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鞘

語出:《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鐸鞘者,狀如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夷人尤寳,月以血祭之。”《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異牟尋金甲,蒙虎皮,執雙鐸韒。”清曹樹翹《滇南雜誌》:“按鐸鞘,狀如殘月,有孔旁達。”

拼音

duóqiàoㄉㄨㄛˊㄑㄧㄠˋ

解釋

鐸鞘(鐸鞘) 
亦作“鐸韒”。唐代南詔兵器名。一種鋒利的刀。《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鐸鞘者,狀如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夷人尤寳,月以血祭之。”《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異牟尋金甲,蒙虎皮,執雙鐸韒。”清曹樹翹《滇南雜誌》:“按鐸鞘,狀如殘月,有孔旁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