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談健康

鍾南山談健康作者:鍾南山著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4-1字數:190000版次:1頁數:137開本:16開印次:1紙張:膠版紙I S B N :9787540669355包裝:平裝定價:¥25.00。

鍾南山談健康鍾南山談健康

內容簡介

本書是鍾院士以其幾個主要健康報告為藍本,精心編寫而成。鍾院士從自身健康出發,從科學角度出發,暢談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激烈競爭時代人們的健康、亞健康、影響人類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和人類的健康基石等問題。鍾院士在本書中提出了許多健康新理念,比如“健康就像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而工作如同一個皮球,掉下去後還能再彈起來”, “早防早治,輕傷要下火線”,“20年前的生活方式決定20年後的身體狀況”等等,並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檢查方法。本書內容穿插一些圖文並茂的經典醫學案例,比如講到人體的動脈硬化過程,比如講到腫瘤的發病機理等,讀後可謂振聾發聵,對讀者的健康必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更為可貴的是,本書不僅是一本保健書、科普書,而且是一本涉及教育、做人和勵志等方面很好的讀物。在暢談健康的同時,鍾院士暢談了素質教育、對待挫折、團隊建設、人生追求等話題,其博大的情懷、深邃的人文視野隨處閃現,充滿了對生活、工作和人生的真知灼見,觸及人們的思想深處,相信會給廣大讀者帶來深刻的啟迪,甚至會影響善於思考者的人生價值觀。
本書秉承了鍾院士一貫的敘述風格,深入淺出,妙趣橫生,極富感染力,讓人充分感受到科學大家思想的魅力和愉悅。
為了方便閱讀,本書將內容分為上中下篇,適當加入小標題,並從正文中摘錄鍾院士關於健康的精闢話語,配上彩色漫畫,以期讓讀者賞心悅目。

作者簡介

鍾南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院院士。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教授長期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是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先後主持了國家863計畫、十五重大科技攻關、WHO GOLD委員會全球協作課題等國內外重大項目十餘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獎、吳揚特別貢獻獎等二十餘項科技成果獎。在Nature Medicine、Lancet、Chest等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二十多篇,出版《哮喘——基礎與臨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與治療》(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特別獎)等多部專著。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敬業愛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華源醫德醫風獎、廣東省抗非特等功等榮譽。

編輯推薦

本書核心理念
生命有限,健康無價;人,應該學會關愛自身健康。
本書亮點
亮點一:醫學名家現身暢談科學的健康觀。
亮點二:集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於一體。
亮點三:經典醫學案例,發人深省。
亮點四:名家薈萃,強力聯合打造精品。
本書圖文並茂,全彩印刷,文筆流暢,深入淺出,亮點紛呈,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強,是鍾院士心憂國人身心健康的傾情奉獻,相信會給廣大讀者帶來一種關於健康的全新感受,閱讀《鍾南山談健康》如沐浴健康春風

目錄

上篇 關於健康
有健康才有將來
—場急病給我敲響了警鐘
健康的定義
認識亞健康
多數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人有三種年齡
高收入人群老得快
中年是生命保護期
中篇 健康由健康的生活方式決定
影響健康的因素
生活方式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不健康飲食、不鍛鍊身體和吸菸
我的健康我做主
慢性病可防可治
下篇 健康的五大基石
心理平衡
心情鬱悶等於健康殺手
腫瘤喜歡情緒低落的人
養生先養心,心養則壽長
執著追求——心理平衡的基右
執者追求,但不苛求
善待自己,善待挫折
人天生需要別人尊重
發揮團隊作用,善於培養自己
助人為樂,心情舒暢
不要把工作帶回家
自得其樂
找個情緒安慰物——寵物的神秘力量
寵物助人長壽
為什麼養寵物能促進健康呢
合理膳食
不良飲食習慣是僅次於吸菸的致癌因素
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預功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的飲食經
多樣化飲食有益健康
吃肉大有講究
合理烹調,掌素搭配
適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戒菸限酒
吸菸危害健康
吸菸與肺癌
即使少許二手菸也很危險
今天就戒菸
適量飲酒並非人人有益
適當運動
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青少年“高身材,低體質”令人擔憂
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
早防早治
輕傷要下火線
過渡疲勞等於追逐死亡
早防早治是小投入大回報
定期體檢,疾病早發現
提倡個性化健康體檢
定期體檢可防微杜漸,防息於未然
癌症發現早,大多能治好
拯救更多的乳房
常見癌症的預警信號

書摘插圖

上篇 關於健康
21世紀是長壽世紀。美國學者提出,到2080年全球人口平均年齡可達到97歲,女性平均年齡達到100歲。在1999年的國際老年節上,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向全世界宣稱“人人都能享受100年”。我國民間也有“百歲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來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搖籃里”的順口溜。六十歲才活了一半,還要重新挑戰人生。由此看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老話要進博物館了。長壽的基礎是什麼?是健康。只有健康才能長壽。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健康快樂100歲,天天都有好心情,60歲以前沒有病,健健康康離退休,80歲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我相信大家的願望和我一樣,就是身體健康,愉快地享受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在世上會擁有或多或少的財富,我認為健康應該是我們首先所擁有的第一筆財富,也是最珍貴的財富。因為失去了這種財富,其他所有的財富都沒有依附存在的基礎。居里夫人曾經說過,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一個忽視健康的人,就等於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有健康才有將來
“有時候死亡並不是什麼悲哀的事情,至少能永久地休息了……”如果有人這樣與你交流對生死的看法,你能猜出他的職業么?這是一位IT企業的員工在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逝世後留在BBS上的感言,這並不完全是牢騷和抱怨,也絕對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發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2004年4月8日傍晚,楊邁來到了健身房。他有健身的習慣,但因為前段時間出差去上海,一直忙於工作上的事,數次推遲了固定的健身計畫。然而他沒有想到,這一次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日超負荷的高強度工作,他的心臟已不能承受劇烈的運動,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楊邁的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這個“所有時間都用來工作”的瑞典男人毫無徵兆地轟然栽倒在跑步機上,年僅54歲。
我們再來看看國際知名通信公司技術工程師小張的生活:每大工作時間從早上9:00到次日凌晨2:00,中間僅有兩個小時休息,包括吃飯和上下班途中,下班回家後有時還要繼續工作。小張感覺身體狀況十分不好,又沒有時間鍛鍊。但沒有辦法,因為無論是公司還是自己,壓力都很大,公司面臨激烈的競爭,員工面臨嚴格的考核,如果不努力,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小張的精神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對於楊邁之死,小張沒有太多的想法,他認為既然自己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應該預料到這樣的結果。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工作不拚命,就會被人取代,不敢有懈怠。自己還年輕,身體還扛得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