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境內,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釣魚城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釣魚城裡殘存的遺址、石刻、建築等,再遭破壞。直至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釣魚城始得重新開發。

基本信息

簡介

簡介

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境內,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釣魚城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釣魚城裡殘存的遺址、石刻、建築等,再遭破壞。直至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釣魚城始得重新開發。

釣魚城在合川城東5公里嘉陵江畔,占地2.5平方公里。公元1259年7月,蒙古軍隊分兵三路伐宋,大汗蒙哥在釣魚城軍民的頑強抗擊下,被炮火擊成重傷,後病逝於北溫泉溫泉寺。蒙哥死後,蒙軍內部發生爭奪王位的戰爭,削弱了進攻南宋和向歐洲擴張的力量,延續了南宋的統治,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釣魚城被中外歷史學家譽為“上帝折鞭之處”。1981年10月,有全國史

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學專家參加的首屆“釣魚城歷史學術討論會”在合川召開,1982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縉雲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合川縣政府於1985年決定成立了“釣魚城管理處”,制定了恢復建設釣魚城的總體規劃。至1985年止,已修復古城牆1500餘米,於原址新修了始關門,恢復了護國門和新東門城樓,重建了“護國名山”和“獨釣中原”石坊,設定了“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新設了餐廳、茶園、小賣部、攝影部、招待所等旅遊服務設施,為遊人上山遊覽古戰場遺址,欣賞雄奇險秀的大自然風光服務。

由來

釣魚城是因為修築在釣魚山上而得名的,枕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之口,當川東北眾水之湊,自古為巴渝要津,重慶的屏障,最高處海拔391米。釣魚城依山為壘,宛如金城湯池。不但有構築在陡峭山岩上的內外兩道防線,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觀有城門、城牆、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台、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檐洞等名勝古蹟,還有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1982年,釣魚城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而且還有縱向延伸的水軍碼頭,以暗道出口、一字城牆相連線的給養補給通道,和天池泉井、水洞門為代表的給排水系統。在城中的兩級台地上,良田沃土,豁然千畝。釣魚城由此而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山地修築防禦體系的光輝典範。
城內東西部地勢傾斜,台地層層,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嶺、馬鞍山、中岩等平頂山巒。整個山頂東西長1596米,南北寬960米,山下溝壑縱橫,小堡環拱,東面有腦頂坪、梭子嶺、孫家灣、簸箕岩、放牛坪、喊天堡、石子山;西南有艾家灣、小白塔、喊天堡;北面有朱家溝、白鶴庵、鷂子岩;南面有嘉陵江畔的黑水凼、卷耳子渡口。

歷史

(圖)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南宋以前的釣魚山是沒有城的,自南宋末,蒙古時時攻宋,殘破巴蜀,為了保有上游這塊戰略要地,嘉熙四年(1240年),彭大雅任四川安撫制置副使,駐守重慶,派部將甘閏主持重慶門戶合州防務,在釣魚山修築城寨。淳佑二年(1242年),余介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事,他針對蒙古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採納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冉進、冉璞兄弟的建議,“守蜀之計在於守合州,守合州之計在於守釣魚城”。充分發揮四川大山深谷,激流險灘的優勢,依山為壘,修築釣魚、天生、雲頂等十餘座山城,將有關府、州、縣治遷徙其上。最重要的山城共有八座,號稱“八柱”,大小山城星羅棋布,形成了以釣魚城為中心的全川防禦體系。淳佑三年(1243年),釣魚城正式修浚,寶佑六年(1258年),大汗蒙哥分三路南下,欲一戰滅宋,以忽必烈攻襄陽、潭州,以另一支軍攻淮南。蒙哥自率軍4萬,號稱10萬,由隴州(近陝西千陽)入大散關,一路南下,勢如破竹。蒙軍從利州(今四川廣元),僅僅10個月,攻陷成都以及川西北全部府州。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初二,蒙哥汗親督全軍攻城,一直到是年夏七月,竟然不能入魚城一步。蒙軍大將汪德臣反而戰死,蒙哥痛心憤怒之餘,命人在新東門對峙的腦頂坪築台樓以觀虛實,被當時城中主將王堅發現炮擊,大汗竟為炮風所中。王堅又命人以鮮魚麵餅投擲城下,並致書蒙哥“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蒙哥得書後,傷痛迸發,憤激道:“我之嬰疾,為此城也,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盡屠之。”隨後死於軍中,當他殞亡訊息傳到歐洲,歐洲人奔走相告:“上帝之鞭折斷了!”(周一良、吳於廑《世界通史》第三冊)此戰也使南宋延緩了10餘年的生命。
釣魚城在元代被毀,今天只能從它的遺址想見當日情景了。釣魚城的城牆(包括南、北兩道一字城),總長約8公里,它沿著陡峭的山岩,用巨大的條石壘砌而成,許多地段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易守難攻。城牆頂部,是石頭砌成的跑馬道,寬3.2米,可以同時通過三匹馬或五位戰士。城牆之上,有高約2米的雉堞,城上還有不少墩台和炮台,墩台用來放哨巡邏,長2米,寬0.5米。炮台用來發射滾木擂石和火藥武器,寬達2.8米。除主城牆外,在釣魚城的東部和南部,還採取了內外城的構建,以兩道城牆構成了雙層防線。除主城牆外,釣魚城還修築了兩道一字城,從主城牆延伸到山腳下的嘉陵江岸邊。北一字城從出奇門往北伸入江,已經湮滅為良田。南一字城從飛檐洞經小東門延伸。兩道一字城和主城牆聯成一體,將魚山分為東、西兩半,高峻的城牆曾使蒙古丞相史天澤仰望高城哀嘆:“雲梯不可接,炮失不可至。”
釣魚城門有八座,分為:護國門、始關門、小東門、新東門、青華門、出奇門、奇勝門、鎮西門。護國門是最大的一座,兩面都是懸崖峭壁,當年魚城軍民在這裡是以棧道出入,因此相當難攻。現已成為重要景點之一。新東門就是炮打蒙哥的地方,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城門。鎮西門則是擊斃汪德臣之地。

