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籥

《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鄭司農註:“豳籥,豳國之地竹籥。 ”鄭玄注《周禮》:“豳籥,豳人吹籥之聲。

銅籥

邊棱音氣鳴樂器。籥的形制之一,用銅製作故稱。籥用蘆葦制稱“葦籥”,用竹製則稱“竹籥”,一說,以豳地方(今陝西栒邑西)的竹所制之籥稱“豳籥”。另一說,是指豳地方人吹奏的籥聲。實際上,籥屬一種有氣道的邊棱音豎笛,很容易吹奏,但要掌握很多泛音的用法。早在夏代已用作禮儀用的舞器,邊舞邊吹,故後人又稱“夏籥”。因作舞器時,另一手執羽毛而舞,因此歷史上也稱“羽籥”。
《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鄭司農註:“豳籥,豳國之地竹籥。”鄭玄注《周禮》:“豳籥,豳人吹籥之聲。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內篇》:“《元史·樂志》亦載吹籥之工,則今失傳尚未久耳。響於好事家,見古銅篪,秀色絕佳,雲是三代舊物,彼雖寶之,未識其名。今以先儒之說證之,始知是籥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