂寧-南充-梁平-萬州-宜昌);成渝(渝蓉)鐵路、渝遂、渝懷鐵路等交通幹線分布的重慶、成都、樂山、綿陽、德陽、遂寧、南充、內江等城市;沿渝黔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分布的重慶、遵義、貴陽等城市;以及由成昆、內昆、貴昆線連線的昆明等城市。其經濟腹地主要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

地理角度

長江,亞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積、長度、水量都占亞洲第一位。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長江流域從西到東約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長江全長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總面積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 長江上遊河段西起青藏高原各拉丹東,東至湖北宜昌,全長4511公里。該段乾支流流域復蓋面積寬廣,包含青藏高原,東至湖北宜昌,北到陝西南部,南至雲南以及貴州北部的廣大地區,涉及西藏、青海、雲南、四川、重慶、貴州、陝西、湖北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各支流子流域

①金沙江流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

金沙江為長江幹流上游,自青海玉樹至四川宜賓,流經青、藏、川、滇四省區,全長2290km。流域面積50萬km。金沙江流域包括青藏高原東部和橫斷山脈區,向南至滇北高原、向東至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廣闊地區,南北跨緯度9度以上。流域大氣環流形勢,冬半年(橫斷山脈區北段為10月至次年5月,其餘地區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西風帶氣流影響,被青藏高原分成南北兩支的西風急流,其南支經過雲貴高原,帶來大陸性的晴朗乾燥天氣;而流域東北部受昆明靜止鋒和西南氣流影響,陰濕多雨。夏半年(6~9月或5~10月)西風帶北撤,則受海洋性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並由流域東南向流域西北逐趨減少。 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710毫米;因流域廣闊,支流眾多,河川徑流比較豐富且穩定,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1498億立方米,構成長江幹流比較穩定的基本流量。

②雅礱江流域

雅礱江為長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南麓,東南流入四川省西北部,在甘孜以下稱雅礱江,沿大雪山西側經新龍、雅江等縣至雲南邊界渡口市注入金沙江。長1,187公里,流域面積14.4萬平方公里。雅礱江流域位於青藏高原南部,東西寬100~200公里,南北長900餘公里,形狀狹長,流域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在四川境內的部分是11.63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地勢北、東、西三面是海拔4500~5500m米的高山及高原,南面是海拔1000~1500米的峽谷,按地貌特徵劃分,甘孜以上可稱上游、甘孜至大河灣為中游、大河灣以下為下流。

③岷江流域

岷江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發源於岷山南麓,流經松潘、汶川等縣到灌縣出峽,分內外兩江到江口複合,經樂山接納大渡河,到宜賓匯入長江。全長793公里,流域面積133,500平方公里。流經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國多雨地區,因此水量豐富,年徑流量900多億立方公尺,為黃河的兩倍多。水力資源蘊藏量占長江水系的1/5。岷江水系東西兩側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徵,東側流域盆地主要表現為面積小、河流長度短、分支比低以及河流梯度大等特徵。

④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是中國長江上游的支流。發源於秦嶺,來自陝西省鳳縣的東源與甘肅天水的西漢水匯合後,西南流經略陽,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廣元市昭化納白龍江,南流經南充到合川先後與涪江、渠江匯合,到重慶市注入長江。長1,119公里,流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在中下段的盆地區,冬季溫暖多霧,霜雪少見,上游段山區則冬季寒冷,霜雪較多,又多風暴,往往一雨成災。春夏時節,流域內降雨自東向西移動,若遇季風弱而遲,則西部常形成春旱和初夏乾旱天氣。

⑤烏江流域

烏江為長江上游右岸支流,發源於省境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市涪陵區注入長江,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烏江水支流眾多系呈羽狀分布,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流域內喀斯特發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為主。烏江是典型的山區河流,全長1037公里(其中貴州境內為874公里),幹流天然落差2124米,平均比降2.05‰。烏江流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西向高差大,流域面積87900平方公里,在貴州境內有67500平方公里。自河源到烏江渡,定為烏江上游,長448公里,這段河道河谷深切,縱坡陡峻,伏流眾多,洪枯水位變幅特大。從烏江渡到沿河縣城為烏江中游,長346公里,河道穿行於深山谷之中,礁石林立,灘險密布。從沿河縣城到重慶市的涪陵河口為烏江的下游,長243公里,此段河道河谷寬窄相間,兩岸多有田地分布,農田和居民點較為集中。