相關評價

(圖)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

優美的風景,英雄的抗敵事跡,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傳說,也使遊客不斷在此題詞留念。王堅記功碑在釣魚城西岩畔的大岩石上,這塊大石,高5.6米,長5.91米,為南宋時所刻,元代將字磨去,鑿為千手觀音,但仍有大量字跡留存,文革中,此碑迎來第二次浩劫,被用炸藥炸成凹形,字與觀音遂再不復見。
“獨釣中原”牌坊建立於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在護國寺大山門外的石板大路正中。石坊面寬近8米,高約9米,四柱三門三樓,仿木結構,梁、坊、斗拱齊全,上面雕刻文飾,石坊正中有明代進士李作舟題書的“獨釣中原”四個大字,遒勁豪邁,筆力超逸。原坊毀於文革,現為1986年依原樣重建品。
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館,陳列面積600平方米,主要收藏有南宋後期歷史中有關四川軍民抗戰史的資料和實物,供學術界研究和廣大民眾參觀。
摩崖三絕在釣魚台右下側石壁上,分為佛號摩崖、“魚山勝概”摩崖和“釣魚城”摩崖。“佛號”離地高二米,總高3.4米,寬2.6米楷書線刻,含“無量壽佛、釋迦文佛、彌勒尊佛”12個大字,為北宋石曼卿所書。“魚山勝概”摩崖在千佛窟右側石壁上,離地高3米,摩崖高1.5米,寬6.6米,字徑1.4米,篆書。明朝嘉靖年間刻。“釣魚城”摩崖,在護國門外大路右側,離地高2.2米,摩崖高近1米,寬2.4米,字徑0.7米,楷書,清乾隆年間刻。釣魚城摩崖石刻
釣魚城內,有碑18方,最珍貴的是《飛舄樓》碑和《新建王張二公祠堂記》碑和《居來山人詩》碑。分為南宋乾道年間,明代正德十二年以及明代萬曆年間所刻。此外蔣介石、郭沫若等政文界人士在此也有刻石,皆是鼓舞士氣,堅持抗戰之辭。
至於後人頌釣魚城及其軍民的詩歌,不計其數,現舉三首,作為全篇題結。一首是文天祥記古人詩句頌魚城殉國名將張鈺的:“氣敵萬人將(《楊監畫鷹》)、獨在天一隅(《遣懷》)、向使國不亡(《九成宮》)、功業竟何如(《別張建封》)。”
一首是明人李作舟的〈〈魚山曲〉〉:“山月高,江水深,落月照江流,孤臣天地心。潼漿來,錛盞舞,宋為魚,金為餌,天下事,可知矣。北風怒,南風遒,余家冉家好男子,釣起山河二百秋。我非捕魚者,長歌獨釣史。丈夫出奇報天子,應與此山嵬壘,悠悠萬古長江水!”
還有一首是清人劉泰三所作〈〈釣魚城〉〉:“宋元往事付東流,寂寂空城莽莽秋。草木尚存天地色,江山不盡古今愁。”

出版著作

陳列館自1987年建立以來,出版物有《釣魚城簡介》、《釣魚城志》、《釣魚城與南宋後期歷史》等多種學術專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