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閒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基本信息

原文

錢塘湖春行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閱讀導引

錢塘湖西湖的別名,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閒適自得的感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遂為下圭人,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表達平易淺近,貼切流暢。現存白詩近三千首,數量當推為唐代詩人之冠。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閒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潮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詩歌簡介

錢塘湖春行錢塘湖春行
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ā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遊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嚮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裡,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這首詩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注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zhuó)春泥。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mò)馬蹄。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dí)行不足:百游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譯文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裡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裡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簡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讚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知識舉要

雲腳

“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撐,如椅腳、桌腳。還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腳、牆腳。又可指殘餘的滓末,(現代漢語中有“下腳料”之類的詞語)由此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杜甫《羌村三首》:“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中的“雲腳”,指雲層的最低處。

“初”在古漢語裡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常指動作行為的第一次或發生後最初的那段時間。

1.常用在動詞前,有時用在形容詞前,可譯為“開始”“乍”,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初:乍)

2.用在動詞前,表示事情是頭一回這樣做。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稅畝”。

3.用在句子(或短語)開頭,表示對往事的追溯。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後主”。

4.表示“從來”“素來”一類意思。如《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初:素來,從來。)

“漸”在古漢語裡常用作副詞,意思是“逐漸”,表示情況的逐漸變化或程度的逐漸加深。可譯為“逐漸”“越來越”“漸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

“漸”用作動詞時有“加劇”“疏導”“沾濕”等許多義項。如《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漸:加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漸:疏導。)《詩·衛風·氓》:“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車帷裳。”(漸:沾濕。)

層次結構

錢塘湖春行錢塘湖春行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緻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詩文賞析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讚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詩歌特色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徵,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創新賞讀

閒筆不閒(文/張雨生)
詩貴精,容不下閒筆。實屬閒筆,應刪削。但是有些文字看似閒,實不閒,細細品讀,那閒筆之中會生出另一番意韻。深層的詩味,往往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品出來的。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間四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有詩評家指出:四句之中,閒筆太多。他所說的閒筆,是指“幾處”、“誰家”、“漸欲”、“才能”,刪去之後,詩為“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僅就吟景來說,原詩的形象和畫面全都出來了。然而,詩人寫的是“春行”,不是“春景”,他要讓西湖的春景隨著他的“行”而流動。沒有這八個字,春景是靜止的;有了這八個字,靜止的畫面便流動起來。
“幾處”是數量詞。“早鶯爭暖樹”,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冠以“幾處”,這美的畫面就不是一幅,而是多幅。這邊有,那邊有,遠處還有。“柳浪聞鶯”為西湖一景,其實,春日西湖的四周,處處可聞鶯啼。“誰家”是疑問詞。詩人並非著意描繪“春燕啄泥”,而是有意追問:“那啄泥的春燕是誰家的呢?”隨著這一發問,說不定詩人會加快腳步,雙眼緊盯著那隻春燕,看它到底把春泥銜到哪戶人家去築巢。這么聯想開來,不是比僅僅刻劃“春燕啄泥”的畫面有趣得多嗎。“漸欲”“才能”與“幾處”“誰家”一樣,不提供形象,不組成畫面,但加入詩中,卻使形象得以擴展,畫面得以延伸,自然之物會隨著詩人的“行”而流動起來。
朗朗吟誦是讀詩,細細琢磨是品詩,好詩可讀還耐品。有的詩初初一讀,覺不出多妙,但慢慢品讀,卻妙氣橫生。直接讀出的詩味,多來自直觀的形象;間接品出的詩味,多藏在形象之外的“閒筆”中。
那位詩評家就當詩評家吧,千萬別當編輯,更別當總編。否則,白居易們的詩作投到他手裡,他大筆一抹,說是砍去“閒筆”,實則傷筋動骨,那詩作的命運就慘了。
翻譯:
漫步在孤山寺和賈亭邊,西湖春水剛剛上漲與岸齊平,天空中的雲氣低垂下來,水色和天光連成了一片.有幾處早早出窩的黃鶯爭著飛到向陽的暖樹上啼叫,那邊不知道是誰家新飛回來的燕子正忙著銜泥築巢.各種各樣的鮮花正逐漸開放,讓人眼花繚亂,剛長出來的小草可以遮住馬蹄.西湖東面的白沙堤上綠柳成陰,令人喜愛而留戀忘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