指在現代交通意義上建立起來的新的長江上游經濟帶,不僅包括沿江城市群和產業帶,還包括了沿公路和鐵路分布的城市群和產業帶。

長江流域是全國七大江河流域中最大的流域,其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36%。長 江上游地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地區。長江上游城市和工業、農牧業的不斷發展, 將加劇對該地區環境的不利影響。另外,長江流域大部分水能資源都集中在上游地區, 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如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l 565億m,,流域 內人均占有水資源量7 472 m。遠高於長江流域和全國平均值。長江上游的水能資源 對於我國能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大規模的梯級水庫的建設和運行將顯著改變長江 天然的水文過程、水沙分配比例,對流域生態系統與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針對 長江上游地區工農業開發和城市發展以及水電建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並提 出保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章重點從水質、空氣品質及環境健康三個方面論述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污染與 環境質量狀況,並提出對策建議。由於針對區內的滇池及成都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有 很多專項研究,這裡不再贅述。另外,現有資料表明,本區的土壤污染尚限於局部地 區,文中也未述及。 3.1長江上游地區水環境問題 3.1.1長江上游流域水質狀況 長江流域的水質監測資料相當豐富,不僅有長期的常規監測資料,而且還有專 項的水質監測資料。本研究所收集、分析的主要資料有:長江水資源質量公報 (2003—2006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以 及相關科研報告中的監測資料等。 在長江上游的乾、支流中,水利部門與環保部門均設有若干個常規水質監測斷面。 一般情況下水利部門的監測頻次為每月一次,全年共12次;環保部門分豐、平、枯三 期監測,每期採樣二次,全年共6次。有的斷面也增加監測頻次為9~12次。 根據近三年來長江上游水質監測資料分析,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 —2002)進行評價,上遊河流水質以I、Ⅱ、Ⅲ類為主,劣Ⅲ類水占評價河長的20% 左右,且主要出現在城市江段和工業相對集中的支流。長江上游各河流水質狀況分析 如下。 金沙江水系所有監測斷面均達到規定水質要求,幹流攀枝花至涼山段、支流雅礱 江以I類水質為主,幹流宜賓段、支流安寧河以Ⅲ類水質為主。 岷江水系63.2%的斷面達到規定的水質要求,在所監測的河段中,36.8%的斷面符 合Ⅱ類水質標準,15.8%的斷面符合Ⅲ類水質標準,36.8%的斷面屬於Ⅳ類水質,屬於 劣V類水質標準的斷面有10.5%。 幹流中,都江堰水文站以上河段以I~Ⅱ類水質為主,成都段以Ⅳ類水質為主,眉 山段分別以Ⅳ類、劣V類水質為主,樂山段分別以Ⅳ類、Ⅲ類水質為主,宜賓段以Ⅲ 類、Ⅱ類水質為主。 支流中,大渡河、青衣江以Ⅱ類水質為主,府河以Ⅳ類水質為主。 由上可以看出,長江上遊河流幹流總體水質較好,大部分監測斷面滿足水功能區 要求,以I~Ⅲ類水質為主,但城市江段和支流河流的局部水體超標,污染嚴重,特 別是城市江段居民飲用水取水區的水質安全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3.1。2長江上游重點城市污水排放對水質的影響 長江上游地區的重點城市以攀枝花市和宜賓市為典型。攀枝花市位於我國西南川 滇交界,長江上游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至2005年底,全市人口107.98萬,實現生 產總值(GDP)248.01億元,人均GDP為2.2萬元。在全市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的 比重約為70%,第一產業比重約為5%,第三產業的比重在25%左右。境內自然資源豐 富,是長江上游幹流地區典型的以工業為主的重點城市,金沙江畔第一座重工業城市, 全國最大的釩鈦鋼鐵生產基地,其工業以鋼鐵冶煉為主,礦山開採、煤炭、電力、建 材等其他工業配套發展。 宜賓市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處於金沙江、岷江和長江的三江交匯處,素有“萬里 長江第一城”之稱。至2005年,全市人口519.2萬,實現生產總值(GDP)366億元, 人均GDP為7 805元,三產結構為22.4:49.3:28.3。全市已形成以釀酒為特色,能源、 化工、輕紡、造紙、建材等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擁有“酒業大王”五糧液集團和中 國最大的維卡纖維生產企業絲麗雅集團,同時又是我國唯一的核燃料組件生產基地和 西部最大的氯鹼化工生產基地。宜賓市各類工業企業集中分布於“三江”及其主要次 級河流域和南部礦產資源豐富地區。 (1)長江上游重點城市水質現狀 表3-1列舉的是金沙江攀枝花水文測流斷面和長江宜賓市區斷面2003年1月至2006 年11月的水質變化狀況(長江水資源質量公報),數據表明,2003年豐水季節以前,攀 枝花和宜賓市的水質還能達到Ⅲ類水,此後水質一直較差,超標的項目主要是糞大腸 菌群,此外還有石油類、汞、鉛等的超標。 “十五”期間,攀枝花市各水質監測斷面中,污染最嚴重的是倮果斷面,二灘斷面 污染負荷比上升較大;宜賓市水環境污染負荷高,部分小流域污染排放強度大,岷江 部分斷面水污染嚴重,為劣V類,境內長寧河、越溪河水質現狀為Ⅳ類,箭板河水質 現狀為劣V類。按照“三江”宜賓段水環境質量22個監測指標,採用單因子評價分析, 流經宜賓市的岷江、金沙江、長江水質都已超過國家Ⅲ類水質標準,超標物主要為糞 大腸菌群和總氮。 (2)水質變化的原因 造成攀枝花和宜賓市水質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業污水、固體廢棄物排放 量大,處理率低;船舶流動污染不斷加劇;環保投入不足,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未經 處理直接排放等是造成水質超標的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